钓螃蟹记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r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暑假,我随妈妈来到了美国加州的三姨家旅游度假。
  这天吃完早饭,三姨说:“今天咱们去半月湾钓螃蟹吧!”“钓螃蟹?”我怀疑听错了话,因为听说过钓鱼、钓虾,可从未听说过钓螃蟹。“是的。海水退潮后,被冲到岸上的螃蟹钻到石缝里,这是我们钓螃蟹的好机会。”三姨接着说,“我在网上查了涨、落潮时刻表,今天时间不错,咱们开始准备东西吧!”她一边说,一边从冰箱里拿出一只处理过的鸡,用刀分割后发给大家做诱饵,我分到的是鸡脖子。渔具准备停当,三姨、妈妈、表哥和我一行四人驾车向半月湾海滩出发!
  路上,三姨介绍了很多钓螃蟹的方法,最常用的是绳(竿)钓法。说着,她拿起一根绳子,示范道:“线绳拴上钓饵,找海边石缝里的螃蟹,将饵下到它附近的石缝底部,一旦发现螃蟹上钩,就轻轻提竿,等螃蟹要被提出石缝时,迅速用抄网捞出……”
  8月的半月湾海滩风景如画,海风习习,蔚蓝的大海波涛起伏。黝黑的海礁石旁散坐着几位游客,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几位墨西哥游客在钓鱼蟹。
  赶快行动吧!我用绳子把鸡脖子绑牢,找块不高的礁石坐下,寻到一条石缝投出诱饵。耐着性子等了一会儿,不见猎物来访,于是我不停地变换地点,可螃蟹就是不上钩。看到大我两岁的表哥已捉到好几只了,我生气地把鸡脖子一扔,不干了!妈妈在一旁说:“你这样怎么行?做事要有耐心呀!”我渐渐冷静下来,在妈妈的鼓励下重整旗鼓,与螃蟹展开了真正的较量。
  果然,不一会儿,一只肥硕的螃蟹左顾右盼着,慢慢地朝诱饵爬来,我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大概它感觉环境安全,便放心地捧着鸡脖子“大吃”起来。待它吃了一会儿,我开始缓缓收钩。不料,鸡脖子在途中离开了螃蟹的“怀抱”,我急忙再次放钩下去,并叫妈妈拿抄网过来帮忙。呵呵,这只螃蟹实在是太贪吃了,再次咬上我的钩。又等了一会儿,抓捕行动开始。妈妈拿抄网去网它,可螃蟹身手太敏捷了,一下子就钻进礁石缝里不见了。嘿!还真不好对付。不过那螃蟹仍旧不肯放弃嘴边的美味,又一次从缝隙里探出蟹钳,把鸡脖子拖到里面“大嚼”起来。妈妈改变策略,先用夹子按住它,再用抄网兜住。哈哈,大螃蟹终于被逮住了,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就在这时,旁边有位墨西哥叔叔抓起他的塑料桶,使劲将桶中辛苦捉来的十几只螃蟹倒回了大海。我十分惊讶,忙向三姨问个究竟。三姨告诉我,这是加州当地的惯例,多数人只是为了享受垂钓的乐趣,同时也有维护海洋鱼类的生态平衡之意。渔民即使结网捕鱼虾、螃蟹,也挑选出个头儿较大的已经成年的留下食用,然后将余下的放归大海。
  看着小红桶里不停扭动、挣扎的螃蟹,我突然心生怜悯:它也是一个小生命,兴许还是一位母亲,正急切地盼望回去照顾家中的幼子:或者它是一只未成年的宝宝,想回到妈妈身边……
  于是,我也像那位墨西哥叔叔一样,把捉到的螃蟹放回了大海,心里祝愿着:再见了,大螃蟹!回家去吧,在你美丽的蓝色家园自由生活、嬉戏吧!
  (指导教师:王建月)
其他文献
怪不得……
期刊
同学们,海洋馆你们都去过吧,那里有很多种海洋生物,给你印象深刻的应该有很多吧,但你注意过鲎吗?它被称为“活化石”呀。青岛市同安路小学师生就对这种动物进行了一堂科普自然课,快来看一看吧。  教师:通常我们想要认识一种生物,要从生物的外形、种类、生活习性、价值等方面去了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鲎。  教师:为什么鲎外形似蟹不是蟹,似蛛不是蛛?  教师:刚才我们在对比时提到鲎拥有4只眼睛,你们知道分别长
亲爱的同学们,海贝贝又和大家见面了。前几期我们介绍了古代船舶的发展演变情况,船舶技术随着时间的推进日新月异。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取得过一系列重大的成就,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船舶推进工具橹、中国式多桅多帆等技术,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中另外几项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发明。  水密隔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船舶虽然能自如地漂浮在水
[前情回顾]密度流和风海流使磅礴的大海运动起来,但是在某些近海海灣,一时的“风平浪静”就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世界上最小的海蟹,被称为“豆蟹”。顾名思义,它们的个头儿就像豆子那么小。目前人们发现的最小的豆蟹,生活在日本的相模湾海域,甲壳宽度只有三四毫米,而且鼓鼓的,很像一颗小小的豆子。虽然身体非常小,豆蟹的身体构造却和普通的海蟹没什么两样。  由于身体过于小巧,豆蟹基本没有什么食用价值。同时,由于这种海蟹通常会与水母、海葵、贝类混居在一起,它们常常寄生在贝类的身体中,严重损害贝类的腮、消化腺、外套膜等身体
牡蛎公主一时有点儿慌张,可她还是急中生智地马上将蚌壳合得紧紧的。海蛇凑过去想从蚌壳的缝隙往里瞧,但牡蛎公主把蚌壳关闭得严严的,海蛇什么也看不到。海蛇只能悻悻地扭头游走,就在这时,牡蛎公主不知哪来的勇气,迅速张开蚌壳夹住海蛇的尖尾巴。海蛇痛得吱吱乱叫,疯狂地扭动着身躯,想抽出被夹的尾巴,可牡蛎公主用尽全力死死夹住,一丁点儿也不放松。疼得发抖的海蛇只好咬咬牙,断掉尾巴,仓皇地溜走了。  这时,躲起来的
很多小朋友都梦想过成为一名船长,驾驶着舰艇在蔚蓝的大海上驰骋……如果真的有一位曾经培育出无数出色的舰长、海军将领的人坐在你们面前,你们想问他些什么问题呢?今天,机会来了,原大连舰艇学院陆儒德教授来到了我们的会客厅,为大家讲讲他与大海的故事。  我一生与海有缘,生在上海市,喝黄浦江水长大,居住过长兴岛,深爱岛屿生活。儿时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当海军。14岁时梦想成真,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从事航海工作,走
同其他种类的海龟一样,小玳瑁刚刚破壳而出便匆匆忙忙地向着大海快速爬去。这生命初期的头几分钟对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空中的猛禽、地上的野兽都要争夺这可口的美餐。也许正因如此,小海龟生来便被赋予了一项本领,那就是一出生就本能地识别大海的方向。据科学家研究,在自然条件下,新生的小海龟就是朝地平线较亮的地方寻找到大海的。
海龟方向感很好!  海龟有地图吧!  海龟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但必须爬到沙滩上产卵、孵化,大约经过40~70天便可孵化出小海龟。小海龟刚一出壳便爬向大海,在海洋中发育成长。长大的海龟到了繁殖期,又千里迢迢循着上一次的路线返回出生地产卵。科学家研究认为,海龟对极稀薄的有机化合物的气味特别敏感。它们就靠这种气味来辨认方向,认识回“故乡”的路。也有人认为海龟是利用星空导航来识别回“故乡”的路,还有人认为海
海底世界可不是一个适合小宝宝们生长的环境。即使适应了海洋深处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也不一定能逃出其他海洋动物的“泱泱众口”。就算是一次产卵三亿粒的翻车鱼,也因为卵极易被别的鱼类吞食而成活率不高。相比之下,那些生活在陆地海洋馆里的海洋动物们因为有了人类饲养员的悉心照料,倒成了海洋界的“幸运儿”。  太原迎泽公园海底世界的一条小豹纹鲨宝宝在饲养员的精心呵护下破卵而出。在馆中大大小小15条鲨鱼中,它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