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小剂量超短波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4周龄Wistar大鼠36只(共72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4只大鼠(8只眼)作为正常组,16只大鼠(32只眼)作为实验组(接受小剂量超短波照射,每次7 min,1次/日),16只(32只眼)作为对照组(不接受超短波照射),分别于实验第1、3、6和9周四个观察时间点同步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每个时间点4只大鼠8只眼).采用无菌操作摘取大鼠双眼,并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制备大鼠晶状体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染色,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LEC的Bcl-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所得数据使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实验组,在照射1、3、6和9周后的Bcl-2表达平均积分光密度(AIOD)值分别为(0.391±0.014)、(0.447±0.006)、(0.417±0.011)、(0.275±0.007),而Bax表达的AIOD值分别为(0.180±0.015)、(0.155±0.007)、(0.167±0.003)、(0.251±0.016).照射1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3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且Bax明显减少(P<0.01);实验组照射6周后的Bcl-2与照射3周后的相比,有所下调但仍较对照组的表达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实验组Bax的表达有所上调但较对照组表达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射9周后,实验组的Bcl-2表达明显下降,且远低于对照组(P<0.01),Bax表达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上述各时间段大鼠的Bcl-2及Bax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小剂量超短波对大鼠LEC的凋亡在一定时间内有保护作用,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可能引起LEC损伤。

其他文献
核心肌群包括腰部、骨盆、髋关节周围的肌肉[1].由于核心肌群的功能主要与腰椎稳定性有关,故核心肌群练习又被称为腰椎稳定性练习.核心肌群练习通过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为四肢运动提供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提高竞技运动成绩、预防运动损伤、减轻腰背部疼痛、改善机体功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体育学、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近年来,核心肌群练习倍受我国竞技体育界学者的关注.本文就核心肌群练习的相关概念、临床应用及
期刊
期刊
目的 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其下肢功能进行强化训练,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牵张训练、躯干肌控制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踝背屈诱发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
目的 探讨便携式步态分析与实验室步态分析时空参数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15例健康青年人,在同一天内分别进行便携式步态分析(Gait Watch步态分析)和实验室步态分析(Motion Analysis三维运动分析),记录其步频、步幅、步速、步长等时空参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散点图等方法评定两种步态分析的一致性及差异.结果 便携式步态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时空参数之间比较
频率大于100 kHz(100 000 Hz)的正弦交变电流称为高频电流,应用高频电作用于人体达到防治疾病目的方法称高频电疗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急慢性炎症、疼痛、损伤等.同时,随着各种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患者体内存在各种人工金属植入物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根据物理学原理由于金属在高频电场中产生的分流效应(shunting effect)及感应电流引起金属植入物表面电流密集,而引起金属热积聚,可能导
期刊
期刊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湖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共同主办,世界华裔骨科学会、香港“站起来”计划、上海市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康复工程研究所、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共同合办,《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杂志社协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承办的第七届国际骨科康复学术会议暨第七届现代关节外科康复学讲习班将于2015年5月22日至24日在武汉召开。参会者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I类学分1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慢性、多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早期病变以四肢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反复发作,伴随关节功能障碍为主,晚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畸形,并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骨骼肌萎缩,甚至肢体残疾[2];运动疗法是类风湿关节炎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3-4],但近年来国内有关运动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
期刊
期刊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不稳定平面(球、平衡垫、平衡板等)结合闭链运动方式进行非稳态下的躯干控制性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进行偏瘫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平衡功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