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慢性、多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早期病变以四肢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反复发作,伴随关节功能障碍为主,晚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畸形,并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骨骼肌萎缩,甚至肢体残疾[2];运动疗法是类风湿关节炎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3-4],但近年来国内有关运动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5].本研究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关节功能恢复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肌电图定位定量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上肢不完全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华北制药厂)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低频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对比2组患者肌电图变化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23.26%)及显效率(51.1
目的 探讨不同足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稳定性及下肢负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实验组)和健康人36例(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需在双足(BF)踝背屈10°、BF踝背屈10°时患足置后(PFP)或非优势足置后(UFDP)、BF踝背屈10°时健足置后(NPFP)或优势足置后(DFP)3种足位下完成坐一站转移测试,采用AL-08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评估系统对受试者完成坐一站转移的时间
期刊
统计学是一门透过同质事物的变异性、揭示内在事物规律性和实质性的科学,确切地讲,是一门关于客观数据分析的科学,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包括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1].医学应用统计学,侧重于实际应用,是在传承和借鉴传统医学统计学“理论-原理-公式-应用”模式基础上,创造性地以“目的-数据库-变量类型-变量间关系”模式为指导的统计学[2]。
期刊
核心肌群包括腰部、骨盆、髋关节周围的肌肉[1].由于核心肌群的功能主要与腰椎稳定性有关,故核心肌群练习又被称为腰椎稳定性练习.核心肌群练习通过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为四肢运动提供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提高竞技运动成绩、预防运动损伤、减轻腰背部疼痛、改善机体功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体育学、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近年来,核心肌群练习倍受我国竞技体育界学者的关注.本文就核心肌群练习的相关概念、临床应用及
期刊
期刊
目的 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其下肢功能进行强化训练,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牵张训练、躯干肌控制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踝背屈诱发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
目的 探讨便携式步态分析与实验室步态分析时空参数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15例健康青年人,在同一天内分别进行便携式步态分析(Gait Watch步态分析)和实验室步态分析(Motion Analysis三维运动分析),记录其步频、步幅、步速、步长等时空参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散点图等方法评定两种步态分析的一致性及差异.结果 便携式步态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时空参数之间比较
频率大于100 kHz(100 000 Hz)的正弦交变电流称为高频电流,应用高频电作用于人体达到防治疾病目的方法称高频电疗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急慢性炎症、疼痛、损伤等.同时,随着各种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患者体内存在各种人工金属植入物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根据物理学原理由于金属在高频电场中产生的分流效应(shunting effect)及感应电流引起金属植入物表面电流密集,而引起金属热积聚,可能导
期刊
期刊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湖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共同主办,世界华裔骨科学会、香港“站起来”计划、上海市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康复工程研究所、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共同合办,《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杂志社协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承办的第七届国际骨科康复学术会议暨第七届现代关节外科康复学讲习班将于2015年5月22日至24日在武汉召开。参会者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I类学分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