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童话阅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yz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阅读逐渐成为新课程理念下高效教学与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新教材的运用,使得童话阅读课的教学更加注重在特定的情境中突破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同时,保持语言教学的全面性与实效性,最终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此外,一节完整的课还需要注重作业布置的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激发想象 培养思维 全面性 实效性 教学模式 作业布置
  英语阅读逐渐成为新课程理念下高效教学与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新教材的运用,使得童话阅读课的教学更加注重在特定的情境中突破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同时,保持教学的全面性与实效性,最终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学习要建立于语言美的基础之上,而语言的美,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我们需要在语境中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我们的童话阅读课(本文均以译林出版社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6 Reading为例)尤其具有代表性。童话,其本身就是由一个个故事串连起来的语境。在英语童话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教学的全面性与实效性,注重教学模式的保持与突破,注重作业布置的深度与广度。
  一、注重学生想象力的激发
  教师对于童话阅读课的目标定位要明确且有层次。首先,通过阅读来感受童话的美好和乐趣。其次,学会预测、赏析,在童话情境中培养想象力。第三,融入故事角色,激发阅读童话的渴望。
  要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需要提供具有想象空间的话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操作程序必须与我们预定的目标联系紧密,步调一致。程序应该为了既定的目标而设,譬如说,根据图片来预测故事情节,依据标题和首尾段来获取故事的梗概,启发学生使用DR-TA(directed reading, thinking activity)的方式来进入故事,先预测再去揭晓答案,这里的预测就是角色的转换。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大胆地展开想象和质疑,这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启发。这种方式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可以触发孩子的情感,同时也让孩子走进童话,这是对他们想象力的一种激发。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第二课时,重在“探微”,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理解,分析细节;要注重对学生策略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要有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去欣赏文学作品。课堂语言应该形象生动,引导学生去回顾入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从而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一种很好的文学欣赏,很符合所教学生的认知心里特点。教师在设置任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和句子的提示来尝试讲述童话故事的梗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并给出理由。这种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和选择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去体会文学作品的美。学生更多地会觉得有一定思维空间的话题才更加具有挑战性。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通过朗读进入童话世界。与角色融合,更能启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其思维能力。
  三、注重语言教学的全面性与实效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童话阅读的信息量很丰富,教学设计必须符合逻辑,紧扣文本,服务于教学,让学生学习语言落到实处。对于语言教学,我们要注重它的全面性与实效性。
  语言教学的全面性体现在形、音、意上,我们通常学的是语言的“形”(拼写及其用法),教师还需要加入语音的教学。语音教学包括intonation, stress, rhythm, 教师对于相同的句子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语调来朗读,让学生体会其差别,这就很生动地教会了学生语音的传情,达意功能,让学生去体会简单语言构筑的美。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并模仿,慢慢去体会语音语调在诗歌朗读中的重要性,因为语音美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力求语言教学的实效性。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对学生进行情感投入,这样可以减轻认知的负担,教学才更加行之有效。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语言点编纂自己的故事,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这些知识点,最终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四、注重教学模式的保持与突破
  对于童话阅读的教学,我们要全面地突破传统的对文章信息找寻的模式,可以先启发学生想象,然后再以动画配音,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透过主人公的眼睛去观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探索,真正融入童话世界。童话阅读,它有别于其它一些事实文本的阅读,我们对其要有正确的理解和定位。
  例如第一课时,教师重在引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激发兴趣,让他们愿意去体会主人公Alice的情感,去領悟语言构筑的奇幻梦境,而不是单调地通过表格或是回答问题去检测对事实的把握。在对生词的处理这个问题上,我们时常会想在这个环节上有所突破,所以存在着困惑,担心缺少了梳理语言的环节,会对整节课的完整性造成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划出生词,引导学生推测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处理词汇可以通过设置语境,让学生在语境里领会词义,而“Alice in Wonderland”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语境。
  关于模式的运用,一定要根据内容来定形式。模式帮助我们设计教学的程序和步骤,而有的时候它又会束缚和禁锢我们的思维。模式是服务于教学的,我们不能被模式所束缚,必须有所突破。
  五、注重作业布置的深度与广度
  作业的布置在教学的环节中不能是摆设或附属品,它需要对本节课的内容保持并扩展着。阅读课作业的设计,可以与本单元的话题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建议孩子们带着感情去朗读,深化对童话的理解;可以鼓励他们课外去读原著,提高他们对童话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建议他们去亲近大自然。这样的设计有效地服务于本单元(七年级下册Unit6)教学的主题“Outdoor fun”,对学生会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我们只有注意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和呼应,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高效地服务于教学。所以,我们教师不仅需要组织好课堂,还需要注重作业布置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教师,我们要想很好地组织童话阅读的课堂,我们就必须研读文本,钻研新课标,理解其内涵,体会其意境,引领学生走进童话,培养他们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真正地实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目标。在教学中,我们不断追求着,总结着,完善着……也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困惑,而事实上,我们思考得越多,明白得越多,困惑也就越多。但是我们不能害怕面对困惑,有了困惑,我们才能激励自己积极地去反思,去探索,去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才能激励学生来参与,让他们学会运用语言,领悟语言之美,才能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放飞梦想,从而收获人生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8.
  [2]Chaemsai,Rungruedee,Rattanavich,Saowalak.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6(9).
  [3]周成平.魅力教师的修炼——100个优秀教师魅力修炼心得[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83.
  [4]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8.
其他文献
一、教案及设计思路  (一)活动背景介绍。《大树和沙子的对话》是一个可以激发幼儿思考环保问题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刮着风的中午,由于风很大,风中卷杂有很多的沙子,打在树叶和树干上。树叶、树枝和树干疼得受不了了,便问沙子是从哪里来的。沙子说它们来自工地、内蒙古大草原和遥远的沙漠。在故事的最后,疼得受不了了的大树便呼叫小朋友们的帮助,教育幼儿如何保护环境,我设计本活动的目的,便是希望通过故事
期刊
期刊
【摘要】电子白板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白板操作系统集成。电子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使用非常方便。电子白板技术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拓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研究了利用高速钢磨削废粉制备SiC颗粒增强的高速钢基复合材料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废粉中的SiC(含量5℅~10℅)能均匀分布的基体中;磨削粉中大量大颗粒SiC的存在,会降低烧结密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容易导致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教师上得累,学生听得无味。语文课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熏陶,通过教师对文本的准确解读,让文本充满灵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从而培养舒展、自由的人,使学生的生命经过文字的润泽而更芳香和厚重。  【关键词】语文教学 解读文本  一、正确解读文本  苏教版语文课本里选用的教材文质兼
【摘要】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语言魅力的对联与语文教学也息息相关,首先,借助于课文中引用的对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深切的感受到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再次,借助于对联的学习,还能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获得欣赏的乐趣。  【关键词】对联 语文 教学 乐趣  对联作为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语言魅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对联,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