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MW超临界墙式切圆锅炉低负荷燃烧系统优化

来源 :锅炉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uan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国内某电厂配置墙式切圆燃烧系统锅炉在低负荷情况下水冷壁壁温偏差大、局部水冷壁超温的现象,通过数值模拟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锅炉一次风切圆偏大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此,分析对比了增设喷口导流片和燃烧器整体偏置一定角度2种缩小燃烧切圆的方案,结果表明:通过燃烧器整体偏置一定角度的方案切实可行,且效果理想,最终通过数值模拟对燃烧器偏置一定角度的方案进行计算,对比优化前后炉内假想切圆温度场、流场分布情况,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珊瑚混凝土作为离岸岛礁基础设施的重要建筑材料,成为近几十年研究的焦点。珊瑚集料的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和颗粒形貌导致其性能与一般陆源岩石集料差异较大,进而导致珊瑚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方法、静/动态力学特性和耐久性方面与普通混凝土存在差异,但与轻集料混凝土和再生集料混凝土类似。纤维的类型与掺量也会影响珊瑚混凝土的相关性能。珊瑚混凝土的发展已从材料层面逐渐转向结构层面,采用适当的调控措施可延长离岸环境下珊瑚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此外,还分析了珊瑚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索相关解决方案。
银纳米团簇(Ag-NCs)是由几个银原子及银离子组成的寡聚体,其具有离散的能级结构和与尺寸相依赖的可调发光,量子产率可接近商业荧光粉。Ag-NCs的优异发光特性使其成为稀土离子的理想敏化剂,可以实现面向多种应用的发光增强和可调发光。玻璃具有良好的透明性、以及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是分散和稳定Ag-NCs的理想基质之一。从Ag-NCs掺杂玻璃的制备与调控、Ag-NCs的发光特性及其对稀土离子的敏化、以及以Ag-NCs与稀土离子共掺杂发光玻璃在白光LED、可调发光、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为例进行了综述,并对目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分水岭算法分析堆积态混凝土-碎砖再生混合粗骨料图像的方法,并基于体视学原理建立了二维轮廓信息与三维粗骨料几何特性的数学关系.根据混凝土再生粗骨料
目前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已成常态,因机组负荷较低,深度调峰期间机组存在锅炉燃烧不稳、两侧汽温偏差、脱硝入口烟温低等问题,严重威胁机组深度调峰期间的安全稳定运行.机组厂用
设计了可固化海水腐蚀性离子并加速裂缝愈合的新型自修复剂,并用于制备自修复功能骨料,同时对其对混凝土中裂缝的修复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表明:自修复剂对400 μm宽裂缝24 h的
以浙江某进口600 MW亚临界机组提温提效综合升级改造为例,阐述亚临界锅炉在提温提效节能改造项目中,为配合汽轮机通流及升参数改造而进行的锅炉本体改造和为降低锅炉热负荷提高煤种适应性的改造方案研究。通过改造使锅炉在原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和材料升级满足新参数要求,达到机组节能提效的目的,使老机组焕发新的生命。
采用1H低场核磁共振仪连续监测不同粒径(15,50 nm和100 nm)纳米氧化硅对白水泥从加水到水化72 h横向弛豫时间的变化,研究不同粒径氧化硅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程度,最后结合维卡仪测定水泥浆的凝结时间。结果表明:纳米氧化硅的晶核作用会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过程,还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和火山灰反应打破早期水泥浆体的絮凝结构,减少大孔隙的数量,提高水泥浆体的均质性。此外,纳米氧化硅粒径越小,水化过程中自由水含量消耗越快,表现出的凝结时间越短。
为揭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与失效机理,开展了2.5D-SiCf/SiC复合材料的X射线CT原位拉伸试验,得到了材料加载过程和失效断口的CT数据;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方法,利
污泥热耦合煤发电是一种合理处置污泥的高效方法,为保证掺入的污泥与煤混合后能够稳定燃烧,需关注污泥的含水率、掺烧比例等因素。研究采用2种污泥分别制备高水和脱水污泥,并与煤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在热重台架上进行了热重/微商热重试验,探究了污泥种类、掺烧比例、含水率等对基础燃烧特性、燃烧动力学以及混烧协同交互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烧污泥可以改善煤样的着火性能,随着掺烧比例增加,着火温度、燃尽温度、活化能逐渐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对燃烧过程有一定影响,脱水污泥的综合燃烧指数SN要高于高水污泥,混烧样品中污泥的含水率主要
对3台600 MW级燃煤机组宽负荷脱硝改造工程进行方案论证及性能评价。通过方案论证可知,省煤器分级技术方案负荷适应范围广、设备运行稳定且对锅炉效率无影响,无需对锅炉尾部水冷壁进行改造及校核。通过改造后的性能评价可知,省煤器分级方案能够保证机组在35%~100%负荷范围内脱硝装置入口烟气温度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脱硝装置宽负荷段的连续稳定运行,进而为机组实现烟气超低排放(脱硝部分)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