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艺术的形态构成属性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zw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没有声音的乐音符号,而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等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作品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对作品做出不同的解释和演绎,从而传达给听众以不同的影响和感受,以发挥其社会功能。把纸面(电子)稿的乐谱变成有声音的音乐,使其体现词、曲作家创作思想并进行二度声响创作重新获得生命的就是音乐表演艺术。音乐表演担负着音乐作品再现时代风貌的使命,肩负反映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感情和创作思维的重任,同时也展示着演奏、演唱者的熟练技巧和独特个性,从而达到诠释音乐、感染听众、获得审美价值的目的。对于听众来说,表演不仅要欣赏、理解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还要从不同表演的比较中来欣赏、鉴别、理解音乐和音乐的不同解读。甚至音乐所强调的某些方面,包括不同风格的演奏、表演流派和表演技巧等,对于提高观众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都大有帮助。人类在音乐艺术的实践中,不断创造,不断更新,衍生出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各种表演形态。它不仅主宰着乐音运动的传播,还为我们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优美乐章,并伴随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在持续不断的创造中构成新的表演形态;也同时为音乐表演形态的构成确立了基本条件。以下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共同属性特征。
  关键词:音乐表演艺术;形态构成;属性
  引言
  音乐表演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作品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对作品做出不同的解释和演绎,从而传达给听众或观众以不同的影响和感受,以期感染他们,使艺术获得审美价值。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它是音乐创作的一种再创作过程,同时它是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音乐物质材料的美和音乐作品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的美构成了音乐表演艺术美的主要构成属性。
  1 物质性与工艺性
  音乐表演形态的构成,首先在于它的物质性与工艺性。音乐以无可置疑的声音艺术为标志而确立了它的物質性。声音,是音乐构成的物质基础,一切音乐表演都主要是表现声音,即用声音作为载体来塑造可感的听觉形象。那么什么是声音?以及什么是音乐的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形态?等等。想必这些是我们首先要弄清的问题。且让我们一一道来。关于什么是声音?我们且不去理会诸多的解释,只从人们认可而又符合科学逻辑的结论去概括它的定义,那就是:“声音是人类听觉系统对一定频率范围的振波的感受”。这个定义,为我们指出了感觉声音物质的存在方式。一是人类听觉系统的主体感受;二是一定频率客体范围内的振波;同时欲使两者联通,必然有一个发出振波的振源(或发音体)。三者缺一都不可能显示声音的存在。而人类所感受到的一切声音,如风雨交加的雷鸣声、海浪涛天的呼啸声、林中百鸟的啼鸣声、丛中群兽的吼叫声、山泉瀑布的交响声、湖滩小溪的潺潺声等等……这是自然的声音世界。然而人类社会更是千音万声:人的欢声笑语声、人的激情鼎沸声、人的悲痛哭泣声、人的温情细语声……还有马达飞旋的轰鸣声、火车飞驰的隆隆声、汽笛拉响的延长声、战火纷飞的爆炸声……简而言之,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世界是个有声丰富的世界。这里既蕴含着无尽的音响艺术的声音素材,也包容着声音情感的喜怒哀乐。它既是声音表达的信号标志,也是声音传播的信息内容,更是音乐音响创造的源泉。
  2 民族性与语言性
  表演形态在构成中,民族性与语言性是它们的显著特征。所谓民族性,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身份认同、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文化表达的稳定共同体。这个系列“共同”特征,表明民族性所具有的,并有别于其他民族个性的共性特征。它是一个民族特征的宏观总体显现,而反映在文化或艺术的审美定势或审美习惯与情趣上,也必然体现在音乐表演形态的构成中所独有的民族特征。我们可以从不同民族对其民族乐种、乐器或唱法的由衷热爱与欣赏审美心理的习惯上找到答案。比如蒙古族的民歌,具有嘹亮、奔放、高亢等声腔的特点,这正是他们长期生活在辽阔无边的大草原,自由自在的牧马奔驰,培养了他们开阔的胸襟和豪爽的性格,歌声中蕴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理解。那悠扬的长调,节拍自由,活泼的短调,热情爽朗。特殊的真假声结合的演唱,令人印象深刻,一听就知道是蒙古族的歌曲。
  3 习俗性与传播性
  所谓习俗,或称民俗。从广义上去理解是不同民族或地域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生活、时代、历史的文化承传的背景或传统的不同。即便是同一民族,由于地域的差异,也会使习俗千差万别。音乐伴随着人类的一切生活,也就和不同的生活习俗产生了相应的直接关系。比如说劳动号子,这些号子可被视为是劳动生活的习俗。它们既有协调动作、集中意志、减轻疲劳、提高效率的实用功能,同时也有自娱传播、振奋精神的艺术作用。不同的地域,由于环境、语言或生活习俗的差异,使这些号子还具有了各自的独特风格。拿《川江号子》和《澧水号子》来比较,前者属西南地区,后者属中南地区,音乐的基调虽近似,但语言的风格却迥异,表现了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也显示出生活细节的习俗区别。又如在不同民族的婚丧嫁娶的生活习俗中,无论是吹打的器乐,或是喜庆哀情的抒发,音乐形态的表现也各具特色。如浙江省温岭黄岩玉等地流行的结婚唱“新娘堂”的习俗,在结婚迎娶阶段有一整套仪式,以保证婚礼顺利进行。仪式会上有人唱歌伴嫁、男女调情,有人演奏乐器,加上吹打奏乐的渲染,婚礼气氛十分热闹。有些民族还自唱婚礼歌、丧葬歌、插秧歌、酒歌等风俗传统。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表演形态的历史性与时代性不仅是它的显著特征,而且蕴含着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
  [2]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思维理念和方法模式等进行不断的转变、提升与创新。结合笔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回顾与反思,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应当如何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一、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新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性强,部分教师忽略了自身的教学主体地位。当代社会,“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呼声遍布,
期刊
摘 要:声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心理学知识,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培养和提升学生音高感、节奏感与旋律感等。教师利用心理学知识可以有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学生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营造健康、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运用专业指导方法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认知音乐基本内涵,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心理学知识;中小学生;声乐教学  一、心理学知识在声乐教学中
期刊
摘 要:只要我们改变观念,针对学生的问题因材施教,课堂上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增加课堂效率,就一定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注意力;效率;优化;教学方法;习惯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要实现这种教学状态我们必须抓好课堂,课堂才是实现这一愿望的载体。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应该是学生收获最多的地方,主要的是在课
期刊
摘 要:体能是一个人健康生活的切实保障,在个人的生活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科学的体能训练可以更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符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特点。本文针对小学体育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列举具体事例,分析了有效提高小学生体能训练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课堂;体能训练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各方面还有待发育成熟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情况下,伴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兴起,不同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对学生们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高中物理老师在给学生们进行授课的时候,要从核心素养这个角度出发,一方面要提升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水平,使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基于以上的原因,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研究进行了分
期刊
摘 要:在我国迈向国际社会过程中,英语学习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必须对其加强重视。本文首先分析在初中阶段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活动时需要采取的相关策略,然后进一步反思具体教学过程,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素材。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活动  引言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阶段进行英语教学活动是教师需要进一步发展口语教学,确保学生在日常生活过程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改革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驻到教学任务中来。基于核心的素养教育下的数学来说,他已经成为了衡量教育质量的一大标准,也将成为改革后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核心力量,本文将从其内涵说起,对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育方式进行分析,进而使学生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深入人心,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那么如何进行培养就成为了热
期刊
摘 要:伴随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的高速发展,小学教育开始成为了全社会所关注的主要对象之一。作文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理应针对早期作文教学展开全面创新,改进其中的不足,尽可能减少对于学生们带来的束缚,进而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本篇文章将阐述,并对于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引言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小学语文教师理应
期刊
语文课一定程度上是训练课,语文课应该通过科学、生动、高效的语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如此,我们还必须对“训练”做出科学、正确的阐释,辨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消除误解,以保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正确方向。要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教师要做到:  一、提高自身修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  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善于自省和自我教育,提升亲和力和教育智慧。“启发式”等教学原则高
期刊
摘 要:实验是学生学习、体验和探究化学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本文通过探讨高中化学实验现状和创新性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几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对策,以期增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性;对策  引言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的创新方式是新课改要求的重点。在高中化学教材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