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范敬宜的新闻观

来源 :新闻采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范敬宜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文系,1951年投身新闻事业,历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等职,2002年4月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从事新闻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新闻作品生动地记录和反映了新中国历史的变动,其中很多评论作品是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改革、社会发展的脉络。在新闻实践中,范敬宜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新闻观。笔者从如何发现和采访新闻、如何写新闻,如何提高记者的素养等方面,把范敬宜的新闻观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他文献
常州作为一个经典小吃盛行的城市,在餐饮界有诸多的老字号品牌,本文就结合实际对常州餐饮老字号的品牌管理及未来发展进行简析。
一1952年2月的北京之行,巴金的心中装着的不仅仅是与老友重聚的喜悦,还有一层层的隐忧.多年以后,巴金是这样轻描淡写描述的:"一九五二年一、二月我在上海接到家宝的信,他说丁
会计档案是证明经济单位合法经营与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经济单位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重要凭据,更是监督国民经济、保证经济建设进行的有效手段。本文对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正>1979年春天,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的偏僻山区里,发生了一起大队干部私自将集体所有的荒山秘密承包给个人的包山事件。这起发生在偏远山区的包山事件,
他是一个早期批判地域主义的建筑师,并不排斥国际化,对于国际风格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和选择。他根据芬兰的需要和特点选择性地吸收先进文化,并且加以改造,成为自己的设计风格。
党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今天,怎样结合国情,在党史工
<正>笔者按:几年前,蒋介石后人蒋孝勇的遗孀蒋方智怡,将她保存的蒋介石日记和蒋经国日记从台湾运往美国,存放于加州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室。蒋介石的日记自1918年起,至1
<正>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难点,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则要加个"更"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诗的话语风格与今人的表达习惯相去甚远,而很多古诗教学都着力于诗义的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