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说新语·容止》中人物品藻的审美内涵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36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物品藻是一種独有的文化现象,是清议发展的产物。容止作为品藻的一个维度,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德行修养,还间接影响着士人对政治的参与,甚至在人际交往方面亦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容止在品藻活动中呈现的形美与神美特征,是生命个体自然美与精神美的融合,是对士人内外兼修的潜在要求,是魏晋文人的自我审美意识觉醒,开辟了独有的魏晋美学。
  关键词:容止;人物品藻;形与神;审美意识
  在《世说新语》中刘义庆专设“容止”,通过39则小故事记述了魏晋士人对于当时文士们的仪容、举止评价,由此可窥见魏晋时期文人的审美标准,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品藻中容止的意义所在。
  一、“容止”在品藻活动中的表现和作用
  范子烨曾指出:“人物品藻是从形骨到神明的一种审美批评和道德判断。”人物品藻是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是清议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展开的一种讨论,最初主要用于“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具有巨大的舆论力量,小则影响个人大则影响朝局。因此,党锢之祸的冲击下清议之风被扼杀,但这种品评的文化现象依然存在。魏晋时期政治动乱,大批文士避祸、归隐,转而关注自身,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容止作为外在美开始受到关注。在清谈、玄学的影响下,大批文士开始崇尚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文人的内在品格愈加趋向于洒脱,容止便成为了这一时期人物品藻的内容之一。
  《礼记·冠义》记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由此可见,容仪之礼是儒家教导君子中的一环,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教养、风度。从官职的特殊性而言,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类的官,作为礼的传承者,亦格外重视“容止”。《汉书·儒林传》提到:“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容止》篇22祖约评论卫永:“此人有旄仗下形。”认为他的“容止”适合执掌仪仗,能体现皇权的威严。外交活动中统治者也格外重视容仪,《容止》篇曾记载:曹操因容貌而愧见使者,让崔季代替,自己则随侍左右。
  《容止》篇刘论桓温时说:“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从面相推断说桓温表里不一、包藏祸心。故而刘心存戒心,在政治集团中也与桓温对立。在永和元年,征西将军庾翼去世,何充推举桓温出任荆州刺史之事上,刘便显示出敏锐的政治感向司马昱进言,认为桓温不适合。反观庾亮,陶侃本认为苏峻之乱罪在庾氏兄弟,即使诛杀也不足以谢罪,然而却在看到庾亮的“风姿神貌”后,愿意给其机会,更在一番谈论之后,愈加欣赏庾亮。可见容貌在政治与人际交往中亦起着重要作用,能获得他人认可,形成同一政治集团,甚至于避祸。在“容止”的这种潜在作用下,品藻活动对容止愈加重视,魏晋士人的审美意识也逐渐建立起来,体现了魏晋士人对于生命之美的追求。
  二、“容止”在品藻中的审美趋向
  如果说形美是生命自然美的凸显,而神美则内含着魏晋士人对于精神美、人格美的要求,即李泽厚先生所说的“不是一般的、世俗的、表面的、外在的,而是必须能表达出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特殊的超脱的风貌姿容”。形是一种可见的东西,从外貌来看,《容止》篇中共有14次从总体上品评人物容貌的美好,其中7次直接提到“美姿仪”“有美容”“有美形”等类似的字眼,可见魏晋士人对于美的崇尚。《容止》篇记载:“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这样的故事不免让人发笑。但《容止》篇还用白玉柄的廛尾来形容王衍的手白,用“面如凝脂”来赞美杜乂,可知魏晋士人偏爱肤白之美。从身形上来说,《容止》篇中提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魏晋时期一尺约为24.12厘米,经过换算只有嵇康身高超过180厘米,而刘伶仅有145厘米。品评中对于刘伶和庾子嵩的赞赏先抑后扬,着重于赞美二人的潇洒风神,而嵇康却是以形论形。由此推断,嵇康的身高更符合魏晋士人的审美倾向。但却不一定是刚健美,时人评价王恭“濯濯如春月柳”,其“柳”必定袅娜,纤弱。再如卫阶《晋书》本传中亦称其“多病体羸”,故而魏晋之美应偏于柔美。
  魏晋士人崇尚美好的“容止”,形只是人们对于本体的欣赏,而那种内在气质、神韵才是魏晋士人追求容止之美的最高境界。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蒋济亦强调观目知人,认为由“目”可以窥察人的精神世界。《容止》篇中裴楷品评王戎“眼烂烂如岩下电”。以闪电比拟,凸显了王戎眼睛的明亮有神。而裴楷病中,晋惠帝遣王衍探望,王衍亦评论裴楷:“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通过裴楷有神的双眼判断裴楷的精神状态。支道林是东晋的佛教高僧,王患病,命门人不许通报,然支道林去了,门人却不敢不启。刘孝标注《语林》提到支道林相貌丑陋,以此暗指门人失态是因为支道林相貌不佳。但笔者认为门人之所以禀报,并不是被相貌吓到,正常情况下遇到长相不佳又不知身份的人,必定不会多加理睬,因此支道林的身上必定有他人所不及的风采。在《容止》篇37中,“谢公云:‘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赞美了支道林黑亮、清澈的眼眸。是以,笔者认为门人是被支道林的精神气质所震撼。
  《礼记·玉藻》说:“珮玉有衡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因此,魏晋士人常用玉石来品评君子。《容止》中潘岳与夏侯湛并称为“连璧”、裴楷为“玉人”、琅琊王氏众人为“琳琅珠玉”等。以“玉”品评他人,体现的是君子之风的精神与品格。此外,人物品藻中还常以“仙人”“神君”品评他人,杜乂被称为“神仙中人”,称谢尚弹琴时宛如天际的“真人”,更赞叹王“此不复似世中人!”这样的品藻之语,超越了对常人的品评,有一种超脱之感。符合魏晋后期盛行的玄学思想,是老庄之学的体现,亦符合当时士人政治避祸的心理。这种人格体现,是对生命精神之美的追求。
  三、“容止”对于品藻活动审美趋向的影响
  “随着门阀观念在社会中发展与流行,容仪、风姿、气度、谈吐等成为文人名士的一个重要外在标榜。”随着清谈与品藻在政治中发挥的作用,“容止”这一维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体现自然美与精神美共同形成了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   魏晋时期动荡不安,政治黑暗,大量文人受到迫害,因此文人远离政治,开始回归自我,注重自我的生命体验。这个时候自然万物都进入他们的眼中,都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他们开始回归自然去欣赏自然之美。而生命的伤逝之感,也使得他们转而关注人的自身,想要活出自我,珍惜青春。容貌作为美的皮囊,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晋人爱美也成为风气。品藻活动中对于美貌、身形的品评、欣赏,是人们对于生命本体的自然美的欣赏,是一种原始美的体现。它直面自身的形体,挣脱了传统的道德礼法限制,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品评中对于那些外貌怪异、丑陋的人也并未予以贬低,反而还夸赞他们独特的风神、气质,认为他们内在有更大的底蕴,体现了精神美的审美趋向。这样鲜明的美丑观念使得人们对于自我的美的认知更清晰,甚至于通过品藻形成了对于文人士子“容止”的统一审美标准。而另一方面,品藻并未以外在的形美而取代内在的神美,反而更注重人物的精神世界。这是对之前审美观的一种开拓,它使人们关注到丑陋外表下的内在人格。这种对内在精神气质的重视,与魏晋品藻传统中重德行重才学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
  综上所述,通過对“容止”的品藻,魏晋士人形成了“形神合一”的审美趋向。这种对人本身的审美可逐渐延展到自然万物、日常生活当中,使魏晋士人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开辟出属于魏晋的独特美学。而这种“形神合一”的审美观对于人们理想人格的构建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义庆.刘校,标注.朱碧莲,详解.世说新语详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孙希旦. 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5]班固.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
  [6]刘邵.人物志[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
  [7]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贺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9]杨璟瑞.中古社会的容止观与士人服石之风[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9-114.
  [10]吴思莹.浅谈魏晋士人的人物形貌品藻——对《世说新语·容止》一章的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8(12):102-105.
  [11]乔彤.魏晋人物品藻的审美特征之仪容篇[J].戏剧之家,2020(17):200,202.
  [12]范子烨.“偏言”之美:《世说新语》人物品藻个案探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4-19.
  [13]梁恬.《世说新语》人物审美观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14]杨洋.论《世说新语》人物品藻的生命审美意识[D].贵阳:贵州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构想针对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较弱的现状,通过梳理和分析现有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不足,积极探索时代背景下人才成长规律,提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构想,旨在强化以学生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模式为驱动的专业建设规划,培养能更好把握社会整体发展趋势,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视觉传达设计专门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视
摘 要:历史遗址类景区蕴含丰厚的历史文化,有着极高的旅游价值。标识系统作为历史遗址类景区空间环境的信息载体,在景区中除了基础的导向功能外,还应注重展现历史遗址的文化特征,使历史遗址类景区标识系统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历史遗址类景区标识系统规划设计方法研究对历史遗址类景区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景区中标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法与应用对策。  关键词:历史遗址;景区;标识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越来越受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对于企业来说移动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15年阿里钉钉正式掀起了行业的巨浪,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钉钉.用户界面
摘 要:针对产品设计项目制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和“特色产业需求”,提出了基于“人机仿真平台”的项目制教学改革方法。分别讨论了“人机仿真平台”的构建、项目制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的设计,并面向纺织机械产业需求进行基于“纺织机械人机仿真平台”的项目制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关键词:项目制;教学模式;人机仿真平台;产品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纺织行
徽雕纹样是“徽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承和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继承和发扬“徽文化”和徽雕非遗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将徽雕纹样应用于包装设计等现代商
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正在迅速兴起.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推进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可以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变革,促进
摘 要:随着“云科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愈发成熟,传统的博物馆受到巨大的冲击以及严峻的挑战。就目前市场而言,缺乏将线上与线下博物馆相结合的文创媒介以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影响。而“云科技”背景下的“博物馆100计划”就是要从众多类别的博物馆主题中选取大众最喜闻乐见的100所博物馆进行传统文化和博物馆知识的科普传达。  关键词:博物馆;云科技;科普;信息图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2021年郑州大
摘 要:在文旅融合的视角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郁竹艺正面临着转型。通过对小郁竹艺价值和地域文化的研究,挖掘出小郁竹艺的文化内涵,结合品牌建设来提升小郁竹艺的地域辨识度与文化认同感,发掘地域文化与非遗品牌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探索适合地方非遗文旅产业持续性发展的最佳路径。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建立适合新时代互联网特性的品牌创新设计与营销推广策略,依托多平台,实现多维度、多资源的深度整合与有效利用
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现有的产品与手工艺品结合的经典案例,进一步探索传统工艺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通行性思路与创新性策略。通过分析现有流行产品的设计特点,理清当代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方向,为手工艺人找寻符合潮流发展的传统手工艺产品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 ;设计思路 ;产品设计  一、传统手工艺的现状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体系下,手工艺从业者可以通过自产自销解决养家糊口的问题。然而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体
三、美学的终结:四个转向rn综上所述,我讲到的,其实是生命美学之所以出现的思想背景.概括言之,可以叫做:“以信仰代宗教”与“以审美促信仰”.简而言之,在宗教退回教堂、革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