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文化资源的重要作用,并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也要逐渐将数学文化资源利用起来。然而在农村部分学校,特别是较为枯燥的数学学科里,数学文化发展缓慢,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承担起数学文化传播的责任,努力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于数学知识学习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里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文化资源;数学文化;一线教师
  新式教育的发展不断挤压着传统数学教育的生存空间,与新式教育不同,传统数学教育过于枯燥与乏味,在对比之下很容易就会让学生对其教学反感甚至是厌恶,而这也是一线教师所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我看来,数学教学应该积极调整教学理念,正确理解数学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合理发挥数学文化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中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的作用
  数学文化与数学从本质上是同源的,数学教学是带有一定数学文化的教学活动,对于推动数学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1.1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课程标准》 曾明确规定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让学生基本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正确理解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数学理论知识,而将理论体系片面性的系统化,虽然便于接受,但由于缺少了猜想、论证、检验以及完善这一步步的发展过程,学生很难正确理解数学中的一些专有概念,从而影响了学生正确数学观的形成。我们现在对数学文化的学习便能够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借助对数学文化资源的挖掘,给学生们讲授一些数学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的时候重新对数学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促进其数学观的形成。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包括最后的应用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它是有次序、有规律、有方法的,牵涉了太多的生活经验。而就像圆周率的发现与完善,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正确认识到其与圆的特殊关系、解析方法和快速求解过程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数学概念,还可以共享以前那些专家学者的推论过程,学习他们的经验,增强自身解题能力。
  二、中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的方法
  数学是一门长期存在的学科,不能够被其他学科所替代,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并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数学,增强学生的好奇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全方位了解。
  2.1开展数学文化研究。揭示数学文化底蕴
  数学研究针对的是“形”与“数”,而非人,数学的法则也与我们的社会以及自然界都有所差异,两者是不同的世界与维度。教师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对待数学学习的严谨态度和创新探究的求索精神;带领学生展开数学文化研究,挖掘数学文化底蕴,推动数学文化的发展。[1]
  2.1.1密切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借由数学文化的的渗透性,使其他专业学生也能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自古以来,我们就对数学运算法则烂熟于心,并产生了许多口语法则。
  2.1.2通过推动学生去阅读和了解有关知识点的背景以及发展情况,在人文环境下进行数学文化的传达工作。我们都知道数学源于生活,而数学家也是从生活中产生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家,保持对他们的热情与尊重,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与能力,推动数学文化的发展。[2]
  2.2以数学文化为载体,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我们都了解,数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长河,是数学家们终其一生的奋斗和努力方向,也是社会数学思想发展并逐步发展的见证史。在数学发展史里,每一个数学理念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背景故事,每一步都包含着人类的辛苦探索和追寻,展现了数学家们的自强与不屈。利用数学家成长历程来激励学生不畏艰难,勇敢向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心和热情,在求索的过程中培养其顽强的意志与不屈的求索精神。[3]
  2.3多层次进行数学文化渗透,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新课标课程要求,数学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实现深层次的价值追求:智力进步的满足;超脱世俗的平静;独立思考的精神等。在数学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获得突破。
  2.3.1善求真知,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我们社会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诚信的缺失,诚信的不足使得人们之间也互相存有猜忌,直接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交往。其实有一群人,他们时刻拥有着这样的宝贵品质,他们善于思考、敢于求知、乐于探索、勇于奉献并且还能够诚以待人,而这些人就是数学家群体。[4]
  2.3.2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古贤圣人都认为美不是外在的形象而且自身价值的体现,柏拉图曾言,美是真理的体现,而在毕达哥拉斯看来,美就是和谐。
  三、总结
  把数学文化带进课堂,用文化来感染课堂,用文化去启迪智慧,用文化去温润心灵,这是作为教师的光荣而崇高的使命,也是教学发展的未来趋向。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的,就像李鐵安先生说的那样,孩子的一生,学过的东西也许会渐渐模糊,但文化对他的影响会一直保留在他的内心深处,促使他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耿秀芳. 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李金艳. 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方式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王丽涛.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渗透[J]. 学周刊,2013,(23):43.
  [4]崔丽君. 数学文化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研究[D].苏州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是以幼儿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将教育自然地融入幼儿的游戏活动。笔者对课程教学游戏化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几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有效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 游戏 课程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
期刊
摘 要: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部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把大自然引入教室,弥补了幼儿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有助于幼儿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促使他们更好地对大自然给予关注、探究和思考。  关键词:培养 趣味性 摆放 积极参与  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部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幼儿与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幼儿常常怀着真实的情感和大自然对话。所以根据我们乡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利用园
期刊
摘要:我们的幼儿就像是阳光下最纯真的花朵,他们需要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用心去呵护和爱惜;用心去浇灌和培育。他们不宜接受太大的压力,他们不能接受超大强度的训练,所以体育游戏不仅可以点燃他们的激情,还可以完成幼儿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活动背景  游戏来源,我们可以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整理自己任务的小习惯。首先要准备孩子们所玩的玩具。比如篮球玩具,还有排球,易拉罐小纸箱,糖果等等。
期刊
儿童教育之始——童蒙养正  中国古人历来十分重视在童蒙阶段的培养,因为“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做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是中国童蒙养正的主要内容。  遗憾的是我们现代年轻的父母多注重子女纯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习练,而忽略了孩子的根本教育。但有没有这基础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们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两个新分配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甲和乙,学业成绩是同样的优秀。但试用期过后,单位只留下了甲,
期刊
【摘要】肥胖是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近年来肥胖问题愈演愈烈,大班儿童处于肥胖高发阶段。针对大班儿童肥胖,本文针对性的通过调查法和访谈法来对大班儿童肥胖现状及其肥胖的多方面原因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大班儿童、肥胖、原因  本研究将绍兴地区平水学区幼儿园地区为例,对大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将通过平时对本园整个大班儿童的身高体重性别进行问卷调查及其对他们的老师、家长
期刊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师幼关系受到高度关注。师幼对话作为幼儿教育中的一大重要环节,其平等性问题是关乎教育公平的关键。目前师幼对话中存在多方面的平等性问题,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面对师幼对话的各种平等性问题,我们只有在综合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的经验发现,总结师幼对话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一系列可行性的对策分析,以此来缓和由师幼对话所带来的师幼关系与幼儿教育的矛盾。  关键词:师幼对话;平等性
期刊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应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美,教师要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陈鹤琴教育理论中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活的教材,教师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创设环境,教育内容要生活化、游戏化。  【关键词】:美术;添画;背景  一、背景添画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班中班来说孩子可能只关注物体的形,而画好形背景的添加变得苍白。在教师组织绘画教学
期刊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求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且积极主动去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研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是推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一股强大的动力。本文主要论述了对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主要是通过利用动听的音乐;尊重学生的感受以及把音乐形象直观化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音乐;兴趣培养;中学生;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
期刊
【摘要】游戏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积淀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将伴随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游戏,我们把它叫作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游戏特点游戏作用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它是儿童获得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载体。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其智力。而民间游戏
期刊
摘要: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能够帮助儿童锻炼身体,发展智力,促进社会性发展,提升民族认同感。民间游戏在农村幼儿园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物质优势、人文优势和课程优势。农村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在环境创设、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和家园合作中开展民间游戏,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在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又能起到传承民间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民间游戏;教学  《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