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三足乌的故事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见过UFO吗?
  不少人认为,飞碟的故事是近代天文爱好者杜撰出来的。其实,中国古籍早在几千年前就有飞碟的记载。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描述飞碟的名称有飞天的车、龙、飞车、龙车、三足乌、油灯、火鸟等。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上古时期,帝俊和羲和生出了十个太阳,因为是人和神的混血,他们时而可以变成太阳在天空中放射出光芒,时而又会化成三足的金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阳鸟、三足乌。外形是浑身燃烧着火焰的黑色三足乌,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化为太阳神鸟照耀四方。
  三足乌是神话中一种非常著名的神鸟。《大荒东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桑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这里负责驮着太阳的神鸟就是传说中的三足烏。鸟类因为拥有人类不能做到的飞行能力,因此在远古时代便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不少远古部落还将鸟类作为图腾,因此在上古的神话传说中,衍生出了这种具有神力和神话背景的神鸟。关于这种神鸟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王充在《论衡》中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就像月亮里有玉兔和蟾蜍一样。三足乌作为太阳的象征在汉代的绘画中也屡见不鲜。汉代天文学学家张衡《灵宪说》:“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乌象,乌有三趾,阳之类,其数奇。”太阳是天地阳气之宗,这些阳气积累之后就变成了一种神鸟,像鸟而有三趾。因为是阳性,所以是奇数。因传说太阳中有乌,于是就多用“乌”来代替太阳。
  看看这个三足乌,发现什么了吗?像不像飞碟的图案,乌的三只脚,是不是像三个起落架?由于当时的古人认知有限,不知道这是什么,就把它神话成一种大鸟了。古人认为太阳里有一只金黄色的三足乌,而太阳之所以会日出日落,都是这只“金乌”负载着太阳活动的原因。
  《山海经》中还有个夸父逐日的故事,人们赞美夸父追求光明,是和太阳竞走的人,这是对神话故事进行的注解。远古时代,出于对太阳的图腾崇拜,人们有追逐太阳的行为,这并不稀奇。《山海经》记载,最后夸父追上了太阳。具体怎么追的太阳,没有明确的记载。既然《山海经》不仅仅是一本神话书,那么,怎么会有人真能追上太阳呢?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为什么那天夸父去追太阳了?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那就是:夸父那天追的不是太阳,而是一个类似于太阳的发光体!
  一天,一个类似于太阳的发光体在空中出现了,它在夸父的头顶上盘旋,夸父发现了它,或者说是引起了夸父的好奇心,夸父为了弄清楚这个发光体的具体情况,进而追逐它。或者说是这个飞行物伤害到了夸父部落中的人,夸父愤而去追。最后在“禺谷”这个地方,发光体终于停了下来,夸父走进了发光体,所以有“入日”这样的描述。
  可以说,“夸父逐日”不是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而是一个远古部落与不明飞行物之间的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个“太阳”或许就是被误认为像太阳的发光的UFO。
其他文献
张大头和高小脑袋在煤矿上处了一辈子伙计,也较了一辈子的劲儿。俩人处对象较劲儿、结婚较劲儿、生孩子较劲儿,干工作还较劲儿!  张大头干活实在,肯出力气,高小脑袋头脑机灵会找窍门。俩人刚工作不久,就双双当上了组长。有次矿上举办“大战红五月劳动竞赛”,张大头率领采煤一队,高小脑袋率领采煤二队,俩人都憋着一股劲儿准备拿下对方。  张大头的三个手下是全队最能干的,他们的料场离工作面比采煤二队也略近些。占着地
期刊
小马今天倒霉透了!  说起来只怪小马太大意,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就该防备贼手,他在人才市场应聘的时候,却把各种证件都装在了一个简易手提袋里。人堆里一番拥挤过后,小马到招聘台前掏证件,一摸手提袋里空空如也,低头一看,手提袋被划了个大口子,里面的证件连同生活费都不见了!  补办这些证件谈何容易,没有证件就找不到工作,更糟的是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这回可把小马坑到家了。  小马家在贫困山区,他实在不好意思再找父
期刊
姜晓龙书包都破得不成样子了,他壮起胆,哼哼唧唧地跟爸开口要一个新书包。爸是个铁匠,不耐烦地说:“明天赶集,有合适的买一个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爸带着打好的铁锹镰刀,爷儿俩一起来到集市上。集市上真热闹,卖什么的都有,瞅着那些好吃的,姜晓龙口水都下来了,可一声也不敢吱,他只要书包。可是,直到天都中午了爸竟然没有做成一笔生意,爸丧气地说:“走,回家去。”  晓龙怯怯地说:“我的书包呢?”爸瞪眼骂道:
期刊
万历八年暮春的一天,京城里繁花满眼,绿柳拂烟。在京郊高梁桥所处的长河之上有一处凉亭,一阵叮叮咚咚的古琴声从亭子里传出来,操琴者显然是高手,一曲《高山流水》舒缓自如,那琴音果然有高山巍巍、流水殇殇之意。  亭子外面一些闲游的人在静默听琴,大家都爱风雅,懂得听琴而不观琴的道理,听得如醉如痴。  其中一个三十多岁、面白无须的黑衣男子尤其入迷,一直是闭上眼睛细细品味,似乎也是弹奏高手。一曲琴罢,听琴的人一
期刊
一、进京赶考  清朝嘉庆年间,太湖流域有一条长白荡,长白荡边有个年轻人,姓陈,名一帆。陈家有良田千亩,房屋百间。陈家老爷陈光林希望儿子将来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那年,陈老爷请了老师来教儿子读书识字,陈一帆天资聪慧,经老师点拨,很快熟读四书五经,通悉古圣先贤之道。  一晃十年已过,陈光林准备了盘缠让儿子前去京城赶考。陈一帆一路不敢耽搁,那天,他来到苏州境内,眼看天色已晚,忽觉腹中空空,抬头远望,见
期刊
朱欣艳住在一幢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属于五孔板建筑,一共四层,她住在三楼。四楼住的一家女主人叫木丽,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办事员。这位女士不是律师却有着律师的派头,别人都叫她“木律师”。木丽的丈夫姓齐,是个画家。  楼上楼下,大家就这么一幢楼住着,平时虽然不怎么说话,倒也相安无事。没想到,这些相安无事的日子随着一场滂沱暴雨,生出了许多事端。  刚刚过午,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雷声,暴雨就跟着下了两
期刊
刘博是市电视台“寻亲”栏目的主持人。这天,他接到一位李倩女士的求助电话,想让栏目组帮她寻找一个师范学校的同学,叫刘才,他们已经有三十多年没见面了,想在有生之年能见上一面。  挂了电话,刘博不禁暗自嘀咕起来,听这位李女士的描述和留下的信息,她要找的人居然跟自己的老爸十分相符。难道世上会有这么巧的事情?他带着疑问和好奇回到家,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跟老爸复述了一遍。  老爸矢口否认说:“世上巧合的事情
期刊
大江在跃进路上开了一个小超市,经营一些日常用品,生意还算不错。  他的兄弟小江见哥哥生意做得不错,也动了心思,就在大江的对面也开了一个小超市,同样也是卖些日常的生活用品。  小江在大江对面开超市,大江的心里自然不痛快,本来是独家生意,现在被小江拆了份头,他觉得小江不够义气,不讲兄弟情义。兄弟俩的关系就没有以前热络了。  小江可不是这样想的,他心里想就算他不开,也不能保证别人不开,别人开了,一样要拆
期刊
刘涛平时喜欢写稿子,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小说,入了省作协后,就开始有些飘飘然,真把自己当成大作家了。  他经常在当地文友微信群里得意忘形地吹嘘自己又发表了哪些作品,得了哪些奖。结果有一天,他被群里的一位老文友苦口婆心地教训了一通。  因为群里要求实名,刘涛很快就通过网络查到了这个老文友的资料,是一个县级作协会员。刘涛嗤之以鼻,还在群里说老文友根本没有资格跟他对话。群里还有一位文友叫张伟,是刘涛的好朋
期刊
江海涛是个美食迷,这天,趁着休息日去月牙湾吃煎粉。月牙湾坐落在一个山湾里,刚下车,江海涛看见一个卖山货的,就上前问:“翠花家的煎粉店在哪儿呀?”  那人上下打量了一番江海涛,斜着眼睛问:“你找翠花做什么?”  江海涛说:“听说翠花做的煎粉好吃,想去尝尝。”  那人“哦”了一声,边挽袖口边指着湾口说:“只此一家,店主就是翠花。”说完,又说了一句,“我叫大龙,湾里没人不晓得的。”  江海涛心中一惊,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