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客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urr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海涛是个美食迷,这天,趁着休息日去月牙湾吃煎粉。月牙湾坐落在一个山湾里,刚下车,江海涛看见一个卖山货的,就上前问:“翠花家的煎粉店在哪儿呀?”
  那人上下打量了一番江海涛,斜着眼睛问:“你找翠花做什么?”
  江海涛说:“听说翠花做的煎粉好吃,想去尝尝。”
  那人“哦”了一声,边挽袖口边指着湾口说:“只此一家,店主就是翠花。”说完,又说了一句,“我叫大龙,湾里没人不晓得的。”
  江海涛心中一惊,大龙的手臂上赫然刺着两只蝎子,张牙舞爪的特别扎眼。对这种人,江海涛可不想招惹,赶紧说了声“谢谢”转身走了。江海涛在湾里看起了风景,直到瞟见大龙收摊离开,才整整衣服去了煎粉店。
  此时,饭点已过,煎粉店里没有其他客人。翠花见来了人,招呼道:“吃煎粉吗?坐下吧。”乍一见翠花,江海涛竟像做贼似的,一时语塞:“我,你———”翠花打量着来人,疑惑地问:“你有什么事吗?”
  江海涛说:“我,慕名而来,听说,煎粉好吃。”
  翠花笑了,爽快地说:“坐吧,请稍等。”说完,转身去了灶间,一阵煎烙翻炒过后,一碗冒着热气的煎粉便端上桌来。翠花说:“趁热吃吧。”
  江海涛坐下来慢慢品尝起来。这煎粉外焦里嫩,果然别具风味。一碗煎粉下肚,江海涛意犹未尽地说:“再给我做一碗。”
  翠花抿嘴笑了一下,这样的客人每天都有,一吃煎粉就胃口大开,便回到灶间重新做起来,很快又端出一碗煎粉。
  江海涛不再客气,埋下头一阵狼吞虎咽。放下筷子,江海涛说:“真过瘾,再给我做一碗。”翠花迟疑了一下,说:“好吃也要打住,恰到好处才是好。”江海涛刚想说,开店的还怕顾客撑破肚皮,但话到嘴边又改了口:“我打包带走。”
  翠花会心地一笑,没再说什么。很快,灶间再次响起“嗤嗤”的煎炒之声。
  结账的时候,江海涛说:“一回生,两回熟,我叫江海涛,在镇上的装饰公司当小工。你做的煎粉太好吃了,以后我会常来的。”
  翠花笑而不语。自打丈夫被突发的山洪夺走性命,翠花总是把不幸深埋心底,话也不多,不想让任何人看出来。
  从那以后,江海涛果真成了煎粉店的回头客,时常来吃上一顿,一来二去的,和翠花便熟络了。
  一天,江海涛对翠花说:“我们公司老板吃了我带回去的煎粉,说非常好吃,想要每天订购一些给员工做午餐。”
  翠花高兴地说:“太好了,我每天按时做好。”就这样,翠花多了一个固定的大客户,收入也多了。
  这天,江海涛对翠花说:“有个宣传煎粉小吃的好机会,镇上要举办一次‘百业迎新’摄影展,由我们公司承办。”他顿了一下,“老板知道我常吃煎粉,就把拍摄煎粉店的任务交给了我,你让我拍一组照片,也是帮我的忙。”
  翠花也没多想,愉快地答应了。这样,江海涛拿着相机,对着忙碌的翠花,变换着角度一阵狂拍。
  过了几天,江海涛再来月牙湾时,带来一盒心形巧克力,上面贴着一个“奖”字。江海涛说:“参展的作品获奖了,镜头里的创业者也有份,这是奖给镜头里的你的。”翠花愣了片刻,沒说啥。
  又过了几天,江海涛再来月牙湾时,带来一个漂亮的化妆包,里面装着口红、眉笔、蜜粉和腮红。江海涛说:“这是公司发的,女人要学会享受,更要学会打扮。”
  翠花的脸倏地红了一下,但很快就消失了,她生气地说:“这东西你必须拿走,否则我不认你这个人。”
  热脸贴到了冷屁股,江海涛问:“为什么呀?”翠花和缓了口气,说:“看你出手阔绰的样子,和身份也不相符,再说了,这东西我根本不需要。”
  江海涛舒了一口气,鼓起勇气说:“这化妆包,是我们老板送给你的。”翠花疑惑地问:“你们老板?”江海涛解释说,老板知道了翠花的情况,有意和翠花交往。江海涛特意强调说:“老板是单身,创业挣了一些钱,能包你穿金戴银,衣食无忧。”
  这回翠花听明白了,却变颜变色地说:“本来我还犹豫不决呢,现在不得不开口了。从今天开始,我停止跟你们合作。”翠花的理由很充分,煎粉打包运到镇上,失去了刚出锅时的原味。翠花说:“直觉告诉我,你们买煎粉,带着一丝怜悯,让我心里有负担。”
  江海涛傻了眼。接下来,任他如何解释,翠花都不接话茬了。江海涛不得不讪讪地走了。
  一连好多天,江海涛一直郁闷着。这天,他终于按捺不住,又去了月牙湾。想不到到了湾里,正碰上大龙。见四下无人,大龙挎着山货筐凑上来,压低嗓门说:“江老板,你不想买点山货吗?”
  江海涛心中一凛,问:“你想干什么?”
  大龙摆弄着手机,咄咄逼人地说:“还不撤下你的面具吗?你变着花样来纠缠一个寡妇,是寻求刺激还是另有所图?我想知道为什么。”大龙已经掌握了江海涛的底细,所谓的装饰公司老板,就是江海涛本人。
  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江海涛沉默了片刻,觉得实事求是地说出来也没啥,这才一五一十地说起来。原来,江海涛来月牙湾,是想暗中帮助翠花的,翠花的丈夫是个巡山员,不幸遇难是因为冒雨进山搜寻游客,而江海涛就是其中一名获救游客。获救后,他就动了帮助英雄家人的念头。谁知自打见到翠花以后,发现翠花聪慧能干,自重自爱,于是内心燃起了熊熊爱火。可他曾经被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子作弄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才犹犹豫豫地变着花样来反复试探。江海涛叹口气说:“我这是弄巧成拙呀。”
  谁知大龙听了,坏笑着问:“大老板追小村姑,合适吗?”
  江海涛说:“你就别拿‘老板’刺激我了,说到底我也是农民出身。我早有想法,翠花可以把店开到镇上去,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人都爱吃煎粉,那里的发展空间更大。”
  大龙却出人意料地说:“你有所不知,翠花的瘫婆母宁死不离自家院,除非你入赘,否则翠花绝不会再嫁的。再说了,谁愿意娶一个带着瘫婆母的女人呢?”
  江海涛的心中一阵五味杂陈,动情地说:“翠花的心像金子一样,能娶到这样的女人,该有多大的福分呀!我有心和她一起照顾老人,可是翠花能乐意吗?”
  大龙“嘿嘿”一笑,说:“翠花是我的表姐,我愿意当这个月老。”
  江海涛一脸狐疑:“你表姐?”
  大龙说:“幸亏你没做什么坏事,不然我的拳头早就上去了。”说着,大龙伸出胳膊,只听得“刺啦刺啦”两下,胳膊上贴着的两只蝎子已经被揭了下来。大龙不好意思地说:“这文身是假的,为了暗中保护表姐,我可是煞费苦心了呀。”江海涛这才恍然大悟。
  这时,大龙冲着手机喊了起来:“翠花姐,你都听见看见了吧?还犹豫什么?”说着,大龙把手机递给了江海涛。原来,大龙拿着的手机,正在进行一场直播,刚才和江海涛的对话,手机那边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
  江海涛接过手机,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手机屏幕上正是翠花。只见翠花杏眼含羞,满面绯红。
其他文献
方强到青山村驻村时,农业合作社请了收割机来收割,没想到,到最后几亩田时,收割员突然阑尾炎发作进了医院。恰巧,方强开过收割机,便自告奋勇当了收割员。  天微黑时,还留了一小半,方强关了收割机,刚打算离开,发现有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在捡稻穗。方强觉得可怜,说:“小朋友,快回家吧!”那女孩脆脆地答了声:“我把背篓捡满了,就回家!”方强觉得将她一个人留在田里捡稻穗不放心,便从收割机上拿了把镰刀,将无法收割的稻
期刊
张大头和高小脑袋在煤矿上处了一辈子伙计,也较了一辈子的劲儿。俩人处对象较劲儿、结婚较劲儿、生孩子较劲儿,干工作还较劲儿!  张大头干活实在,肯出力气,高小脑袋头脑机灵会找窍门。俩人刚工作不久,就双双当上了组长。有次矿上举办“大战红五月劳动竞赛”,张大头率领采煤一队,高小脑袋率领采煤二队,俩人都憋着一股劲儿准备拿下对方。  张大头的三个手下是全队最能干的,他们的料场离工作面比采煤二队也略近些。占着地
期刊
小马今天倒霉透了!  说起来只怪小马太大意,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就该防备贼手,他在人才市场应聘的时候,却把各种证件都装在了一个简易手提袋里。人堆里一番拥挤过后,小马到招聘台前掏证件,一摸手提袋里空空如也,低头一看,手提袋被划了个大口子,里面的证件连同生活费都不见了!  补办这些证件谈何容易,没有证件就找不到工作,更糟的是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这回可把小马坑到家了。  小马家在贫困山区,他实在不好意思再找父
期刊
姜晓龙书包都破得不成样子了,他壮起胆,哼哼唧唧地跟爸开口要一个新书包。爸是个铁匠,不耐烦地说:“明天赶集,有合适的买一个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爸带着打好的铁锹镰刀,爷儿俩一起来到集市上。集市上真热闹,卖什么的都有,瞅着那些好吃的,姜晓龙口水都下来了,可一声也不敢吱,他只要书包。可是,直到天都中午了爸竟然没有做成一笔生意,爸丧气地说:“走,回家去。”  晓龙怯怯地说:“我的书包呢?”爸瞪眼骂道:
期刊
万历八年暮春的一天,京城里繁花满眼,绿柳拂烟。在京郊高梁桥所处的长河之上有一处凉亭,一阵叮叮咚咚的古琴声从亭子里传出来,操琴者显然是高手,一曲《高山流水》舒缓自如,那琴音果然有高山巍巍、流水殇殇之意。  亭子外面一些闲游的人在静默听琴,大家都爱风雅,懂得听琴而不观琴的道理,听得如醉如痴。  其中一个三十多岁、面白无须的黑衣男子尤其入迷,一直是闭上眼睛细细品味,似乎也是弹奏高手。一曲琴罢,听琴的人一
期刊
一、进京赶考  清朝嘉庆年间,太湖流域有一条长白荡,长白荡边有个年轻人,姓陈,名一帆。陈家有良田千亩,房屋百间。陈家老爷陈光林希望儿子将来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那年,陈老爷请了老师来教儿子读书识字,陈一帆天资聪慧,经老师点拨,很快熟读四书五经,通悉古圣先贤之道。  一晃十年已过,陈光林准备了盘缠让儿子前去京城赶考。陈一帆一路不敢耽搁,那天,他来到苏州境内,眼看天色已晚,忽觉腹中空空,抬头远望,见
期刊
朱欣艳住在一幢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属于五孔板建筑,一共四层,她住在三楼。四楼住的一家女主人叫木丽,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办事员。这位女士不是律师却有着律师的派头,别人都叫她“木律师”。木丽的丈夫姓齐,是个画家。  楼上楼下,大家就这么一幢楼住着,平时虽然不怎么说话,倒也相安无事。没想到,这些相安无事的日子随着一场滂沱暴雨,生出了许多事端。  刚刚过午,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雷声,暴雨就跟着下了两
期刊
刘博是市电视台“寻亲”栏目的主持人。这天,他接到一位李倩女士的求助电话,想让栏目组帮她寻找一个师范学校的同学,叫刘才,他们已经有三十多年没见面了,想在有生之年能见上一面。  挂了电话,刘博不禁暗自嘀咕起来,听这位李女士的描述和留下的信息,她要找的人居然跟自己的老爸十分相符。难道世上会有这么巧的事情?他带着疑问和好奇回到家,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跟老爸复述了一遍。  老爸矢口否认说:“世上巧合的事情
期刊
大江在跃进路上开了一个小超市,经营一些日常用品,生意还算不错。  他的兄弟小江见哥哥生意做得不错,也动了心思,就在大江的对面也开了一个小超市,同样也是卖些日常的生活用品。  小江在大江对面开超市,大江的心里自然不痛快,本来是独家生意,现在被小江拆了份头,他觉得小江不够义气,不讲兄弟情义。兄弟俩的关系就没有以前热络了。  小江可不是这样想的,他心里想就算他不开,也不能保证别人不开,别人开了,一样要拆
期刊
刘涛平时喜欢写稿子,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小说,入了省作协后,就开始有些飘飘然,真把自己当成大作家了。  他经常在当地文友微信群里得意忘形地吹嘘自己又发表了哪些作品,得了哪些奖。结果有一天,他被群里的一位老文友苦口婆心地教训了一通。  因为群里要求实名,刘涛很快就通过网络查到了这个老文友的资料,是一个县级作协会员。刘涛嗤之以鼻,还在群里说老文友根本没有资格跟他对话。群里还有一位文友叫张伟,是刘涛的好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