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强度综合指数对非创伤性坏死的股骨头塌陷预测作用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peip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与骨转换标志物比较,探讨股骨颈骨强度综合指数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股骨头塌陷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 以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并接受非手术治疗的非创伤性O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6例(139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男54例(79髋),女42例(60髋);年龄22 ~ 60岁,平均40.2岁.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股骨头塌陷,将患者分为塌陷组和未塌陷组.测量患者股骨颈宽度、髋轴长度、身高、体质量及股骨颈骨密度,计算股骨颈骨强度综合指数,包括抗压强度指数(compressive strength index,CSI)、抗折强度指数(bending strength index,BSI)、抗冲击强度指数(impact strength index,ISI);测量骨转换标志物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 type Ⅰ collagen amino terminal elongation peptide,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3-crosslaps,β-CTx)、ALP、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 (OH) D]、N端骨钙素(N-terminal osteocalcin,N-MI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股骨颈骨密度、ONFH病因、日本骨坏死调查委员会(JIC)分型以及股骨颈骨强度综合指数、骨转换标志物,初步筛选股骨头塌陷发生的影响因素.取股骨颈骨强度综合指数及骨转换标志物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断其对非创伤性ONFH患者股骨头塌陷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3.2年.随访期间,46例(64髋)发生股骨头塌陷(塌陷组),其余50例(75髋)未发生股骨头塌陷(非塌陷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JIC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90,P=0.000);但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BMI、股骨颈骨密度及ONFH病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强度综合指数中,塌陷组CSI、BSI、ISI均低于非塌陷组(P<0.05);骨转换标志物中,塌陷组t-P1NP及β-CTx低于非塌陷组(P<0.05),N-MID、25 (OH)D及AL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SI、ISI和t-P1NP是非创伤性ONFH患者股骨头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SI、BSI、ISI、t-P1NP、β-CTx的截断值分别为6.172、2.435、0.465、57.193、0.503,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753、0.642、0.903、0.626、0.599.结论 股骨颈骨强度综合指数比骨转换标志物更能预测非创伤性ONFH股骨头塌陷的发生.其中,ISI 0.465是一个潜在临界值,低于该值可以预测早期非创伤性ONFH股骨头塌陷的发生.
其他文献
1 病例介绍rn患者 女,24岁.因“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6月余,左乳肿块5月余,新辅助化疗结束17 d”于2020年12月入院.入院后完善影像学检查诊断:左乳浸润性癌T2N2M0ⅢA期.拟行左乳保留皮肤改良根治术+右侧游离股深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受区完成左乳保留皮肤改良根治术后充分游离胸壁皮袋,进一步制备左侧胸廓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切除的腺体及肿瘤组织质量为410 g.
目的 探讨新型血管损伤快速转流装置在犬肢体损伤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取成年比格犬1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2)kg,于一侧后肢膝关节上方环形离断,制作仅保留皮肤、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及股骨的半离断模型后,将股动脉夹闭2h,造成远端肢体缺血环境;然后,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n=6),切除约3 cm股动脉,分别采用新型血管转流装置转流并经补液口补充生理盐水(A组)、静脉注入肝素钠注射液后置入新型血管转流装置转流并经补液口补充3%肝素钠溶液(B组)、输液管临时剪裁自制转流管转流(C组),12h后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主动脉综合征的诊疗中,除传统的影像学方式外,目前发展出四维血流心血管磁共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基于纳米颗粒作为对比剂的血管CT检查等新型影像学方式,以评估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本综述就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螺旋刀片导针偏心化原因及其对骨折内固定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受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的17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中影像资料.男76例,女99例;年龄61 ~ 103岁,平均79.8岁.入院至手术时间为12~141 h,中位数32 h.骨折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31-A1型64例,31-A2型111例
目的 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月采用PCCP内固定治疗的3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为外伤性骨折,致伤原因:跌伤20例,交通事故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Garden分型Ⅱ型7例,Ⅲ型15例,Ⅳ型10例;股骨颈Singh指数Ⅳ级12例,Ⅴ级14例,Ⅵ级6例;骨密度为0.610 ~ 0.860 g/cm2,平均0.713 g/cm2.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4
随着新型恒流式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研制的进展,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窘境得到了改善.这些小巧的完全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提高了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虽然LVAD的植入量逐年上升,但仍有许多难点困扰着临床医生以及患者,LVAD尚未成为所有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选择,需要继续研制更先进的LVAD.本文对LVAD的历史发展进程、植入技术以及药物管理等方面进行回顾和展望.
目的 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行近节指骨与掌骨双截骨延长治疗拇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6例(6指)创伤性拇指缺损患者,均采用Ilizarov技术行近节指骨与掌骨双截骨延长.男5例,女1例;年龄28 ~ 57岁,平均41.5岁.左侧3例,右侧3例.伤后均急诊人院行拇指截指残端修整缝合术,截指平面分别为近节指骨远端4例、指骨间关节2例.受伤至该次延长术时间为20~245 d,中位数34.5 d.微创截骨并安置半环式外固定延长器,于术后第5天开始延长,近节指骨与掌骨每天同时分别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绞伤合并前臂主干血管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6年2月-2020年3月,收治14例合并前臂主干血管损伤的手部绞伤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22~53岁,平均36.3岁.左手5例,右手9例.手部软组织脱套伤分型:ⅢA型2例,ⅢB型9例,Ⅳ型3例.软组织缺损范围8.0cm×4.5 cm~13.5 cm×8.0 cm.尺动脉损伤11例、桡动脉损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6h,平均7.1h.采用大小为10.0 cm×5.5 cm~15.0 cm×9.5 cm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
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S-CTO)是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中难度最高、最有挑战性的病变,IS-CTO在CTO中占5%~25%.由于导丝及球囊通过困难,IS-CTO介入治疗成功率较低.IS-CTO与非IS-CTO的病理机制不同,特殊的病理机制导致IS-CTO的血管开通率较低.随着杂交策略的应用,IS-CTO的血管开通率较前明显升高,但仍低于非IS-CTO的血管开通率.
目的 探讨采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符合选择标准的93例腰椎OVC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44例,行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PKP治疗)和B组(49例,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KP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