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5327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教师可以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开展角色游戏,最终达到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角色游戏 幼儿 同伴交往能力 培养策略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所接受的学前教育对于其智商与情商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儿教师对此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一、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的误区与改进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是幼儿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影响了幼儿教师的培养效果,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初步改进。在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误区即为幼儿教师对于“角色游戏”概念的混淆。幼儿教师在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时候,通常采用角色游戏方式进行培养。但是由于幼儿教师对于其概念的混淆,自以为角色游戏即为简单的游戏,从而仅仅是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嬉戏与玩耍。这样虽然达到了让幼儿精神放松的效果,但是距离提高他们同伴交往能力还差得很远。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现象,教师首先应该补充自己的专业教育知识,然后开展相对应的有效角色游戏。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开展“丢手绢找朋友”的角色游戏。幼儿教师帮助幼儿在扮演“丢手绢的好朋友”角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同伴交往能力。
  二、角色游戏在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提高他们的同伴交往能力。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开展角色游戏的形式进一步强化教育效果,所以角色游戏的开展对于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
  1.开展角色游戏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开展角色游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幼儿活泼好玩的天性,使得幼儿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学会如何与其他同伴进行正常交往,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种角色游戏的开展一方面打破了常规的幼儿教学模式,充分释放了幼儿爱玩的天性,使得他们在尽情的游戏过程中得到身心放松。另一方面,角色游戏的开展有效地解决了幼儿教师如何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这一问题,最终有效地促进幼儿情商的顺利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医生与患者”的角色游戏,并把幼儿分成两两一组,让他们分别扮演“医生”与“患者”。同时幼儿教师在“医生”给“患者”看病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应该如何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与行为交往,帮助幼儿提高自身与同伴的交往能力,从而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开展角色游戏教育,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的正常同伴交往能力的同时开展角色游戏,不仅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且对于幼儿合作意识的提高是一种培养。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与他人的合作竞争中获利,这种合作意识应该从小培养。幼儿教师开展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也是一种对他们合作意识的加强。所以幼儿教师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均具有很大帮助。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企鹅过河”的角色游戏,以此达到提高他们合作意识与同伴交往能力的目的。在游戏中,幼儿教师首先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每一个小组中幼儿的脚共同套在“企鹅”的大脚掌上并给他们套上一个大的企鹅套装。紧接着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同时迈出自己的脚,只有小组中的幼儿齐心协力,才可以让自己扮演的大企鹅快速跑动起来。幼儿教师利用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帮助幼儿明白只有通过自己与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往,才能共同发力让大企鹅跑起来,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的目的。
  三、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时开展角色游戏的注意事项
  幼儿教师为了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开展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学习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幼儿教师需要更加优化角色游戏的细节处理。以下是几项在开展角色游戏时的注意事项,可供幼儿教师进行教学参考。
  1.幼儿教师积极参与到角色游戏中。
  许多幼儿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时候,仅仅是作为一个观看者看着幼儿进行相关的角色游戏。他们不知道如果这样的话,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引导作用就会被扼杀,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相应的角色游戏时,应该积极地与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同时他们在游戏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教育水平及引导作用,帮助幼儿不断提高自身的同伴交往能力。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老鹰捉小鸡”角色游戏时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并亲自扮演“母鸡”的角色保护身后自己的“小鸡”。在这个角色游戏中,“母鸡”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自己的“小鸡”躲避“老鹰”的追捕。同时各位“小鸡”在躲避危险时需要互相帮助,这也从侧面提高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同伴交往能力。
  2.重视角色游戏的总结与评价。
  角色游戏的开展不仅是为了一时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而且对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提出较高要求。所以幼儿教师应该从长远角度考虑,在开展完相应的角色游戏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总结与评价。幼儿教师对于游戏中表现比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使得这些幼儿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从而为今后的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角色游戏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完成了一个角色游戏之后,幼儿教师需要对整个角色游戏的过程进行自我评价,保留优秀的环节并优化其中不足,以便之后的其他角色游戏可以顺利进行与完成。
  角色游戏在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而且是一种寓教于乐的优秀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情商与智商得到较大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妍君.“孩子别怕”——浅议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2).
  [2]郭筱琳.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影响:心理理论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05).
  [3]张璐璐,高东慧.班级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原因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5(04).
其他文献
摘 要: 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任何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注重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样,在美术课教学中,也可以在这方面大有所为。我们要教育孩子做一个自尊的人,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那么,自己尊重自己的首要体现就是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时间。做好这一点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在美术课上就应该做与美术课有关的事情,这才是尊
摘 要: 目前由于单亲家庭增多,几代同堂的特殊家庭结构形成及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增多等使得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从而加大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难度。作者提出亲和力是班主任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  关键词: 亲和力 班主任 学生 良好关系  班主任的亲和力是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是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品质之一。班主任亲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学生相处的融洽程度高低,并且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败。班主任亲和力
摘 要: 学习型社会强调学习的终身性、全民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并成为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本研究以姑咱片区寄宿制学校小学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从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三年级
摘 要: 高中美术课大致可分为鉴赏和技能两种类型。鉴赏主要体现在赏析,而技能则更注重对技法和技能的掌握。对于非美术专业的高中生来说,掌握一项美术技能,能初步应用,是其认知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在美术技能课堂中,进行最直观、最直接的教学方法就是示范。这里的“示范”主要是以教师示范为主,进行关键性的示范,这是美术技能课堂中最关键的环节。利用现代多媒体,尤其是微视频的制作,从整体上提高美术课堂的实效性和
经济题材的特点和电视新闻特点之间存在着“难以通俗和必须通俗”的矛盾,因而电视经济报道处于“难以深入和必须深入”的尴尬境地;而对于观众,则出现了“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
制作标题是报纸编辑的看家本领。对于每一位报纸编辑来说,给自己加工编发的每一篇稿件按上一个精彩的标题,既是挖掘新闻价值、深化新闻主题、设计精美包装的艰苦过程,又是施
摘 要: 作为人们交际的首要工具,语言已经足够被用来交流和沟通人与人之间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及思想感情,增进相互理解。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语言。所以,孩童期间就应该充分培养孩子的语言才能,对他们以后人生发展有着长远意义。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 幼儿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突飞猛进,知
摘 要: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班级管理有着丰富的内涵及形式多样的方法和途径,但是我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回归点都要以学生的教育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班主任在管理上要民主化,尊重学生个性,亲近学生,多和学生以商量的态度交流,把一个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助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特长和自我管理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创建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爱心
要想让孩子在未来学习中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并取得优异成绩,首先要从幼儿抓起,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从爱阅读开始,爱学习、爱思考。这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们一起努力,选择一些幼儿比较喜欢的书籍提供给他们阅读,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和他们交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做一些探讨。  1.幼儿阅读习惯现状及幼儿阅读兴趣低下的原因  1.1幼儿对图书的态度 
摘 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不断发展变革的过程中,创新教学的概念被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次次地提及,但始终没有真正达到教学改革的理想效果,这样的情况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来说非常不利。如果可以将创新的概念和音乐本身的教育价值真正渗透到小学教学中,则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都有很大帮助。本文就以上内容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改革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从分析中有所得,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