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喝水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饮水量,一日活动间隙,你一定会经常提醒孩子们去喝水,可是孩子们并不“领情”,不是趁机“逃之夭夭”,就是浅浅地喝一口滋润一下嗓子……每次喝水环节总是需要你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督促。你是否感到很无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想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能自觉、自愿地喝水,形成主动喝水的良好习惯呢?
  一、让孩子明白,喝水对身体有好处
  小朋友的思维是非常直观形象的,为了让幼儿知道喝水的原理,我和小朋友一起种植了一盆植物,并做了一个小实验:不给植物浇水,它会怎么样?过了几天,小朋友发现植物枯萎了!通过小实验“为什么它枯萎了?”让幼儿知道——生命离不开水!知道植物停止浇水,便发生枯萎的现象,如果我们不喝水,身体就会生病,从而引出水的重要性,身体需要水份,所以小朋友每天应该多喝水。同时我又给小朋友讲《小水滴旅行记》的故事,结合形象的图片,让幼儿知道,水进入人体后,经过身体的各个部位,把各个部位的一些细菌病毒全都带走了,最后以小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借助“小水滴”这个卡通形象解释了水的排毒作用,既形象又易于理解。通过上述种植物实验、讲故事等方法,引导孩子观察并比较及时浇水和不浇水对植物生长情况的影响,发现并明白:植物需要水,动物需要水,我们人也需要水,失去水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让孩子喜欢,觉得喝水是件有趣的事
  1.儿歌、故事吸引幼儿喝水
  为改变幼儿不爱喝水、被动喝水的习惯,平时到了喝水时间,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教孩子喝水的方法和每次的喝水量。“一手拿水杯,一手按开关,别着急,等一等,哗哗哗,嘟嘟嘟,接满小水杯,和它亲亲嘴,变成红红嘴。”我先讲一个关于“水宝宝”的故事,每天讲一个,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喝水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喝水。有时为了提醒他们喝水,我便做出很渴的样子说:“呀!今天玩得真高兴,我都出汗了,觉得很渴,你们谁也觉得渴了告诉我,咱们一起去喝水。”孩子们似乎也感到渴了,不约而同地说:“我也渴了。”“我也想喝水。”……
  2.创设环境,激励幼儿喝水
  我们还为孩子们布置相关的环境,“今天你喝了几杯水?”板块的创设,利用自己的照片,喝了几杯水,就把自己的照片贴到相应的数字区域。通过这种操作激发孩子们喝水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教师观察哪些幼儿一天喝水量比较少,可以及时提醒,鼓励幼儿多喝水。
  可与点心區相结合,创设温馨的、自主的饮水区,布置一些小茶几、小沙发、田园风格的桌布,就像家里的餐厅。在这个区域里,幼儿自己拿放茶杯,自己倒水、决定自己的喝水量,也可以在沙发上小小地休息一下。在不影响下一个活动的前提下,与好朋友边喝水边聊天,享受喝水时的宽松与愉快。
  三、家园配合,让幼儿养成主动喝水习惯
  幼儿有了喝水的兴趣,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步。现在我们要着力培养幼儿定时喝水的好习惯。幼儿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自己的事情。他玩起来,吃饭、喝水、大小便,什么都顾不得了。
  首先,教师要把班级内喝水习惯培养计划向家长说明,告诉家长幼儿园的目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过程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家中尽量不储存饮料,更不能把饮料当成奖励。
  其次,应该给孩子制定家中幼儿喝水时间表,让家长参照执行,同时家长们在家中也设立喝水监督员。既能监督幼儿喝水,又能让幼儿体验为家人服务的快乐。
  另外,教师要定期发放幼儿饮水习惯调查表,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幼儿在家的饮水习惯培养情况,针对出现的情况、问题,制定教育方案共同来帮助家长和幼儿。习惯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周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这需要我们教师长久、耐心的教育,也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喝水看似简单,培养孩子主动喝水,满足一定的喝水量,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那么,培养孩子主动喝水的习惯也就必定不是一句空话。
其他文献
案例:  中班下学期我班的孩子开始练习拍篮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小的篮球在孩子们手中拍出了各种花样,单拍手、双手交替拍、转身拍、两人对拍、双手同时拍、两球交换位置拍等。两个月后,原有的单一拍球游戏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要,他们开始主动地在拍球过程中添加辅助器械,由此演变出来的拍球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一学期过去啦,孩子们的拍球热情依然高涨,他们仍然在探索新的玩法。果果的运动水平在班里数一数二。一
期刊
美是一切的开始,美术活动的基础就是感受美以及表现美,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美术创作它不单单是一幅作品、一种摆设,更是幼儿的自我表现。在中班上学期,我发现汽车对孩子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电视里的小汽车、马路上的大巴车、工地上的挖土车、混凝土搅拌车等,加上我们班的环境是以汽车为主题创设的,孩子们不时会小声谈论。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对
期刊
我们班的室外区域“阳光体检中心”一直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游戏之一。按照惯例孩子们体检结束以后把“体检报告”拿回导诊台,给“医生”或“院长”看有什么问题,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  一、游戏的由来  有一天在游戏结束后的评价中,匡宝提出了:“小医生在小朋友们的体检报告中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龋齿、视力不好等,除了给建议还能怎么办呢?”确实,我们的体检表中有“建议”这一栏,但是没有实际地去解决这个问
期刊
带着几分期待、几分忐忑走进庐州,走进我们“乡村幼儿园园长培训团队研修班”。六天的班集体生活,多次暖潮来袭,温暖身心,有种特别想表达的愿望。  当罗老师跟我们说:因组织培训经常晚归,儿子留字条,让妈妈写五百字反思时,我脑子里闪出的是女儿那张挂着泪痕熟睡的脸,感同身受,忍不住泪流。罗老师除了要细致周到地接送接待专家外,还要因培训课程、地点的调整,要跟相关专家、合作单位,包括饮食、车辆安排等方面协调……
期刊
一、兴趣是种子——寻找微主题的生成点  幼儿的兴趣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生成微主题课程,让幼儿的兴趣成为课程的生成点。  在园本主题“我找到了春天”的开展过程中,我在阅读区中投放了绘本《彩虹色的花》,叙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一朵彩虹色的花,将自己的花瓣都用来帮助有困难的小动物了,最后自己却被覆盖在白雪下面,可是它
期刊
皮亚杰强调“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的,没有了材料,就没有了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媒介,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材料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有主动参与的兴致。我园通过实践活动发现运用区域材料的动态化投放策略,是区域活动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材料内容的调整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期刊
利津游戏:山东省利津县幼儿园户外游戏的简称,由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赵兰会及其研究团队历经10余年探索创建。其特色之一是挖掘、整理和创新传统民间游戏,幼儿园成为活动着的传统民间游戏博物馆;其二是尝试课程游戏化,崇尚运动和生活、自然教育,拓展幼儿户外运动游戏,将民间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幼儿园内设有民族风情园、生态植物园、动物饲养园、书香校园、科学之园、儿童游戏之园等“六园”,创建了“人文化成”與“
期刊
十五个清晨,我们伴随着闹铃匆匆忙忙;十五个傍晚,我们挥手再见夕阳。我们时刻珍惜着与幼儿园指导老师、小朋友在一起的日子,希望自己能多学习幼儿园指导老师的教学技巧和经验,更好地提升自己。记得第一天,我们怀着迷茫的心,走进了合肥市的一所幼儿园,天下着雨,因为走错了路险些迟到。接待我们的李园长非常和蔼可亲,叮嘱了我们很多事宜,我们也认真地记录下来,随后我们在幼儿园带班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见习班级。  见习后
期刊
编者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时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本学期,合肥栢景湾幼儿园、合肥栢悦幼儿园围绕“主题实施与区域游戏的有效融合”进行了专题园本教研,老师们从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游戏调整对班级的游戏情况进行了反思与总结。老师们在游戏的开展、总结、反思中不断地认识到游
期刊
思考篇:融合——游戏活动新思路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老师经常会把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分开,一周中有时开展区域活动,有时开展角色游戏,如:中大班更多地开展区域活动,因为个别化的学习性的内容多;相反,小年龄段孩子的老师则更注重角色游戏。其实,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都有它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获取信息,通过操作发现新知识、获得真体验。然而,由于区域活动侧重于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