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壮举惊天地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c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这一广泛流传的口头禅,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了几代人。斗转星移70载,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所向披靡的铁流早已远去。今天追寻先辈们跨越千山万水的足迹,我们的心灵仍将受到极大的震撼。
  
  黄玉昆将军----
  竹竿牵着上征途
  
  “嗒-嘀-嗒-嘀-嗒”,嘹亮的军号声响了,红军战士呼啦啦涌到操场集合,有个战士被竿子牵着进入操场。军团长彭德怀一看,怎么牵个“瞎子”?
  这个“瞎子”叫黄玉昆。他是江西省兴国人,12岁就投身革命。红军长征时,他在红三军团机关里当文书。日夜行军,他尾随驮文件的骡子。骡蹄子扬起一股股尘土,沙粒钻进他眼里,害得眼睛红肿。起床时,眼睛浑浑沌沌,连穿衣服都看不清,急得他几乎要哭。
  过了些天,部队翻越一座大山。上山时,借着明亮的阳光,他隐约可以看出道路。大伙儿搀的搀,拉的拉,总算爬了上去。下山时,乌云遮住了太阳,他眼前漆黑一片,只听风在耳边呼叫。不好!有人滚下山崖了。黄玉昆一听,不由得心里发毛,一屁股坐在地上。眼睛好端端的人都掉下悬崖,我的眼睛不好还有指望吗?
  他正发愁时,指导员和管理员过来了,硬把他扶上了骡子。可是,骡子一步一颠,他怎么也坐不稳。大伙担心他栽下来,又争着背他。山陡路滑,就是强壮的小伙子走山路也相当费劲。黄玉昆不愿连累战友,还是你扶我搀地走走停停,好不容易翻过了这座上下50里的大山。
  在四川的一个宿营地,管理科长来到黄玉昆身边,亲切地说:“小黄同志,你坚持赶部队,说明你革命意志很坚强。但以后的路还很长,可不是闹着玩的……”接着,就把组织上要他留下,在一家中药铺治病的决定告诉他,并留给他几百斤大米和一百多块银元作医疗费。科长告诉他,病好以后怎样去找部队。
  科长的话语,在黄玉昆心中激起一股波澜。他想:为不给组织添麻烦,应该留下来。但前面就是大渡河,孤身留在河南岸怎么办?想到这,他悄悄地同几位战友商量。与他同岁的小理发员出主意说:“文书,不要紧,我牵你走。我敢打包票,保你跟上队。”他当即找来两根竹竿,一根给黄玉昆作手杖,另一根用来牵他。第二天天色未亮,他俩就一声不响地跟着打前站的同志出发了。
  一路上,少不了沟沟坎坎。小理发员牵着黄玉昆,不住地吆喝:“注意,有坑,靠左边走!”“小心,有坎,往右边绕!”嗓子都喊哑了。看到黄玉昆累得挺不住时,还讲些妙趣横生的笑话,逗得他抖擞精神继续前行。
  大家发现黄玉昆偷着赶队,都很佩服他的毅力。有的热情地帮他背米袋子,有的争着给他背背包。到了宿营地,又给他端洗脚水、盛饭菜、铺被子,把好位子让给他睡。这一来,黄玉昆跟上队伍的信心更足了。
  操场上,军团长彭德怀得知小文书患了眼病,还坚持赶队,也很感动。他转身向供给部政委大声问道:“邱政委,你那里不是有眼药水吗?”
  “只剩一瓶了。”
  “拿给小文书用。”彭德怀说道。
  于是,一瓶名叫“沃古林”的眼药水送到黄玉昆手中。他一天点几次眼药水,慢慢地,眼睛恢复了视力,不用理发员牵着走路了。
  在过草地的时候,黄玉昆身体又极度虚弱。草地有一条河,河水忽涨忽落。眼看前面的人卷起裤腿过去了,后面的人过河时却水深齐胸。黄玉昆走到河心,一股浪头打来,一下把他冲出十多米远。几个同志眼疾手快,扑了上去,才把他拖上岸。
  黄玉昆苏醒后,指导员扶着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也许是被河水冲得晕晕糊糊,黄玉昆两眼发花,两腿发软,没走几步,又陷进一个水洼里。指导员拉他累得呼哧呼哧直喘气。
  幸好,后面上来一匹骡子。军团副参谋长伍修权同志跳下坐骑,和指导员一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黄玉昆拖出水坑。然后把他扶上骡子,两人一左一右扶着他。走着、走着,黄玉昆又昏迷过去了。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睡在首长的帐篷里,还盖着首长的被子。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回顾这段不寻常的经历,黄玉昆感慨万端:“离开了组织和战友的关怀,我这万里长征,寸步难行啊!”他说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曾四处寻找小理发员,打听他的下落,但都没有音讯。说到这儿,黄玉昆的眼睛湿润了。
  牵着黄玉昆走长征路的战友在险恶的征途上“光荣”了,而被牵的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挺过来了,最终迎来革命的胜利。1955年,黄玉昆被授予少将军衔。担任过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面对鲜花和掌声,黄玉昆感叹道:我是用竹竿牵过来的将军……
  
  吴富善将军----
  穿肠青稞来充饥
  
  万里长征中,红军的物质条件极端匮乏,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红军将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罕见的困难,突破了人类生存极限的底线。
  吴富善,江西吉安人。他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烽火岁月,磨砺了他无所畏惧的性格。硬仗、恶仗他敢于搏杀,大自然的难关险隘都不在话下。昔日那些惊心动魄的情景一幕幕浮现眼前。
  在一次战斗中,吴富善带领队伍冲入敌阵。敌人一窝蜂似的包抄过来,妄图把他们装进口袋。他们只有几十号人,敌众我寡,幸亏红军的大部队赶上来,里外夹攻,才冲出重围。战士们见吴富善的棉衣上露出白花花的棉絮,七手八脚帮他脱下棉衣数了数,一共被子弹穿了8个窟窿。吴富善觉得手臂上痒痒的,捋起袖子一看,有颗子弹刚插进一半,屁股还露在外面呢!吴富善赫然一笑:“你是吃软不吃硬”,一把将子弹拔出,往远处一扔,骂道:“见鬼去吧!”那时候,受伤也没有什么药,只用盐水洗洗,又继续跟随部队行动。
  自长征以来,吴富善吃的苦,如同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爬雪山,一天就经历几个季节。山脚下天气炎热,山腰凉爽,山顶白雪皑皑。担任团政治委员的吴富善和战士们你扶我搀、呼哧呼哧地爬到山顶时,立刻被一个奇特的景象惊呆了。他们看见山上几个战士笑嘻嘻地坐在那里,上前拉他们走,怎么也拉不动。原来,这些战士艰难地爬到山顶时,疲劳至极,再也挪不开步,就坐下来歇息。哪料到,雪山奇寒竟把他们冻僵凝固成冰雕,再也动弹不了啦!这些红军战士没有倒在敌人的枪炮下,却被雪山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大自然多么残酷!吴富善看着令人震惊的景象,不住地挥着手,吆喝:“快走!快走!快下山!”大家你拉我推马不停蹄地往山下走,向山下溜,越过这道鬼门关。
  忍受饥饿的折磨,更是对吴富善和红军战士们意志的考验。红军离开了根据地,筹粮成了一大难题。他们连续征战,长途跋涉,却又常常饿着肚子。吃不饱,只好挖野菜充饥。有时,瞧不见新鲜野菜,发现枯萎的也一片片摘下,放到嘴里嚼。他和战友们啃了一双“牛皮鞋”,算是美味佳肴。他们从江西出发时,穿着草鞋上路。到了人烟稀少的地区,没有稻草打草鞋,就割块牛皮,把脚裹起来。这就是“牛皮鞋”。爬山涉水,“牛皮鞋”磨破了,吴富善就把它拿到水里洗洗,然后放在火上烤。当烤得“吱吱”冒油,散发出一股香味时,就分给几个战士,每人拿一小块咯吱咯吱地啃起来。吃上“荤食”,精神为之一振,一鼓作气翻过了最后一座雪山。
  过了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出现在眼前。天苍苍,野茫茫。由于反动派的欺骗宣传,原本稀少的藏民躲得无影无踪。红军吃粮难上加难。这时候,上面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从江西老家带出来的一个年仅16岁的弟弟,因饥饿难熬,私自拿了藏民一点食物,受到最严厉的军纪制裁,付出了生命。这一来,红军战士更加自觉遵守铁的纪律,宁肯饿死也不违纪。在过草地时,吴富善只分得一丁点青稞。他肚子饿极了,一到手就狼吞虎咽落下肚。
  
  吃完那一丁点青稞,吴富善生出一丝力气,继续带领部下一步一颤地向草地深处走去。又走了一整天,肚子饿极了。他想找几棵野菜哄哄肚子,但野菜已被前面的战友采光,连能嚼的草根也无处寻觅。他下意识摸摸口袋,提神用的辣椒一点也没有了,眼看陷入绝境。这时,他发现自己刚拉的大便中有些没有消化的青稞被原原本本地排出。让它“回笼”吧?吴富善迟疑起来。他听说过民间有把喝尿称服回笼汤能治跌打损伤,但从未听过人吃回笼粮……
  为了生存,为了走出草地,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吴富善转忧为喜,用手把大便中整粒的青稞一粒粒扒出,放在手掌上数了数,共有20余粒。他小心翼翼地用水冲洗干净,如获至宝。
  望着宝贵的穿肠青稞,吴富善嘴里泛起了唾液。他想,这次再也不能囫囵吞枣了,把青稞一粒粒放进嘴里,细嚼慢咽起来,还留一半下顿享用。
  穿肠青稞回笼,吴富善精神陡然一振,增添了气力,原先注铅似的双腿也没那么沉了。
  吴富善走出了草地,走到了延安,迎来了长征的胜利。
  吴富善历尽人间稀罕的艰难,从千难万险中闯了过来。解放后他升任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成为“蓝天雄鹰”的一位优秀指挥员,被授予中将军衔。
  
   杜平将军----
  “千里眼”更知山水险
  
  万里长征关山阻, 红军战士不畏难。即便徒手长征都极其艰难,他们却要抬着、扛着一个个庞然大物,跨过万水千山。这支铁的队伍,是红一军团的无线电队。
  杜平是这个队的政治委员。他1908年出生于江西万载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回首往事,杜平将军脸上洋溢着豪情。他说:长征中,翻越白雪皑皑的高山,涉过泥泞难行的沼泽,显示出无线电队顽强的战斗力。请想想,无线电队的家当都是些重量级的大家伙,光一台收报机、发报机就有20公斤,蓄电瓶有30公斤,还有配套的充电机足有45公斤。机器的零件箱和汽油桶又有一二十个。在长年征战人困马乏的情况下,压在无线电队战士们肩上的每一个机件,就像一座座山啊!
  忆起当年的情景,杜老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像是大搬家,兵工厂的机器设备、各种辎重,坛坛罐罐都带着上路。湘江战役一场恶战,红军损失惨重。许多笨重的家当只好抛进湘江,惟独无线电台再笨重也不肯扔,因为它是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是联络红军各路人马、下达战斗号令,克敌制胜的宝贝啊!为了这,杜平在行军途中,经常给战士们讲述这些宝贝的价值。战士们也都深深懂得自己肩上挑的、抬的不是普通的铁疙瘩,它是关系到红军的成败和命运的无价之宝。因此,大家宁肯流血流汗,也要千方百计保护它。
  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前堵后追,红军几乎天天都要行军打仗。大部队走到哪里,无线电队就把机器搬运到哪里。毛主席用兵如神,在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时,时而大踏步前进,时而大踏步后退。无线电队有时刚架起天线发报,立刻又要收机出发。在极其紧张和速变的情况下,无线电台始终紧紧地跟随着部队。一旦遇到敌情,战士们宁可牺牲生命,也要保住电台。
  有一次,大伙儿正扛着庞然大物一步一颤地向前进发。突然,头顶上隆隆作响。敌机来了,注意保护机器!杜平前后奔跑着急切地喊道。但机器都是些笨重的家伙,来不及利用地形地物隐蔽。当敌机俯冲下来时,战士们就将身子伏在电台上,一次次化险为夷。在贵州土城战斗中,敌人一颗炸弹正好落在电台附近,“轰”地一声巨响,掀起的土石把人和机器全埋住了。当时,大伙儿以为这下电台可完啦。杜平和战士们都心急火燎地跑过去抢救,上前一看,哈!被埋住的运输员正挣扎着往上拱,大伙儿急切地把他拉出来。机器怎样呢?它竟也安然无恙。原来,在炸弹爆炸的一瞬间,运输员敏捷地扑在机器上,使电台完好无损。
  长征路上的高山峻岭,更是运输这些“军中骄子”的“拦路虎”。有个“猴子崖”,号称“鬼见愁”。通过这段险峻的山崖,人要像坐滑梯那样滑下去,马匹要卸下鞍子,一匹一匹推下去。可是,电台娇气得很,里面的电子管震动不得。怎么办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伙儿出谋献策,想出一个妙法:先用毯子把机器包好,由两个体格强壮的战士,用背顶着,人和机器同时慢慢滑下,这才通过了险关。后来,要翻越大王山、小王山,夜沉沉、雨靡靡,山坡泥泞难行。一些徒手行进的步兵摔得像泥猴。无线电队的同志格外小心。他们依照“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办法,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把一座座高山抛在了身后。
  无线电队克服千难万险,遥遥长征安全到达陕北吴起镇。沿途,他们还嘀嘀嗒嗒地发报、收报,圆满完成了通讯任务。红军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不仅沟通了各路红军的联络,协调了军事行动,还收到并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电报,得知蒋介石调动军队追堵红军的高级军情机密。红军能在数十万敌军的追堵中,从容不迫地脱离险境,数部无线电台立下了不可磨灭之功。杜平领导的无线电队自然功不可没,为保证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杜平脸上油然浮现出自豪的神情,兴致勃勃地朗诵起他写的一首诗:电波英雄怀红心,通宵达旦传军情;任凭天空多干扰,只字无差报长征。
  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杜平,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离休前是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委员。上世纪90年代,记者在金陵古城访问他时,老将军语重心长寄语后人:要好好解读长征这部闻名中外的史诗,将长征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那就谁也无法阻挡中华民族迈向世界民族之林的脚步。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物理 教学    可以预言,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面世和进人实验区,高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