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电影的诗意品格

来源 :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电影很大程度上承传了中国诗歌美学的传统,在叙事上常笼罩着淡淡的诗意和浓浓的诗情,他们的影像创造也有着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宁静、幽远、恬淡、自然和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回应着古老的东方文化的审美本质,与中国传统诗歌的美学精神一脉相承。虚实结合的意境营造中国的诗 Chinese national films inherit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of poetry to a great extent, and often cover a touch of poetic and deep poetry in narration. Their image creation also has the tranquility, farawayness, tranquility, nature and harmon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ink and wash painting The beauty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blended with the scenes reflects the aesthetic essence of the ancient oriental culture and is in keeping with the aesthetics spir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etr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creates Chinese poem
其他文献
儿童为本,10年前我们惊讶于张康桥老师提出的儿童为本的新奇主张,10年后更多的教师渴望知道怎样实践。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理解儿童已成为共识,但还没有成为共同的行动,重要的原因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缺少策略这座桥梁。作为儿童为本的语文教学研究组中的一员,我是幸运的,可以经常聆听张老师的教诲,跟随团队不断地探索,并尝试着总结出了以下三条不成熟的策略。  课前:教材解读与儿童理解合二为一  教材解读与儿童理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人文化的课堂氛围。  一、 细读文本内涵,奠定有效提问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但为什么偏偏选那一篇篇课文作为例子?我们如何用好这些例子?到底要教给学生些什么?哪些地方可以设计怎样的语言训练?这些问题都要通过研读教材、细读文本来解决。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第10册中的一篇课文,第2节作者用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