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分析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sy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学习是—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种学习。”深度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是儿童的主动学习,是“儿童通过直接操作物体,在与成人、同伴、观点以及事件的互动中,建构新的理解的学习过程”。我园以项目活动为载体,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有效促进儿童深度学习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开展“345模式”项目活动(见下图),可以让儿童对活动充满兴趣,并在时间、环境材料和教师的支持下,确定主题,进行问题导入,践行任务单,以多元评价促进项目活动开展,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下面以大班“彩虹清水行动”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开展“345模式”项目活动,推进儿童深度学习。
  一、确定主题,兴趣点引发学习
  最近,班级开展了以“水”为主题的活动,孩子们特别留意了幼儿园里的水。拉拉说:“老师,我在拓展区玩的时候,看到水车旁边的水是绿色的。”拉拉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水不是透明的吗?”“你肯定看错了吧!”看到孩子们讨论个不停,教师建议大家一起去看一看。于是,“早教园的水”调查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走遍了早教园所有有水的地方,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调查结果。最终,孩子们发现,早教园的水不仅有绿色的,还有咖啡色的,并且味道闯起来很奇怪。于是,孩子们又讨论起来:“为什么水的颜色不一样呢?”“为什么水会变成绿色呢?”“怎样才能让水变得干净呢?”看到孩子们对水的兴趣如此浓厚,教师决定带领幼儿一起研究幼儿园的水,并为本次活动取名“彩虹清水行动”,指让水变得像彩虹—样美好。
  兴趣是活动开展的起点。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并采用恰当的方式支持儿童进行探索和尝试。教师可以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支持儿童积极思考;提供充裕的时间,支持儿童自主尝试;提供各类材料,支持儿童自发探究。
  二、问题册导入,延伸学习路径
  (一)激活经验,构建问题
  “彩虹清水行动”组成立以后,孩子们热情高涨。“要把水变回原来的样子,首先要了解水。你们知道水的哪些秘密?还想知道水的哪些知识呢?”教师的引导激活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孩子们立刻叽叽喳喳地说开了。大家一起将调查信息、图文表征等原有经验进行横向联结,制作成简单的网络图,方便观看和查阅。同时,孩子们利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建立问题册,形成新的探究点。
  (二)梳理问题,选择焦点
  通过查阅问题册,我们发现其中不乏一些相似的问题,也有不同的问题;有同伴间可以自主解决的问题,也有同伴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因此,查阅完问题册之后,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解读问题”谈话。首先,教师让每个孩子说出自己的问题,并鼓励其他幼儿尝试解答问题。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看懂了同伴的表征方式,并用自己的经验解决了同伴的问题,彼此建立起联系,激发了彼此探究的积极性。例如,天天的问题是:“为什么人离不开水?”棵棵说:“我来告诉你,因为人身体里有很多水,如果没有水,人就会生病。”拉拉说:“没有水,我们就不能洗菜和做饭了,那我们就会饿死。”孩子们的回答较好地拓展了天天的知识面。
  删减问题册中同伴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后,我们开始寻找焦点问题。那么,哪些属于焦点问题呢?首先,当—部分孩子都聚焦在同一问题上时,该问题就成了焦点问题;其次,同伴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为焦点问题;最后,需要大家—起合作验证的问题也是焦点问题。
  (三)深入问题,推进活动
  确定了焦点问题后,“彩虹清水行动”开始了。问题是探究的前提,也是创新的基础。“彩虹清水行动”问题流程图中的问题,显然是在活动中不断推进形成的。活動初期,孩子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分成四个小组,即清洁组、宣传组、巡逻组、观察组。在小组讨论中,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有深度的问题。例如,清洁组的成员一开始提出:“清洁组需要准备什么样的材料?”通过实践,他们又提出了第二层次的问题:“哪些工具可以一起使用?”“怎样让水像自来水一样干净?”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自然推动了活动发展。
  孩子们将问题导入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实现了知识的同化和整理,调整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同时,在探索活动中,幼儿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对新知识或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形成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建构新的认知。可见,问题推进了孩子的理解建构,促进了深度学习的发生。
  三、践行任务单,支持学习探究
  为了满足孩子们进一步探究和深入学习的愿望,本次活动始终以孩子的问题为导向,以任务单的形式来驱动和支持孩子的探究活动。“任务单的践行”强调把学习放到复杂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幼儿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学习隐含其中的知识点,建构新的知识与技能。
  (一)任务细化,深入探究
  “彩虹清水行动”是孩子共同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大家自主分成小组,分头展开讨论,明确了各小组的任务单,细化了各自的任务。例如,巡逻组在讨论任务单时觉得,应该每天去看一看早教园的水,就像巡逻员—样。除了巡逻任务,还要有巡逻装备。有的孩子认为最好是戴在头上的,有的孩子觉得需要穿统一的服装,还有的孩子想要像门口值班教师—样在手臂上戴一个袖章。最后,大家通过投票决定,每人制作一个袖章。于是,教师在区域内设置了缝制区,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在缝制过程中,孩子们还学会了一些缝制小技巧,如为了美观可以进行反面缝制,除了用平针还可以用卷边针缝制,等等。最终,每个成员都成功地设计了图案,缝制了属于自己的袖章。
  (二)任务交叉,合作学习
  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讨论、沟通、协商、执行、再分享、倾听、沟通,与同伴合作寻找材料,使用工具,制作物品,小组展示,促进了深度合作学习。   1.小组间的任务交叉是一种多元合作学习方式。活动中,宣传组要制作宣传画,对不同的人进行宣讲,还要在园内有水的地方放置提醒标记,因此需要画很多宣传画。可是画什么呢?宣传组将求助任务单发给了观察组、巡逻组和清洁组,其他小组在研究后给宣传组提供了许多信息。例如,观察组发现,下午放学时,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带来零食,有的幼儿在吃完零食后会将包装袋随地乱扔;巡逻组发现,区域活动结束后,有的幼儿会直接将玩具扔到水池中,没有将其放回原位;清洁组发现,水池边的角落里经常有一些小钉子、小螺丝等。獲得这些信息后,宣传组成员经过讨论,决定在宣传画里告诉大家不乱丢垃圾或乱扔玩具,还要告诉修理工人把玩具修好,以防小朋友受伤。这样的任务单是小组间交叉开展的,能让孩子们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也提升了孩子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2.个体间的任务交叉促进整合的深度合作学习。宣传组在外出宣讲前,先在组内进行试讲,并通过讨论后决定采用合作式宣讲,于是出现了组内成员合作、邀请外援小组成员合作的情况。例如,CC邀请了观察组的佩铸—起合作,两个人先商量了宣讲时的内容及姿态,然后制作了一张宣讲表,把要说的话记录下来。等到练习好宣讲内容及动作后,他们发现自己对去过的班级记不住,于是在宣讲表上补充了想要去的班级,并在宣讲后做好标记。由于他们有的字不会写,便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标注,如画五条短线表示“中(5)班”。显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合作了,而是孩子们自己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沟通协商的方式进行语言讲述、社会合作、数学排序、艺术表演等整合的合作学习。
  在践行任务单的过程中,我们处处能看到整合学习,包括学习内容本身的整合和学习过程的整合。其中,学习内容的整合指多种知识和信息间的连接,包括多学科知识融合及新旧知识联系;学习过程的整合指形成内容整合的策略,使其长时存储于记忆中,如利用绘画、小组展示等方式梳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承包任务,深度学习
  每次完成任务单后都会进行小组展示,我们发现,孩子之间有共通的关注点。例如,清洁组在多次清洁之后发现,将水中的杂物清洁以后,水还是没有自来水干净,便向大家寻求帮助。巡逻组的小宜说:“需要经过过滤才可以,我见过我哥哥做过过滤器。”观察组的米米说:“我在故事书里看到过过滤池,过滤池也可以把水变干净。”于是,小宜承包了询问哥哥制作过滤器的任务,米米承包了给大家讲解过滤池的任务。第二天,小宜给大家带来了自制过滤器,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米米的讲解也让大家对过滤池里的材料非常感兴趣。于是,“彩虹清水行动”项目活动下又引发了“制作过滤器”的STEM活动,大家通过制订计划、准备材料、讨论制作过程、制作过滤器、实践验证等,对如何将水过滤干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也让家长主动加入到活动中,有污水处理经验的爸爸承包了城市污水处理工具的讲解工作,让孩子们对过滤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升。
  四、多元评价促动,支持深度学习
  项目活动完成后,师幼共同梳理了整个网络图。我们发现,学习评价在整个探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判断儿童深度学习达成的标尺。于是,我们通过使用多元评价工具和评价方式,促进儿童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理解建构、迁移应用、高阶思维等深度学习品质的形成,更好地推进了儿童深度学习。
  (一)巧用评价工具
  SOLO分类评价法的基本理念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因此,我们选择SOLO分类评价法来评价幼儿的深度学习。该评价方法把儿童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处在单点结构或多点结构层次的学习属于浅层学习,处在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层次的学习才是深度学习阶段。例如,在“彩虹清水行动”中,我们看到孩子从前结构到拓展抽象结构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从某个孩子的好奇“幼儿园的水怎么变色了”到一群孩子围绕该问题讨论,扩散到“家乡水怎么变干净”,再到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从使用工具到创造工具,了解生活中人们运用多种方式处理水;等等。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积极主动探究的精神,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增强,理解能力得以提升,高阶思维获得了充分发展。
  (二)多样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儿童的深度学习情况和完成活动的效果。“345模式”项目活动中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追随过程的评价和多样化的其他评价。同时,评价过程与项目活动融为—体,不断推进活动开展。例如,在“调查周围的水”活动中,孩子和父母一起走访了家乡的水,并记录在调查表中。在调查表的最后,还有父母对孩子在本次调查中各项表现的文字评价。我们邀请了部分家长参加孩子的汇报展示。活动前,教师讲述了评价规则,有儿童自我评价、同伴语言和标记评价、教师和家长的语言及标记评价等,让孩子清晰地了解规则,激励其更好地展示。幼儿展示完成后,需要对自己的讲述进行评价,同伴也会及时进行语言点评。对于同伴的点评,幼儿若是不同意,可以进行反驳说明,只要有理有据有礼即可,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批判性思维。等到所有孩子都展示完了,同伴间的标记(彩色聪明豆)投票开始,接着是家长团的标记(红色聪明豆)投票,教师也及时肯定了幼儿的进步。家长团也会将自己参加展示的评价发到班级微信群中:有具体的过程评价,如“观察仔细、关心家乡的水、懂得感恩清洁工人”等;也有鼓励性评价,如“地球需要你们这样有爱心的观察员”。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促使幼儿关注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逐渐进行改进和完善。
  在整个项目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对各种情境进行深入观察,获取儿童的行为表现,以表现性评价、学习故事、案例分析、成长档案袋等形式来评价儿童的发展状况。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还有以儿童为主体开展集体小结性评价和借助项目活动小组承担任务融合日常生活的评价,家长群体也会通过网络等载体对儿童、课程、环境等进行建议性评价。
  在“彩虹清水行动”中,儿童始终参与整个项目活动的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自主与合作学习,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并将其融入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再将所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幼儿通过主动探索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动了自身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理解建构、迁移应用、高阶思维等品质的形成,将深度学习落到了实处。教师基于儿童的视角,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支持、环境材料支持和师幼互动支持,以多元角色融入项目活动中,让家长更加关注幼儿园课程,积极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
其他文献
近日,从友人那里听到:在幼儿园中,不少孩子明明没有听懂老师的话,却常常“随大溜”,装作听懂了、听明白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两个关键词,一是“听不懂”,二是“随大溜”。我想,“听不懂”大概源于孩子与成人认知能力上存在差距,以及二者身份、地位悬殊。成人一直享有话语权和控制权,与孩子互动时似乎一直处于“你必须听我的”“你必须懂我”的自高心态。而孩子的知识储存和身心发育一直处于弱势状态,加之内心害怕受
期刊
英国的一位生物学家威哥思伏斯,在他5岁时曾经把一只毛毛虫关在瓶子里,看它吐丝作茧。几天后,他惊奇地发现这只毛毛虫竟然变成了一只蝴蝶。他将这件事,称为“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在幼儿的成长中,身边的小花、小草、小动物以及四季的变化,有效地刺激着他们的感觉器官,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持续深入地探索自然,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经验,继而形成良好的观察
期刊
第1个月  第1(个)星期  第1天  (1)这个小孩子是在1920年12月26日凌晨2点零9分生的。  (2)生后2秒钟就大哭,一直哭到2点19分,共连续哭了10分钟,以后就是间断地哭了。  (3)生后45分钟,就打呵欠。  (4)生后2点44分(生后2小时44分),又打呵欠,以后再打呵欠6次。  这是中国首例儿童行为活动个案研究的观察记录,记录中被观察的对象是一个刚出生的小男孩,名叫一鸣,在一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变革“教”与“学”的方式,采取更适切的方式,积极保持创新力,推动课程的发展,成为我们必须迎接的挑战。挑战亦是机遇,温州幼教团队抓住机遇,聚焦游戏与课程,不断研发,最终诞生了“温州游戏”。  近年来,温州游戏在各大幼儿园一度风靡,好评如潮。项目化游戏作为温州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变革过程中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课程与游戏碰撞的无限魅力。项目化游戏与幼儿园的一场奇妙相遇,就像是把一
期刊
教研案例背景:  对幼儿教师而言,立足班级工作,透过观察与反思,更好地看见幼儿、理解幼儿,发挥个人才智和创新精神,融合班级一日活动,构建让幼儿和自己动心的课程内容……这些已经成为教育者所要具备的能力,也是对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园本特色课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实施现有课程主题活动时可谓轻车熟路,但在如何挖掘、利用资源去设计与组织实施师幼都期待的班级课程新主题、如何选择话题
期刊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幼儿期是人的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陈鹤琴说:儿童从四周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顺应幼儿语言发展需求,结合班级实际特点,创设自然、真实、丰富、有趣的环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让环境成为幼儿语言发展的素材和资源,点燃幼儿语言智慧发展的“火花”。  一、营造舒适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话敢说  《3~6岁儿童學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
期刊
体育可以锻造健康的体魄,也可以开启心智,为孩子幼小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在运动中释放天性,在运动中认识自我,在运动中了解世界……幼儿需要运动,更需要幼儿教师与幼儿园管理者为其保驾护航。  走进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后白镇中心幼儿园),一阵欢声笑语传入我们的耳朵。循声望去,却不见孩子的踪影。  孩子都去哪儿了?笑声又是从哪儿传来的?  我们正疑惑着,又听见孩子们的嬉闹声,抬头一看,原来
期刊
谈话活动,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某—主题进行的交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同伴谈话贯穿于幼儿游戏过程,既可以推动游戏发展,也可以助推幼儿谈话能力发展。这里的“谈话能力”包括紧扣同—话题的能力、倾听和理解他人话语的能力、轮流说话的能力、发起话题的能力、运用策略维持话题的能力等。  相关研究指出:“4岁以后,会话维持过程就成为儿童同伴互动活动的主体。”我们在观察幼儿游戏时发现:中班幼儿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
期刊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主张教育要回归自然,让儿童到大自然去体验和学习,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互动。枇杷采摘活动是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方式之一。幼儿采摘、观察、品尝枇杷,进一步讨论和思考,拓展了经验,提升了认识,促进了成长,“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我园的后山是孩子们的活动“根据地”,除了有各式各样的运动器械外,还种了十几种树木。春末夏初,后山一片郁郁葱葱
期刊
在创作中,孩子们会主动运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油菜花,有的用画画的方式,有的用手工的方式,还有的选择合作的方式。教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其中,拓展了孩子的思维,孩子的创作潜力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和激发,各种各样艺术化了的油菜花大大丰富了幼儿的创作体验,丰盈了幼儿内在的生命情感。  春暖花开。大家纷纷赏春觅花,翻看朋友圈,到处是踏春之景。我发现,我们班好多家长的朋友圈都不约而同地晒出了娃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