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沼气池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o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里通了电之后,虽然照明用上了电灯,可当时没有电饭煲和电炒锅,烧饭做菜依然只能用柴火,还是很不方便。
  上世纪70年代末,村人突然听说有一种清洁能源———沼气,既可以照明,又可以烧饭,而其原料就是野外随处可见的青草。电需要花钱,而沼气不要钱,这是它的魅力所在。村人为之欢欣鼓舞,于是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村前村后一下子冒出许多沼气池。
  沼气池是一个圆柱形的大坑,直径大约两米,三四米深,用来积聚能够产生沼气的有机物。大坑的一侧有一个与之相连的斜向圆洞,像与喷壶相连的喷壶嘴,新的草料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塞进沼气池,在沼气池里腐烂发酵,源源不断地产生沼气。
  想當年,修建沼气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江南水乡,泥土挖到半米,就遇到地下水。越挖得深,地下水涌得越多,舀不胜舀,抽不胜抽。尤其是在做池底的时候,地下水源源不断地涌上来,非常麻烦,要用300号和400号的水泥及时封堵,使其凝固,事后还要防止渗漏。
  当时,建一个沼气池需要材料费二三十元,以购买力而言,或许相当于现在的两三千元吧。师傅的工钱由政府补贴,所有的帮工非亲即故,亲帮亲,邻帮邻,只管饭菜,不要工钱。
  沼气池修好以后,填进去的青草等有机物腐烂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塑料管输送到室内,既可以做饭,也可以点灯。用沼气做饭烧菜,要配一个专用的沼气灶,跟现在的煤气灶相仿,转动阀门,“咔嚓”一声,沼气就从气孔里流出来,然后用火柴点燃。
  最有意思的是沼气灯,灯外面套着一个纱罩,打开沼气的开关,将灯点燃,让纱罩全部着火燃红后,慢慢地升高或后移喷嘴,或开大风门,以调节空气的进风量,使沼气、空气配合适当,猛烈燃烧。在高温下,纱罩会自然收缩,最后“啪”的一声响,发出白光,即成沼气灯。
  我在大伯伯家里看到连接沼气池的压力表,上面刻着度数,表示压力的大小。今天做了饭、烧了菜、点了灯,沼气消耗了,皮管内的压力变小了,度数就低了;过了一个晚上,新产生的沼气又补充进来,皮管内的压力又变大了,度数就高了。看起来,沼气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正像自来水不是自己流来的,沼气也不是自己产生的,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原料。沼气池里的原料,底料是猪圈里的栏肥,数量有限,一年不过添加一次两次,更多的是依靠草料。可惜老家地处盆地的边缘,地势相对平坦,田间的草料有限。当时生产队里养了几头牛,几乎把路边的青草啃光了,哪里还有更多的青草去“喂”沼气池这个大肚子的“无底洞”呢?总不能天天跑上三五里地,到山上去割草吧!就这样,割草成了一件不胜其烦的事情。“三天新鲜,四天厌倦”,渐渐地,主人懒得天天去割青草了。没有草料来发酵,沼气池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就这样,沼气池在家乡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地流行了一年半载,等这股新鲜劲过去之后,纷纷偃旗息鼓,就像夜空中一颗一闪而过的流星,只留下一点遗憾。
其他文献
miRNA (MicroRNA)是大小约~22核苷酸,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被发现与应激反应、增殖以及细胞死亡相关.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表明,miRNA所调控基因水平的变化与心肌再灌注损
此茄合非彼茄合。  恐怕对大多数人来说,茄合是那种连刀片夹肉馅裹面糊炸的吧。在我姥姥家,这个叫“炸茄合”。我们说的“茄合”,是另一种。  整条的茄子,不能太大太胖,也不能太小太瘦。太大太胖不好熟,太小太瘦夹不住肉。大约典型山东大汉手掌那么长、小孩儿拳头那样粗最好。  茄子洗净,茄子蒂保留,连着茄子蒂的绿色部分剥掉,竖剖两刀,别剖到底儿,剖到底儿就夹不住肉馅了。  肉馅呢,随喜好。一般来说,姥姥做肉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保健医生运用黑板报、墙报、数来宝和幻灯片等形式,向中央领导同志和中直机关的工作人员介绍和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据说,其中的一些顺口溜还经过领导同志
1972年,贵州老陀镇的农民宋玉祥得了一种怪病。老陀镇是山区,偏僻得很,去一次大城市需要几天几夜的时间。  面对宋玉祥的怪病,乡卫生院和县医院都一筹莫展。宋玉祥只好拿上大半生的积蓄,去省城看病了。宋玉祥经过几天的周转,终于到了省医院。医生们为他會诊后,大吃一惊。宋玉祥得的不但是怪病,还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病,英国人命名为枣核菌感染。它是一种无菌性神经感染,只有一种进口药可以医治,但也只是维持。患
1932年11月1日,商务印书馆办的《东方杂志》为纪念创刊30周年,发起“一九三三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的征文活动,向全国各界著名人士遍发通启,就以下两个问题征询答案:  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二、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通启发出四百余份,收到一百六十余封答案。有些完全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有些干脆就是一篇社会改
1973年年底,我到沈阳探亲。假期将过,我想带点东北特产送给南方亲友,但商店只有白菜、萝卜和土豆这“老三样”。  父亲说:“你要到大连乘船去上海,大连出苹果,你就买点苹果吧!”谁知到了号称苹果之乡的大连,连跑几家商店,哪里有苹果,连苹果皮都未见到。  我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南货商店,推门进去,眼前猛然一亮,货架上摆满了苹果!我急步上前对售货员说:“请给我称苹果。”  “样品,不卖!”售货员冷冷地回
那年我要高考了,我对母亲说:“妈,我今年要考大学了,家里的活儿少让我干点儿。”母亲头也不抬,依旧收拾着手里的东西说:“考呗!碍着干活什么事?”  我知道,在父母看来,高考没什么了不起,就像一场热闹繁忙的秋收一样,势必要忙上一阵。十年寒窗,不过就像他们年年进行的农事一样,播种过,耕耘过,总是要看到最后的收成的。  那时候,我们住校,两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母亲都使唤我干这干那,比如去田里帮着浇地,在
“游鱼”与“搋块儿”(搋念chuāi,用手掌压、揉的意思)这两个词,现在年轻人可能都不知是什么意思。1966年“文革”开始后,看似轰轰烈烈无人不投入,其实转过年来,像中学生,绝大部分就待在家里了。学校革委会着急,没人,搞什么运动?就批判,说这是“逍遥派”,说你们是一群“游鱼”,不关心国家大事,只顾自己闲游。  “鱼群”庞大,我是其中一条。但当时正是十六七岁长身体的时候,不可能总在屋里闷着,大家就在
1960年,各种物资尤其是食品普遍匮乏,每月每人供应猪肉只有二两。  一天刚上班,领导很神秘地叫我马上跟他走。我们驱车来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交谈之后才知道,该所研究出一种新的微生物,好像叫什么“白地霉”。这个白色菌种,无毒无害,只要置于淘米水中就能繁殖,更重要的是,它的口味很像猪肉,如果加上淀粉和色素,做成猪肉形状,可以成为一种“人造肉”。我们几人舔了一下菌种的标本,果然有猪肉的香味。能找到
那天是在叫卖声中醒来的。  确切地说,不是他卖,而是叫大家卖,他买:“旧书册旧报纸来卖!旧铜烂铁来卖!塑胶鞋来卖!银纸灰来卖!”声调平平,好像爱卖不卖,淡泊里更兼一丝寂寞。  这是2014年的春节,潮州古城某条小巷的深处。凝神听了一阵,突然想起这叫卖声从三十年前就存在了,台词一直没改,旋律腔调更没变过,似乎集体受过培训并薪火相传。可是,他们叫卖的这些物事,现如今难道还有么?  小时候,有一类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