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命之树抽枝拔节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ng89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家姜令纺
  姜令纺,江苏盐城人,无竟斋主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学会理事、湘潭市女画家协会副主席。国画和版画作品入选2008艺术湖南、湖南省美术作品展、第二届国际齐白石艺术节湘潭美术作品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湖南省优秀作品展、2009湖南艺术节美术书法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省优秀作品展等。2014年6月,应韩国玉所艺术节邀请去韩国进行艺术交流,其山水作品《云梦移峰》在艺术节上展出;2014年5月,《踪迹大化》姜令纺山水画作品集出版;2014年7月,《高树扶疏出石涧》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优秀作品展,并在省展览馆展出。其作品在《湖南收藏家》《财富地理》《聚宝斋》《艺术村》等刊物发表。
  江南的春天,霎时晴,霎时雨,雨量丰沛。雨点打在窗外的树叶上,忽缓忽急,缓时细珠落盘,急时铿若飞泉。恰好手头是一幅潭城女画家姜令纺的画,顿令我仿佛读出了它的一袭底色。这底色,便是绝少呈示于女性画家笔下的堂嗒之气。尽管那些山水,让我或许感受到了万物的细微,但和她本人一样,分明是生命之树在抽枝拔节。虽然山峦空濛,山岚曼妙,山籁寂静,却蠢蠢然蠕动着蓬勃生机。可以想见,姜令纺作画的时候,一定是不迟疑、出手爽利的,一笔一划之间,来得果决而缜密,大概就有了一些“堂嗒”的意味了。
  中国画远观其势,近取其质。所谓势,抽象看去是画家的胸怀和自然的气度。所谓质地,也并非仅仅是笔墨、技术范畴的工巧之明,其艺术的承转启合、相辅相成,举重若轻,悬壶一线,当在情感境界。年近五十才抓起画笔的姜令纺,经过数年的汗血磨砺,终于有了柳暗花明的转身,让作品更多地具有一些自己的倾向,甚至让自己的心灵去感知和找寻出属于自己心仪的东西。说来,真正的绘画创作并非完全归于手的创造,也非东施效颦式的简单模仿,更不是对其外表的好奇心,只有觉察到其内部各种有趣的东西时,方能达到与作品精神本质的谐和,创造出最玄妙的美感。尝言禅机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全在转身一剎那的感悟。姜令纺在美学的支撑上开始渐渐有了自己的体温、呼吸和心跳,无疑得益于她皈依笔墨、皈依自然的怀抱,从中找到自己的精神之擎,她的作品于是一改夙昔面貌,变得饱满、丰富和结实,让人值得信赖。
  在艺术里,所谓老辣,那只能是带出来的,里面蕴含的年龄和人间味道更多一些,况且世间不只一样“老辣”好,一切如常才最好。而老辣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又叫 “天真”,像牛背上横吹短笛而忽然闭口噤声听取寒蝉的牧童。姜令纺当然还谈不上老辣,然而明显地让人觉得她像芝麻开花似的,正在节节拔高地成熟起来。对于须臾离不开技术的绘画,“熟”是十分必要的,只要别“油”, 否则无以说“变化”。熟和不熟的东西之间肯定有隔,太熟而缺生,便入了模式化。板桥先生有言:“画到生时是熟时”。里面的那个“生”,是“熟”后的“生”,不是提笔就“生”, 生和熟之间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间作画者独自领会的生熟之间的感悟。姜令纺大概渐渐明白了个中道理,加上每日笔耕不辍,对绘画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清醒。
  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砍柴担水、行走坐卧,皆是道,也是禅。绘画也是一场修行。姜令纺出生于书香世家,早年家中金石书画收藏甚富,她自小浸淫其间,加之天性中对这些东西敏感颖悟,这对后来她濡墨习画不能说没有影响。 然而,姜令纺的修行,不在于成仙成道,而是靠画画抵达自我及凡尘粗糙表皮之下的宁静而平和的微光,找到现世生活的意义与美,找到爱这个世界的缘由,并藉着那孱弱的光芒,体验心灵的激荡与生命的鲜翠。如果失去绘画,她将失去可倾诉的知己、可交心的闺密,生活将变得黯暗许多。她用一种纯粹和清洁的方式进入绘画,并不奢望绘画给予她任何回馈。因为她敬畏艺术,然后热爱艺术,因为她的勇气来自于对绘画的钟爱,进而用线条、色彩和墨团来表达这种爱恋。也许在她看来,绘画能让自己身心安妥,然后把这种感受传递给读画的人,修行就满了。
  读姜令纺的画,我读到了一个艺术执著者的心路历程。当下画人不少,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悟道识荆。姜令纺感情充沛,感受丰富,专心用心,碰巧又生活在艺术氛围浓厚的湘潭,曾拜丁剑虹先生门下,后又请益周宗岱先生,如此一来,笔墨自是与日俱进。她借助凡胎肉眼,竭尽所能地表达一些源于自己内心感受与自然碰撞出“火花”的东西,继而由她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集合成她生活的一部分,完成她生命中一个久远的向往,它们彼此支撑,相互弥补,便有了精神。
  我想说,姜令纺就是她自己。因为她的画里有“命”在,“命”就是生机,“命”就是血骨生发,“命”就是延续……
  (作者系知名作家、文藝评论家、湘潭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其他文献
姜向东,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位画油画静物的顶尖高手。那些工具系列、灯泡系列、水果系列等一批超级写实绘画作品让人们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且不说这些静物画中蕴含了多么高深的主题或者画家对它们进行过多么深刻的思考,单就画面的视觉形象和表现语言就让观众无不惊叹和佩服:精彩!然而,近几年来,姜向东在依然创作着那些精彩的静物画的同时,竟把他的精彩扩展到了另外一个领域——风景画。他早期的风景画,延续了他静物画的风格
期刊
艺术的魅力在哪里?在新在美,在感染人、感动人进而感化人。刘广文先生近作《影象诗情墨趣》就以其新的形式和美的姿态令我深感意外和惊喜。  这些作品将摄影和书法两种艺术进行跨界融合,对书画一体的传统形式进行颠覆和革命,用影像取代了绘画,用光感取代了墨色。写实的画面和写意的隶书有机融和,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给人耳目一新的美感。与此同时,刘广文先生以其特有的诗兴才情,为每幅影像作品配以极具韵味的联句,画龙点
期刊
我最初見到佳宁的作品是2011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民生路的博士生宿舍,当时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佳宁的书法基础扎实而全面,各种书体的创作也具有了较高的水平,是典型的学院派出身的青年书家。后来了解到她之所以能够走到这一步,除了她的天资聪颖之外,也源于她本、硕、博三个阶段都是在中国美术学院度过的原因。最好的美院拥有与众不同的学习条件与学术环境,对她的专业学习影响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学院系统的专业培养模式不仅使她受
期刊
奇志把目光从宣纸上抬起来,他的下巴微微扬起,嘴角漾过一丝一闪即逝的笑容。印象中似乎还真是没见过他有开怀朗声大笑的时候,在我看来,奇志应该是性子内敛的,总是一副沉静的样式。自我十多年前认识他到现在,他好像就是那么一个人。转眼间已是不惑之年了,但奇志依然一副邻家小哥的模样,只是眼睛里多了一种沉淀、一份深沉,那是仿如秋水的澄澈,映照出他内心的平静,不以物喜物悲,不为名利所累。暗揣,做艺术的人必得修来这种
期刊
王奇志,1972年出生,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國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齐白石纪念馆副馆长,专业书画家。书画作品曾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2008艺术湖南·湖南省30年美术作品大展等重要展览;获首届“齐白石奖”银奖;个人及作品曾赴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展览和交流;多件作品
期刊
李馥斋,清代北方笔工,道光时人,精于紫毫(兔毫)兼羊毫制笔,“兼、圆、齐、健”四德俱备。又能制作卷心笔,其功能超过一般规范,大可作擘窠巨字,小可作楷书,为当时文人所称颂。  贺连青笔庄,开业于清朝末年民国前后,位于东琉璃厂中间路北。笔庄生产传统湖笔,制笔技术精益求精,笔杆大多雕刻“贺连青制”与毛笔的名称,另外还为文人、书画家定制了大量的带有特殊标识的毛笔,至今还有许多传世品流传。  戴月轩,名斌,
期刊
书法家许贻群  许贻群,1974年生,福建晋江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晋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入展由中书协主办的第九届国展,第三届兰亭奖,第二、三届草书展及首届楷书展等二十余次。  许贻群是一位真正的书法家。  书法家是对有立场的书法作者的一种称呼,它的属性务必具备文化内涵以及书法本体的纵横度,当代随处可见“书法家”的称呼,事实上是对这三个字的贬低。然而贻群君不愧其称。  人混迹江湖,难
期刊
书法家朱小胜  朱小胜,1977年4月出生于书画之乡浙江浦江,字萧声、大胜,斋号迎雨草堂、三乐轩。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金华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金华市政协委员,曾荣获“2014浙江青年书法十家”称号。作品获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四届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书法最高奖、第五届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书法最高奖,浙江省“新星杯”“美好生活·美丽乡村”书画大奖赛铜奖,第三届“观音山
期刊
陈寅生与青云斋  陈寅生擅书法,其纸绢作品也为刻铜爱好者所喜爱。以前见到的寅生书法多为楷书小字,有团扇、成扇、古物题跋和横幅等。最近在京城拍场上见到一幅斋堂号横额,为大字行书“青云斋”三字。作品为纸本镜芯,尺寸为35×105(厘米),落款为寅生陈麟炳,钤印“陈麟炳印”“寅生”(图1)。  青云斋有可能是当时琉璃厂的南纸店。我们见到的陈寅生真品铜墨盒,有底铭“青云”二字的。底铭所标示的店铺,一般都是
期刊
张华东,1964年11月生于安徽阜阳。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考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阜阳市颍州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外草书展、第四届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首届手卷書法展(获最高奖)、全国首届篆书展,特邀参加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展,在第二届北兰亭电视书法大赛获奖,还荣获中央电视数字书画频道“北京电视全国书画大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