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58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很多教师认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是一种理念或者是一句口号,是不切实际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高中或者大学阶段的事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是现在数学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寓于数学教学之中呢?下面谈谈本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创新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活动无疑需要问题的参与。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以疑点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培养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增长能力,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培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一位教师在教学“比例尺”(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时,出示了两城之间的距离是450千米。老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能根据上节课学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知识把450千米画在纸上吗?”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来。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很轻松地画了2厘米、5厘米、10厘米、15厘米等等不一的用来表示450千米。接着老师抛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画的都是对的!可是你怎么能让别人看明白你的意思,知道你画这么长的线段就是450千米呢?学说被这一问题难住了,感到了困惑。老师适时进行了引导:“当你购买一件商品,不会使用的时候,一般情况都会怎么办呢?”一个同学说:看说明书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激活,出现了很多个性化的表示方法:①1厘米:10千米;②1厘米=50千米;③3厘米=450千米。
  经过学生观察、对比、交流发现用“比号”比较简单明了,可以将“=”和“代表”替换成“:”进而引导学生逐次化简,理解意义,得出最简整数比后,再次理解意义,最后把这个比写在线段图的旁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指向性明确的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思”“想”之舟,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有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凸显出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学生主动建构比例尺的概念创造条件。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激发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尝到了自己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也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创新
  “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学生在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中,通过操作,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学生就会在“动”中感知,在“动”中领悟,在“动”中发挥创新的潜能。
  我在教學“认识角”一课时,出示实物上的一些角,让学生指一指。这时候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模糊的、不清晰的,所以指的并不准确(大部分学生指的角的顶点或者是角的边)。我并没有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个角、或者是用线绳拉出一个角、或者用小棒摆出一个角等等,学生到操作中,慢慢感知到角的一些基本特征: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才是一个角。接着我和学生共同玩活动角(老师手里的活动角比较大,学生的活动角比较小)。我先拉出一个角固定后,让学生拉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再让学生拉出一个比老师小的角。然后追问学生:你怎又证明你的角比老师的角大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让学生到面前进行了演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过几次尝试、调整,最后感悟到把一条边重合,顶点对齐,然后再比较另外一条边就可以做出判断了。我故意说道:“我怎么感觉还是我的角大啊?你们看我的角的两边有多长啊!”学生观察后说到:“虽然你的边比我们的长,但是你的角张口没有我们的大,所以我们的角就大!”朴素的道理就是这样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感悟到了。
  三、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创新
  “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可以说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了困惑和疑问,教师要组织他们积极讨论、争辩、翻书查找资料等等,想方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要善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我在教学“需要多少钱”一课,在进行到“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环节中,遇到了这样的题:“谁购买的胶卷便宜?当时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停顿一会,有的同学提出疑问:“老师,它是问整卷呢?还是指每张呢?”乍一听,感觉他的问题很可笑,但仔细读题后,会发现学生的疑问不无道理,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学生能够列出“18÷38(小明)”和“13÷24(小玲)”这样的算式,但是却超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以至于学生不知从何下手。“那怎样计算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咱们没有学过啊?你们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用计算器来计算,马上就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书上没有提示可以用计算器来计算的啊。一定还有别的解决方法!”这时一位同学提出了想法:可以先计算一下小明和小玲各拍了多少张照片。现在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拍的照片都是72张,但是小明只花了36元,而小玲却花了39元,所以小明买的胶卷便宜。同学们顿时鼓起掌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接着追问道:原来他是把除法问题转化成了乘法来解决了。如果把小明和小玲买的胶卷数没有告诉我们,还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顿时讨论了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大家的交流,统一了认识:如果拍的张数一样,谁花的钱少就便宜;如果花的钱数一样,谁拍的多就便宜。在这样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标新立异,把课堂真正当做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学生的心中点燃了创新的火花。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更多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强化训练,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作者简介:张钰(1983—),女,汉族,安徽宿州人,大专,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项目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从项目课程改革的理念着眼,探索在实践中深化项目课程改革,将现代
摘 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这也给高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作弊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具体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预防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  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考试作弊的现象,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考试秩序,还会造成不良的校园风气,如果蔓延开来就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在针对1000人
本文系统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并分析了当前中职汽修专业实训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训方法等方面提出中职汽修专业实训指导中引入现代学徒
为探究高师生教学监控能力现状为提高高校师范生培育提供教学参考,文章采用《高师生课堂教学监控能力量表》与问卷调查法以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的1795名本科师范生为调查对
追问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没有具体出现的时间,内容能够触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教师有效的课堂追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的“钥匙”,是将学生的思维条理化的“纽带”,是
用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发出的1W大功率白光LED作为TFT-LCD背光光源,LED左右两侧各12个以13.2mm等间距排列;采用由反射率为95%的反射镜构成的光学腔代替传统复杂的导光系统进行
写作是英语考试中必考题,也是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题目,分值比较大,但是学生在考试中很难写出几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来,得分普遍不高,所以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期刊
摘要: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wiki是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交流、传播和再创造,给学习者参与资源的完善和共建提供了方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wiki;协作学习工具;协作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更因为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技术的影响,协作学习也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其实协作学习就是人们常说的“合作学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
摘 要: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英语听力、口语的教学却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对于很多乡镇小学生来说,英语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科目,尤其在英语听力、口语能力的培养上显得尤为薄弱。本文乘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春风,乡镇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改变,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成效,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而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育学生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教师对学生培养不但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且也应对学生的审美以及素质等方面提起重视。古诗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古诗的语言精练美。本文简要分析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  美育可以引申为审美教育。教师在进行美育时,离不开审美的教育。通过美育可以提高学生鉴赏美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