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学是一项理论传授和技能创新的技术密集型工作,这项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通过终身学习来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各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及岗位技能更新。为此我校以在岗培训为主要形式的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应运而生,具体措施有七个方面:
1.强练内功。培训计划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八个一”目标,目标完成情况计入个人业务考核。“八个一”的内容如下。(1)“读一本书”。每位教师要自选一本教育教学理论或心得见解方面的书籍,班主任或准班主任读一本班主任工作指导方面的书籍,并作适当笔记,此笔记还作为每年度师德教育的交流材料并纳入考核内容。(2)“练一本题”。每学期,初中教师要做完一本中考复习题集,高中教师要做完一本高考复习题集,并利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交流解题技巧和心得,学期末交给教务处检查评比。(3)“上一堂课”。各教师每学期要向全校教师上一堂公开课,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研讨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学校组织学科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为上课教师评课评奖。如“一堂课”被评议为不合格,则必须在期末结束前补上。(4)“鉴一堂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自选一堂课,由学校协助摄录课堂实况,摄录的视频资料返给教师本人以供反思及自我评鉴,评鉴的重点是教态、形体、语言和板书。(5)“写一篇文”。各教师每学期要写一篇教学心得、学术见解或工作经验等方面的文章,学校在学期结束时组织全校性大会交流及评奖,质量高的由学校推荐到上级业务部门参赛评奖或发表。(6)“考一张卷”。每学期结束时,学校组织师生同时参加期末考试。每年由学校组织一次专场考试,初中教师考中考模拟卷,高中教师考高考模拟卷。得分率在80%以下的教师必须在下学期开学之初补考。(7)“出一张卷”。各教师每学期出一份学期综合卷交教研组和教研处审核,合格后进入学校题库。(8)“接受一次评教”。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针对全校教师的评教活动。评教内容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学校发给家长的“致家长的信”中的家长评教师的内容,其二是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学生对科任教师的评教内容。
2.青蓝工程。各学科的成熟教师以及获市以上业务奖励称号的教师必须结对帮助一名业务有待成熟的教师,内容涉及如何备课、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课外辅导、如何做课件、如何教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何疏导学生心理、如何参加业务竞赛等。老班主任必须结对培训年青班主任的工作技能。学校教研处为此制订专门的考评细则,如被辅导的教师获得奖励,则导师也同时获奖励。
3.业务互助。学校为教师间互相学习搭建平台,教师除了可以在教研活动中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外,学校规定日常教学中各班的每一堂课都必须对全校每一位教师开放,教师间互相听课不用事先打招呼。集体备课制度化,各年级各学科都指定了集体备课的牵头人负责组织、落实集体备课。各教师的教案必须在本学科组内互相传阅。除教师间的自主听课外,各教研组每学期必须为本组的每一位教师安排一节次的听评课活动。
4.课堂开放。我校各学科的课堂实行“三开放”,一是对本校教师开放,以营造各教师间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二是对专家开放,各学科教师必须练就过硬的教学技能,随时可以接收业务主管部门的专家指导或监管,且应能获得专家好评。三是对家长开放,来学校的家长可随时任意走进课堂听课,各教师应准备随时接待家长的咨询。课堂的“三开放”既能成为教师形象的展示,也引入了外部环境对教师的激励。
5.名师工程。对每学期业务考核突出的教师,学校除适当奖励外,还会像确立建党对象那样将这些教师作为名师培养对象,同时学校作适当的舆论支持,积极营造钻研业务、争创业绩的氛围,为优秀教师培养成就感。为促进有潜质的教师快速成长,各教研组积极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其参加各类业务竞赛,在其参赛的准备过程中,各学科教研组均会举全组之力帮助其参赛。所有作为名师培养对象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荣誉申报等活动中给予适当激励。
6.名家指导。近几年,我校陆续聘请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及指导。名家的引入,使我校教师能低成本、高效率在教学现场获得业务提升。
7.强化协调。对教师的业务提升,如何实现由“要我做”转为“我要做”,是校本培训努力的方向。校本培训制度一方面有“要我做”的约束力,但更多的是,学校要为教师的业务成长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解决困难、保护热情,故学校各部门都要有浓厚的服务意识为师资培训护航,学校所有名义上的管理者最终都要成为实质上的服务者。◆(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第十二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1.强练内功。培训计划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八个一”目标,目标完成情况计入个人业务考核。“八个一”的内容如下。(1)“读一本书”。每位教师要自选一本教育教学理论或心得见解方面的书籍,班主任或准班主任读一本班主任工作指导方面的书籍,并作适当笔记,此笔记还作为每年度师德教育的交流材料并纳入考核内容。(2)“练一本题”。每学期,初中教师要做完一本中考复习题集,高中教师要做完一本高考复习题集,并利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交流解题技巧和心得,学期末交给教务处检查评比。(3)“上一堂课”。各教师每学期要向全校教师上一堂公开课,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研讨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学校组织学科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为上课教师评课评奖。如“一堂课”被评议为不合格,则必须在期末结束前补上。(4)“鉴一堂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自选一堂课,由学校协助摄录课堂实况,摄录的视频资料返给教师本人以供反思及自我评鉴,评鉴的重点是教态、形体、语言和板书。(5)“写一篇文”。各教师每学期要写一篇教学心得、学术见解或工作经验等方面的文章,学校在学期结束时组织全校性大会交流及评奖,质量高的由学校推荐到上级业务部门参赛评奖或发表。(6)“考一张卷”。每学期结束时,学校组织师生同时参加期末考试。每年由学校组织一次专场考试,初中教师考中考模拟卷,高中教师考高考模拟卷。得分率在80%以下的教师必须在下学期开学之初补考。(7)“出一张卷”。各教师每学期出一份学期综合卷交教研组和教研处审核,合格后进入学校题库。(8)“接受一次评教”。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针对全校教师的评教活动。评教内容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学校发给家长的“致家长的信”中的家长评教师的内容,其二是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学生对科任教师的评教内容。
2.青蓝工程。各学科的成熟教师以及获市以上业务奖励称号的教师必须结对帮助一名业务有待成熟的教师,内容涉及如何备课、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课外辅导、如何做课件、如何教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何疏导学生心理、如何参加业务竞赛等。老班主任必须结对培训年青班主任的工作技能。学校教研处为此制订专门的考评细则,如被辅导的教师获得奖励,则导师也同时获奖励。
3.业务互助。学校为教师间互相学习搭建平台,教师除了可以在教研活动中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外,学校规定日常教学中各班的每一堂课都必须对全校每一位教师开放,教师间互相听课不用事先打招呼。集体备课制度化,各年级各学科都指定了集体备课的牵头人负责组织、落实集体备课。各教师的教案必须在本学科组内互相传阅。除教师间的自主听课外,各教研组每学期必须为本组的每一位教师安排一节次的听评课活动。
4.课堂开放。我校各学科的课堂实行“三开放”,一是对本校教师开放,以营造各教师间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二是对专家开放,各学科教师必须练就过硬的教学技能,随时可以接收业务主管部门的专家指导或监管,且应能获得专家好评。三是对家长开放,来学校的家长可随时任意走进课堂听课,各教师应准备随时接待家长的咨询。课堂的“三开放”既能成为教师形象的展示,也引入了外部环境对教师的激励。
5.名师工程。对每学期业务考核突出的教师,学校除适当奖励外,还会像确立建党对象那样将这些教师作为名师培养对象,同时学校作适当的舆论支持,积极营造钻研业务、争创业绩的氛围,为优秀教师培养成就感。为促进有潜质的教师快速成长,各教研组积极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其参加各类业务竞赛,在其参赛的准备过程中,各学科教研组均会举全组之力帮助其参赛。所有作为名师培养对象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荣誉申报等活动中给予适当激励。
6.名家指导。近几年,我校陆续聘请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及指导。名家的引入,使我校教师能低成本、高效率在教学现场获得业务提升。
7.强化协调。对教师的业务提升,如何实现由“要我做”转为“我要做”,是校本培训努力的方向。校本培训制度一方面有“要我做”的约束力,但更多的是,学校要为教师的业务成长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解决困难、保护热情,故学校各部门都要有浓厚的服务意识为师资培训护航,学校所有名义上的管理者最终都要成为实质上的服务者。◆(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第十二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