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体育教学应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eda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课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步骤,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教育的必修课。体育课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在能保证场地、器材的同时,进行系统的教学。它比起课外体育活动,更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全面性。
  课外活动既然是体育课的延伸,在我国教育体制规定的课时安排下,仅仅依靠每周两节体育课,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大纲任务的,在此前提下,每天安排1小时左右的课外体育活动,安排一定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的身体,巩固课堂上基本技术,改变学生身体、生理机能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巩固所学过的内容,也为今后的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体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主要途径,但是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机能与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密切相关的,因此,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利用一部分时间学习巩固教学中所获得的体育技术和技能,从这个意义是来说,才能证明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补充与延伸。
  课外体育活动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巩固补充延伸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挥个人特长方面,比起体育课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根据对一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测试表明,经常从事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在接受新技术,在对新动作的理解体会上,在身体的发育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方面,比起一些不爱运动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组织形式,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学校应认真安排好課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外的密切配合,来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
  二、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分析
  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而调查结果也有所差异,就对我校近两千名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喜欢和非常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人数占75.2%,男生多于女生;喜欢体育活动的人数之多,反映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较高,态度是积极地;但能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仅占被调查人数12%,就其原因有:第一,受学校场地器材所限。第二,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差。第三,体育活动时间、场地、器材、内容不落实。第四,家长极力反对把时间用在体育活动上等。那么是不是因为学生没有锻炼愿望而导致不能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呢?通过调查结果表明,答案是否定的。有49.6%的学生认为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很合适;有45.3%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只有5.1%的学生认为需减少,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主要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各校对课外体育活动应加强管理,将其纳入课表,并做到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另外调查结果还表明,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选择上,男女生差异明显,这主要是由于男女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所致,男生比较喜欢带有对抗性、富有刺激性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等,而女生则喜欢非对抗性的或对抗性较差的,趣味性、娱乐性比较强的并且有一定技巧性的运动项目,如排球、羽毛球、踢毽子、跳皮筋等。并且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认识是正确的。从调查结果看,出于增强体质,调节紧张学习和丰富生活情趣的学生占79.6%,这说明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其主要目的与自身需要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因势利导,克服学生动机中的盲目性,“短期”行为和不利因素,增强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内容,使方法和手段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发挥更好的锻炼效果。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改进方向
  在过去的体育活动中,往往只注意运动代表队的训练,而忽视全体学生,即使是能够走出教室,也是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简单的游戏,即没有达到为体育教学补充延伸的目的,也没有启发学生的兴趣。
  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学校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时,还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去选择和开展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内容,基层学校由于受场地、器材和指导学生力量的限制,也不必全面开花,应有重点地开展一些项目。
  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的层次,按教学大纲、计划的要求与地方特色,编排《课外活动序列》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课外练习指导,同时加强对体育活动的管理,建立由领导、教师、学生组成的监督管理体制,做到管理人员落实,锻炼时间落实,场地器材落实,活动内容落实,评价措施落实,使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能得到保证,提高体育活动的整体效益,使学生在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1995.
  [2] 刘大海.体育实践与健康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 周济.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7.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加上我国相关体育法律法规的不断建立与完善,同时,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相应有了增加,使得我国体育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因而,技工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开发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身体素质是民族素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良好的身体素质、自觉的锻炼意识,是学生
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综合学科教学的落实。其中,体育是高校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则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组织形式,是高校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之一。田径作为一项独特的项目,其运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田径运动的迅速推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其独特的运动魅力所吸引,因此,高校田径教学的重点就在于保持学生的田径兴趣的同时进行相对枯燥的田径教学和
篮球运动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开展广泛,它是一项集体跑、跳投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运动项目,是新世纪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部分。随着我省体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体育选项课方面的改革也逐渐深入,并得到普遍推广。篮球选项课是我省高职院校开设较早的、较普遍、最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当今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公共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