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阳光之心打造阳光团队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8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长时间被人们忽视。教师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工作生活,而且与学生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因为教师的不良情绪容易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当前,面对课业繁重、竞争压力大、社会期望高等现状,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状况、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迫切而必要。多年来,学校在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提升教师的心理素养,打造了一支和谐幸福的教师团队。
  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的心育氛围
  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打造平等自由的和谐氛围,倡导互帮互助,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同时,采取多种关爱措施,为教师心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
  1.根据教师发展阶段进行差异化管理
  对于青年教师,注重激发其活力。所有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结成“青耘社”,定期开展活动,既可让青年教师找到组织归属感,也可促进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带动专业成长,解决职业焦虑等。对于中年教师,注重发挥其指导作用。学校采用“一对一”师徒制,利用中年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势,让每一位中年骨干教师指导1-2名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同时,青年教师的活力也无形中促进了中年教师队伍的变化,减少了其职业倦怠。
  2.教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科学性
  学校领导鼓励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加班,倡导教师拥有自己的生活,从幸福生活中进一步汲取努力工作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由于班级之间难以进行平衡比较,班级的各种评比不与教师的工资奖金挂钩,以进一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点滴入微地为教职工着想,尽可能解决教师们的现实困难。比如,为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解决住宿问题,为家庭困难教师捐款,定期为教职工体检,动员社会力量为教职工办公室安装空气净化器,支持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为教职工购置心理学图书等。
  3.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
  面向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群体,学校开设了健美操、舞蹈、乒乓球、书法、美术、摄影、瑜伽、跳绳、数独等社团,工会定期组织教工趣味运动会、校园马拉松、健步走、素质拓展、春游秋游等益智健身的大型活动。学校的教师活动室、体育健身器材、娱乐系统等,每天定时供教师们使用。邀请中医学、妇产科等方面的知名医生学者前进行系列讲座和诊疗,切实为教师们服务。这些文体运动使教师丰富了生活,锻炼了身体,放松了心情,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健康心理打下基础。
  预防为主,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心理健康是身体素质的一部分,教师心理状态欠佳也与其自身缺乏心理健康知识、自身心理调试技能有关。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为班主任心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策略支持,定期面向骨干教师开展体验式培训,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识性培训,丰富教师的心理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教育技能。
  1.面向全体教师举办心理讲座
  学校多次邀请心理专家到学校进行心理教育的讲座。例如,邀请北师大心理学院的刘翔平教授进行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讲座,邀请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钟思嘉老师进行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北京教育学院张红老师进行“基于学生发展的有效德育”的讲座,“豆豆妈妈”主讲专家王宏老师开办针对特殊学生教育的沙龙等。这些活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学生中经常出现的由不良心态导致的问题和常用的心理疏导知识,对教师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进行了解答。
  2.面向班主任举办系列心理沙龙
  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的工作秘诀,也有不同的班级管理难题,新上任的班主任更是困难重重。为了解决大家的困扰,学校在例行的班主任培训中进行班级管理专题研讨交流。不同年龄、不同学科背景的班主任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分享班级管理中的小妙招,也会结合班级里的疑难问题向大家征求意见。参加沙龙的除了学校的德育领导和班主任,还有多位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儿童教育专家,这些专家中也有一部分是学生家长。他们的多重身份和专业性使他们往往能够较好地倾听和理解教师们的心声,缓解教师的焦虑情绪,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3.面向特殊教师开办心理工作坊
  学校面向有特殊需求的教师和德育干部开办了“应用戏剧工作坊”,帮助教师们调节情绪,缓解了工作和家庭中的压力。工作坊每隔一周组织教师们进行一次2小时的活动,带领教师们进行团体戏剧活动,放松身体,增进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工作坊每学期利用3-4天集中进行教师个人与专业成长的培训,利用应用戏剧的方法,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变化、成长。
  信息化手段,完善教师心理援助途径
  除了每天坚持开放心理咨询室等传统方式外,学校还积极打造多种信息化心理平台,宣传心理知识和调适方法,帮助教师合理调节不良情绪,为教师拓宽心理援助的通道。例如,每天坚持给全体教师发送心灵飞信,让教师在故事中获得启发。开通电子邮箱和热线电话,便于教师及时联系,解决当下的问题。面向师生的微信平台、心理论坛专门开设教师专栏,每期有不同的心理专题,深入浅出地介绍特殊学生的帮助策略、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如何面对职业压力和倦怠等。
  多方联动,打牢教师心理健康基础
  1.充分利用专业教师心理监测平台
  作为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坚持区、校两级共同探索的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区域的双层载体,点、面结合,增强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在实践层面,除了充分发挥学校内部教师的自主性,还积极借助国内外、北京师范大学、海淀区教科院心理中心等各类社会力量的指导与支持,为全校教工服务。例如,学校积极参加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借助区心理中心提供的远程登录电子化测试平台,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选择参与不同的测试,得到科学保密的测评报告,在安全和谐的测评氛围中了解自我、关爱自我、提升自我。
  2.注重建设专兼职心理教师团队
  学校依据校情合理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积极引进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目前,学校除1名专职心理教师外,还拥有一支15人的专业心理志愿者团队(本届团队)。这个团队中有2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老师,1名高校心理中心咨询师,另外还有12名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涉及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脑科学认知等。80%的志愿者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参加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具备良好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力。学校还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职业资格培训,学校已有20多位教师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目前,还有多名教师在攻读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学位。这支队伍切实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和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3.成立心理科研小组,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学校充分重视科研在教师心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了心理科研小组,从教学与班级管理的角度同时切入,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梳理规律,充分发挥了科研促实践的作用。近几年,学校承担过的心理课题包括: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教育部课题《应用戏剧教学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实验研究》及子课题,并成为首批戏剧教育基地校之一;海淀区心理课题《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师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研究》子课题,多名教师发表心理论文。
  学校今后还将继续努力,如成立教师心理社团,鼓励更多教师参与,通过进一步培训和交流,让教师们在互助中提升自身心理素养,做一名更加阳光幸福的教师。
其他文献
期刊
教师心理素养的提升需要集体氛围的烘托和学校文化的引导,近年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研究规律、服务需求中切实关怀、感染每一位教师,努力促进教师提高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动机内驱、同理心及社会技能等心理素养。让每一位教师在发现、感悟美好中拥有好心态,在情感共融、触摸美好中拥有与自己、他人和谐共进的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与学生、学校的共同成长。  融情暖心,缓行众悦——基于服务教师发展
刘南一 《油画风景写生之一》  刘南一 《油画风景写生之二》  刘南一 《油画风景写生之三》  刘南一 《油画风景写生之四》
期刊
众所周知,著名的广东省孙中山家族并不是翠亨村的原有居民,而是从外地迁来的。那么,翠亨孙氏上源及其源头在哪里?孙中山远祖略历如何?这些问题在孙中山去世后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实,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有人对这些问题进行过调查研究,他们根据孙中山家族族谱记载、口碑传说、孙氏祖墓、孙中山先祖契据,确定孙中山家族的上源居地依次是香山县迳仔村、涌口村、东莞县上沙乡、员头山、南雄珠玑巷、杭州、南京、郑州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10月10日,中国美协迎来了著名爱国美术家、收藏家吕霞光之子吕重庆一行。这也是时隔十年吕霞光后人的“探亲”之旅。
福建最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一为客家土楼,二为闽南民居.永定土楼与蔡氏古民居是这两种建筑的典型代表,并称为福建民居的两朵奇葩.
期刊
死亡,是一个让人想起悲痛、绝望、恐惧和颓废的字眼。死亡,又是人人不能回避、最终需要面对的事情。直面死亡,关注死亡,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或者说是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