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女性肌肉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z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广州市绝经后女性肌肉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120名自愿参加本研究的绝经后女性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有90例,年龄47~88岁,平均年龄(62.4±7.5)岁.所有受试者均记录其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和身高、体重,计算BMI数值并进行骨密度测定、体成分分析检测肌肉质量.根据ASMI数值将受试者分为肌肉减少组及非肌肉减少组;分析两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和BMI数值、骨密度及肌肉质量的差异,比较两组患骨质疏松症的比率,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各因素与肌肉质量的相关程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各指标与肌肉质量的相关性并得出回归方程.结果 肌肉减少组BMI和ASMI数值低于非肌肉减少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绝经年龄(r=0.262,P=0.012)和BMI(r=0.771,P<0.001)与ASMI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绝经后女性ASMI值的因素主要有绝经年龄(P=0.037,B=0.034)和BMI(P<0.001,B=0.177),回归方程为ASMI=0.685+0.034×绝经年龄+0.177×BMI.结论 肌肉减少者比非肌肉减少者BMI更低;绝经后女性肌肉质量与绝经年龄、BMI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小鼠骨组织形态的影响以及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10~12周龄,体重约20~25 g的C57BL/6雌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葛根素组(Pue).术后8周,鉴定为骨质疏松模型后开始给药干预,连续给药12周,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采取颈椎脱臼法处死.取左侧股骨进行Micro-CT扫描并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骨组织内PTEN、Foxo1、catalas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取右侧
目的 探讨麦角甾苷(MJZG)治疗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降低和骨量流失的潜在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双侧去卵巢构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以及麦角甾苷(MJZG),每组10只;其中MJZG组大鼠接受麦角甾苷(100 mg/kg)治疗12周;待治疗截止时获取股骨标本和血液样品进一步检测股骨骨量、骨强度、骨代谢指标改变以及组织蛋白的表达.结果 术后12周,与Sham组相比,OVX组的大鼠骨小梁微观参数和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以及骨强度显著降低;而MJZG
目的 探讨miR-124-3p经Wnt通路因子A(Axin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子靶向机制及调节BMSCs的成骨分化进而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的形成.方法 收集20例股骨骨折需要手术并扩髓或暴露髓腔的患者,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PMOP组)和10例非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妇女(对照组),术中取骨髓组织3~5 mL,建立体外BMSCs细胞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标志物,将BMSCs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RT-qPCR法检测miR-124-3p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
目的 探讨miR-381-3p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慢病毒转染细胞后实验分为NC mimic miR-381-3p组、mimic miR-381-3p组、NC inhibitor miR-381-3p组和inhibitor miR-381-3p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不同组miR-381-3p的表达水平以验证转染效率;诱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后,检测各组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水平;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成骨矿化能力;qRT-PC
目的 通过比较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大鼠(GIOP)在成模前后骨密度、病理组织以及瘦素(lep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差异表达变化阐释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取大腿内侧交替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DEX)建立骨质疏松症大鼠实验模型,连续注射8周,造模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对右侧股骨胫骨进行骨密度检测、HE染色,确定最佳造模剂量,继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正常SHAM与DEX大鼠Lep
目的 观察PM2.5悬滴液暴露对去势后骨质疏松模型雌性SD大鼠的骨密度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PM2.5悬滴液对40只雌性SD大鼠进行气道滴注9个月.于滴注5月末测量SD雌鼠的骨密度(BMD)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卵巢摘除术和卵巢旁脂肪组织摘除术.于气道滴注7月末和9月末离体后,采用双能X线仪器(DXA)来测量每只大鼠的右侧胫骨、右股骨、腰椎L4~L6骨密度.结果 ①PM2.5气道滴注5个月末,实验组与对照组胫骨、股骨、腰椎的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PM2.5气道滴注4个月后测
目的 分析营养指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及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前瞻观察性队列研究.设非慢性肾脏病对照,测定跟骨超声骨密度,透析患者同时评估臀围等营养指标,随访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入组透析患者131例、对照77例;透析患者骨密度T值低于对照(中位值分别为-2.9和-2.0,P<0.001),多种因素校正后仍如此(F=11.042,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与透析、年龄、性别相关(P值均<0.05),与腰围、体质指数等无关,对血液透析患者单独分析则骨密度只与年龄、性别相关(P分
后踝在参与并维持踝关节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预后较差.后pilon骨折为特殊类型的后踝骨折,预后较普通的后踝骨折更差.众多学者希望通过后踝骨折及后pilon骨折分型提示损伤机制、损伤模式、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判定预后.目前,相关研究对于后踝骨折及后pilon骨折提出了多种分型系统,但尚未形成共识.各分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后踝骨折和后pilon骨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也有其缺陷和不足:多数分型系统主要集中于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对于提示损伤机制、严重程度,指导
目的 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肌少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改变的状况.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治疗年龄均大于等于60岁的165例RA患者以及100例正常体检人员,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及骨骼肌肉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比较两组BMD及SMI差异;根据SMI水平将RA患者分为有、无肌少症组,比较两间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临床资料差异,分析可能影响骨密度的因素.结果 ①RA研究组各部位BMD和SM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
目的 基于临床试验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骨质疏松症与甲亢的相互关系.方法 ①选取40例甲亢女性患者(观察组)及40例甲功正常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其T值及骨密度;②分别以骨质疏松及甲亢在相关人类疾病数据库中筛选靶基因,整合后映射得出交集靶点,通过STRING v11.0平台得出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T值及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骨质疏松与甲亢的核心交集靶点为IL6、TNF、INS、IL1B、ALB、I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