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教育问题研究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_s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问题日益成为重中之重。但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水平发展参差不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西南地区尤为明显。本研究基于西南地区某县为调研点进行实地调研,对其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该地区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落后,大部分村民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因此,解决教育问题最先要解决的是贫困问题。
  关键词:西南地区;教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74-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的重要性是亘古不变的话题,而我国存在各地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尤其是相对于中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是对西南地区某县教育问题进行的相关探讨,对该地区教育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意见。
  经过实地调研发现,该地区教育问题的现状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普及,该地区小学、初中生源较为充足且教育资源的分配较为合理,学生均能享受免学费、餐食补助等政策优惠。但是,近几年该地区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最高为7%,在这7%的学生中真正进入高中学习的有3人,其余学生有的选择上技校,有的选择上神学院。对于未考上高中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则选择辍学,这些辍学者要么务农、要么外出打工、要么结婚生孩子(多指女孩子)一辈子呆在村里不外出等。因此,该地区适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寥寥无几。因此对可能存在的具体原因进行相关分析:
  一、家长的因素
  一方面,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就可以,无需继续上学。现在不管分配工作,无论孩子有多高的学历,完成学业后还是要自己找工作,还不能确保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法承担家庭的责任。因此,在大多数家长的意识中,根本就没必要上学,呆在村里老老实实种地,卖一些经济作物生活还能早点挣钱。如果选择继续上学,不仅增加家中的经济负担,而且在农忙时节缺少帮手,更重要的是毕业了也没有工作,因此家长认为上学费钱费时还没有任何用处;另一方面,有些家庭生活条件太差,刚刚能解决温饱,根本供不起家中孩子读书。虽有家长懂得读书的重要,愿意让孩子多读书以后走出去但是自身没有经济能力,无法负担孩子的读书费用,因此纵然有的考上高中也选择放弃。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升学率的提高,而大部分家长的上学无用论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态度决定行动,学生在不端正的学习态度下无法较好的完成学业,对于考上高中就是一种奢望,这是不断的恶性循环。
  二、学生的因素
  在西南少數民族村落,村民相互交流运用的都是本民族语言,有些较为封闭的村子几乎无人会讲汉语也听不懂,这些村子的村民基本上都未曾离开过村子,与外界人员交流较少。只有少部分经常外出做生意的男子会讲汉语。因此,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与发展,教育意识更是不存在,所以学生上学的氛围较差加上家长的无意识感染,学生自身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完全不管不问,遇到家中有事还让学生回来帮忙,部分学生养成懒惰的学习态度,对于学校以外的不良风气抵御能力差,这部分学生一直是问题学生及后进生。同时该地区大部分学生不会讲汉语,进入学校后,一般进行双语教学,利用民族语言来教学生汉语。但进入初中后则以汉语教学,如果在小学阶段不努力学习的学生,加上小学升初中的毫无压力,进入初中以后基础不牢,语言功底太差无法跟着老师的步伐进行学习,因此考上高中也是不可能。有些外出打工回来的家长懂得了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学习比较重视,因此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意识较强,成绩处于中上等。当然不排除还有很小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环境较差,家长不支持,但是仍然十分渴望上学,努力学习,成绩较为优秀。
  同时,由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多山地,村民居住相对分散,人数比较少,所以一个乡会设1到2所学校,让周围相邻几个村子的学生来到乡镇上学。虽然相对来说乡镇学校比较近,但是部分学生还是要走较远的山路。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及山路的陡峭,大部分学生只能徒步,每周一到两次的来回,让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退缩,因此有人逃学,有人给自己找个能接送自己的老公,有人辍学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有时会进行家访进行劝说但是收效甚微。
  三、学校的因素
  在调研中了解该地区大部分学校为小学部和初中部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学校未能较好的把小学学生群体和初中学生群体进行区隔,因此较高年级学生的不良学习风气和行为等使得较低年级的学生从进校初期就开始耳濡目染,这对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会受到影响。此外,有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差即使考上高中也无法继续学习,学校针对这样的问题没有实际的解决对策,只是相关部门对高考成绩优秀者有相关的奖励。在该地区初中升入高中人数寥寥无几的情况下,学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立相关对策,不应盲目的采用随大流的做法,只是一味的进行家访。
  四、事实婚姻的存在
  据了解在初二以后很多学生会存在事实婚姻,这在当地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当地村民习以为常。在前文的分析中提到有些女生因为条件艰苦就找可以接送自己的老公,一部分原因是放学时看到别的女生有接送,因此自己也会这样选择,,另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默许。当地村民并不觉得上初中以后有事实婚姻是件坏事,有的两家人很早就订下婚约,有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受人喜欢等,因此家长其实是支持的态度。有了事实婚姻后大部分弃学者均为女生,有的女孩要回去家中做家庭主妇,有的女孩怀孕无法继续上学,有的是两人同时弃学等。无论是校长还是老师们谈到这样的情况均表示无奈,只能选择以个人方式的反对,如:拒绝这些学生的婚礼邀请,课前思想辅导等,但效果不明显。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地的教育问题的背后有着多方面原因,而且并不是简单的提供物质帮助就能解决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物质、思想、风俗习惯等入手进行。因此针对西南地区的教育问题将提出以下建议或意见:   第一、改变家长的错误认知。
  针对家长的上学无用论的错误认知,在政府层面应该加强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与普及,将国家关于教育的政策及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及时向村民宣传。同时教授一些有知识的村民科学养殖及种植,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培训,使得村民们了解科技的先进性及高效性,让村民们真正体会到知识能够创造财富。只有在政策宣传及科学技术教育同时进行,村民们才有可能逐渐地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各个村子的村支书可以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让一些外出务工经常与外界的接触村民或一些有知识有名望的村民对本村村民进行相关的座谈会,把自身的一些经历或感悟向大家传授,让大家通过实例感受到教育的重要和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必要性。根据老师的说法,一些家长还是比较重视孩子学习的,有的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县里的学校而不在乡镇学校学习,因此可以让这部分家长参与相关的座谈会等进行交流。
  第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了解,大部分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有其共性就是在思想上对学习的态度不端正,有很大的惰性,这一方面源于家长错误认知的灌输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学生自身。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课外辅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讲一些关于科技神奇与伟大的新闻或事件或者讲关于读书学习改变自身命运的案例等等,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大多数学生眼中,老师的分量有的认为仅次于家长,有的认为高于家长,因此老师还是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的同时,一部分老师可以在家访的时候配合村支书在村中举行的座谈会等来对家长进行合理的劝说,让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改变恶循环。虽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依靠内因起作用,但未成年的小学、初中学生做事的态度、行为等受家长影响较大,因此改变家长学习无用论的意识,对帮助改变学生学习态度起到较大的作用。
  第三、制定相应的奖励方案。
  大部分学生不能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学习,一方面源于家长的学习无用论的影响,也有一方面源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这也是导致进入高年级学习受阻的主要原因。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只是一味的安排老师进行家访劝说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应该制定一些相应的奖励政策,如对于有能力考上高中的学生可以奖励一年的学费等,让学生及家长真正能解决问题;同时对其进行大力表彰,给其他学生做表率,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同时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的动力。虽然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学校的升学压力不能随之减轻,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带来的是更多的生源,升学率却呈现下降趋势,这是值得校方思考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在给校方合理的压力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援助。教育问题不是单方面就可以顺利解決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第四、取缔不良风气。
  对于该地区大多数上初中的学生就存在事实婚姻这样的不良风气相关部门应该重视,面对大多数家长的默许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个问题的根深蒂固,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大力的宣传教育,未成年人就存在事实婚姻或者成婚无论是对子女还是以后的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存在较大危害。不仅妨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与成长,而且过早的背负上家庭的重担容易适得其反。对于女孩来说,自身发育还未成熟,如何较为健康的孕育下一代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其进行教育与宣传,让家长了解其危害性及问题的严重性。这样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还与当地的贫困分不开,因此更应贯彻云南精准脱贫政策,因为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家长就不会让孩子过早结婚背负家庭重担。据上文原因分析发现一些女学生上学需要翻山越岭,这也导致其过早找丈夫进行分担。虽然是个案,但是这也是西南地区较为普遍的问题,山路较多,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相关部门不可能为一户或者两户人家专门修路,因此未来是否可以采取将村民在相对集中点居住。
  加强村民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让村民自己了解未成年就存在事实婚姻是件不光荣而且被人所唾弃的事情,而不是他们所认为的合理。想要解决村民根深蒂固的思想问题是持久战,而且比较困难,只有在教育水平及经济条件相对改善的同时才能对村民的思想有所改变。因此脱贫致富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教育问题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所要解决的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当地的经济、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的局面是根本,只有经济条件得到相应的改善,村民们才有精力去了解教育的重要,进而有能降低辍学率。无论是学校或者相关部门的奖励措施还是老师或者村支书等的宣传工作,都只是外部的助推力,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贫困问题。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纂,云南省志·民族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思茅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思茅地区志[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
  [3]张海波、杨兆山,“教育问题”探析[J],教育研究,2011(11).
  [4]范先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育难点问题的破解[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
  [5]张文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
  [6]李春玲,教育不平等的年代变化趋势(1940-2010)——对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再考察[J],社会学研究,2014(02).
  作者简介:董璎慧(199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宗教社会学。
其他文献
摘要:莫言的小说《酒国》在语言及结构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因而很多国家的翻译家对其进行了译介。本文将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对《酒国》俄译本中的归化翻译进行个案分析。利用关联理论解释翻译,并从归化翻译的角度按翻译技巧对照中俄文本进行分析。  关键词:关联理论;《酒国》俄译本;归化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68-02  一、关联理论与翻译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日常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相关企业以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重视程度,促使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目标得以实现.本文主要对如何发挥
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经济和货币政策的重要执行部门,其职能的发挥和运行必须在党的部署下执行,因此,人民银行基层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十分突出,这就要求人民银
患者,女性,22岁因上腹部持续性疼痛1周,外院CT、MRI诊断肠系膜静脉栓塞,于2007年2月14日晚急诊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难以忍受,予以度冷丁、吗啡
摘要: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系统的阐释了文化模式论、文化整合、文化相对论的观点。作者通过比较研究认为,文化具有整合作用,不同的选择造成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文化无高低优劣之分,正视差异,发展文化多样性。  关键词:文化模式;文化相对论;文化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72-02  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民族一只陶杯,
摘要:贴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除装饰之外,也闪烁着语言的智慧。车贴语已经是一个车主们沟通、展示和娱乐的流动窗口。我们从其众多的分类与在语音、词汇、修辞和语用特点上分析,论述其来源和其所折射出的多种的文化心理,从多方面探析车贴语这道独特的风景线。  关键词:车贴语;分类;来源;特点;文化心理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70-02  一、车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关系到我国民生发展的重要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利水电的工程的质量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在此构想中,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在新的时
随着近年来我国政治体制的深化改革,在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如何汇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文化、民族精神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成为了政府、文化团体
农村道德建设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诉求.同时,加强农村道德建设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十三五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