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与少中把握阅读教学的真谛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f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真正把握阅读教学的真谛,就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多与少关系。即:少一点限制,多一点自由;少一点结论,多一点过程;少一点集中,多一点扩散。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与少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094-02
  
  当我们在探寻语文阅读学习的高效的时候,必然要追问,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是什么?对此,名家于永正老师有过简明扼要的经典解释:“悟其义,悟其情,悟其法”。这就是说,语文阅读教育的真谛在于引领学生既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在细品文本的语言中,领悟词义;在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中,感悟文本的真实情感;在了解作品的独特风格中,揣摩行文之法;通过悟义、悟情、悟法,达到对文本价值取向和人文内涵的真正领悟。在实际操作中,要真正把握阅读教学的真谛,就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多与少关系。
  
  一、少一点限制,多一点自由
  
  在当今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那种统一的要求,呆板的程式,划一的指导及标准的答案式的显性限制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多见。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出现了种种自由式的阅读。但只要我们深入考察一下,就不难发现,今天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彻底冲破种种有形或无形的束缚,没有彻底冲破种种羁绊,达到真正的阅读自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自然要呼唤少一点限制,多一点自由。首先是少一些绑架式的问题诱导,多一些无任何限制的自由阅读。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首先是我们所提倡的,当然还有其它的因素,因为在教师问题的诱导下,学生容易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容易达到既定的阅读教学目标。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问题过多,用问题牵着学生,往老师设定的圈子里钻,我们称这一种提问方式是绑架式的提问,因为它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自由。我认为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不受束缚的。应该让学生带着一颗透明的心,带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感悟,自由地触摸文本。在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就安排学生自由地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去感知文本。
  当然,少一点限制,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任何指导和向学生提出任何阅读要求,只是要求少而精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划出或记下自己认为应该重点理解和把握词语和句子,并对文本进行整体上的初步思考。如让学生阅读《雪》,要求学生注意品味关于景物特点描写的词句,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去理解这些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阅读要求是开放型的,没有标准的问题答案,也没有明显的强求统一的阅读方式,学生可以自由而主动地实现探究性阅读。
  其次是让学生学会自由地鉴赏。自由鉴赏的本质是个性化解读文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心理,允许学生的个性化理解,给学生以充分的心灵自由,把阅读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充分自由鉴赏的基础上,获得阅读的心灵自由和快乐。如教学《老王》阅读鉴赏中,我设计了一个评说老王的环节,来研究老王的品质,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老王。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对学生的鉴赏思维很少限制,学生完全可以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出发,发表自己个性化阅读理解的个人见解。学生通过为自己的见解寻找文本依据的过程,是一个真正自主阅读和鉴赏的过程,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自由鉴赏的过程。
  
  二、少一点结论,多一点过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多一点过程的真正用意是让我们更多地关注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少一点结论,不是不要结论,任何问题的解决总会有个结论,这里所说的少一点结论,是就过程与方法比较而言,我们应更多地关注阅读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获得阅读体验和感悟的是阅读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一个没有经过充分讨论的所谓结论。
  从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关系角度而言,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作者与读者关系,本质上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采用讨论的方法,来实现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增强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并能从中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通过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间的对话、学生间的对话,走进文本,体验和感悟文本。如学习《那树》,如何理解文章的主题,有的老师简单地给出结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要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这样的主题探析,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讲,根本没有达到真正的阅读目的,因为语文课中的阅读主要目的不是寻找问题的答案,不是寻找结论,而是重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因此,对于《那树》的主题理解,我们应该充分展示讨论和交流的过程。可敬的老树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命运?它遭遇的这一命运是偶然还是必然?老树的这一命运是否可以避免?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的敬重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慨和忧虑之情,从“学会感恩、珍爱生命”的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主题。
  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在于体验和感悟,而体验和感悟必须是学生亲历后才能获得的,没有亲历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披文入情,走进文本,让学生投入其中,感受文本的艺术魅力,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走出文本,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对话交流中,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引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强烈向往。
  
  三、少一点集中,多一点扩散
  
  所谓集中,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自始至终把目光,把思维集中于书本,不能够从书本中跳出来。
  所谓的扩散,就是要求我们走出文本,向生活世界扩散。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主张少一点集中,多一点扩散,这是针对阅读教学的现状而言的。在应试训练下,许多学生的阅读失去阅读本应有的灵性,他们满脑子装的都是被抽干和削掉了血肉的知识骨架,什么好词、好句、文章中心、段落大意,却唯独没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
  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这一实际,教师设法引领学生实现文本世界向现实生活世界的迁移,完成从文本中走出来的阅读环节。引领学生将在阅读中积累的丰富知识,积淀的体验和感悟,吸收的精神营养化成观察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量,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本、领悟文本,而且能够由文本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扩散,能够“知人、论世、察己”,跨越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社会、与自我的距离,学会在文本、作者、社会、自我之间的自由来往,游刃有余。这样才是进入了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在与学生一起分析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后,我设置了这样的发散训练:①请你想像一下,在游轮上菲科普夫妇巧遇了已经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会有什么样的言行表现。②以《我看芸芸众生》为话题,说一说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有什么特征。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握菲科普夫妇的个性心理特征,又要融入自己对当今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学生才会有自己的个性化回答。我们平时多给学生一些这方面的训练,就能使阅读联系生活实际,就能给阅读注入生命的活力。
  诚然,我们讲的多与少都是相对而言的,“少”并不是不要,“少”是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过多过滥的现状提出的,“多”也不是无节制。总之,我们应该把握多与少的辩证关系中领悟阅读教学的真谛。
其他文献
农电工来自农村,熟悉农村,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作为管理农村低压电网的骨干力量,实实在在的工作主要靠他们来完成.经实践证明,搞好农电工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充分发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地区规划,并结合城市规划,对交通枢纽区域、公共中心区、城市外围区及成熟居住区开展地区性建设,从而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整体发展.
严格控制排放污水中的氮、磷含量有利于减轻水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城镇污水厂受进水碳氮比较低、反硝化区溶解氧控制不精确、内回流比不合理等影响,脱氮效率相对较低
近些年来,社会发展速度不断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于是人们对生活品质也开始更加重视,对食品安全提出更高的标准.在此状况下,我国的政府与有关部门也开始更加重视食
构建及时、有效的卫星遥感应急监测信息服务框架,是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数据统筹管理、多源数据处理、应灾信息分析及信息服务快速发布等关键技术
在科学技术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推进了社会各个领域进步与发展.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机械工程是至关重要的,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方面意义重大.在社
为了对MGEX提供的广播星历产品进行精度评估,本文推导了广播星历计算卫星在地固坐标系下位置的数学模型,归纳了精密星历对广播星历进行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借助MGEX系统提供广播星历产品,对比分析了MGEX系统提供的GPS卫星广播星历轨道及钟差的误差平均值和RMS值。试验结果表明:除个别卫星轨道误差RMS超过4 m,钟差误差平均值大于8 ns外,MGEX提供的7 d和27 d的广播星历产品的轨道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