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房间隔穿刺术在儿童左侧旁路所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导管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导管消融术的33例左侧旁路所致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主动脉逆行消融组和房间隔入路消融组,分析即刻手术成功率,比较手术总透视时间和射线量,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共33例患儿,男22例,女11例。主动脉逆行消融组19例,
【机 构】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儿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儿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儿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儿科,广州 5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房间隔穿刺术在儿童左侧旁路所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导管消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导管消融术的33例左侧旁路所致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主动脉逆行消融组和房间隔入路消融组,分析即刻手术成功率,比较手术总透视时间和射线量,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
结果共33例患儿,男22例,女11例。主动脉逆行消融组19例,房间隔入路消融组18例(其中包括4例主动脉逆行消融复发患儿),年龄分别为(10.16±3.06)岁和(10.67±2.20)岁,体质量分别为(37.68±14.28) kg和(37.33±8.64) kg,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总透视时间分别为(20.16±11.41) min和(12.56±5.23) min,射线量中位数分别为67.0 mGy和33.5 mGy,术后复发率2组分别为21%(4/19例)和0 (0/18例),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7、Z=-2.31、χ2=4.249,均P<0.05)。2组均未发现明确并发症。
结论房间隔穿刺术在儿童左侧旁路所致PSVT导管消融中安全可行,房间隔入路消融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左侧旁路消融应首选房间隔入路进行。
其他文献
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一种罕见且致死性较高、具有遗传性质的离子通道型疾病,病因为编码离子通道或亚单位的基因突变,特点为QTc间期延长及频发恶性心律失常。因为一些胎儿LQTS可能导致胎死宫内或新生儿时期死亡,所以产前怀疑或诊治及管理胎儿LQTS,不仅可能降低患胎生命危险,而且可能改善患儿出生后的生存质量及预后,现就胎儿期LQTS的诊治及管理进展进行讨论。
目的通过观察牛磺酸对宫内生长受限(IUGR)胎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采用低蛋白饮食法建立IUGR胎鼠模型。取胎鼠室管膜下生发基质区(SVZ)脑组织进行NSCs培养。将传代培养所得NSCs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IUGR组和IUGR+牛磺酸组。分别对3组细胞进行诱导分化5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分化细胞的神经细胞特异性微管蛋白β3(βⅢ-tubulin)、胶质纤
目的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及尿液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来自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住入院的PNS患儿,按照PNS病程分为发作期组(36例)和缓解期组(33例)。选取同时期因入学体检或偏矮偏胖在儿童保健科门诊和内分泌科住院部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血清和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肥胖儿童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门诊诊断为肥胖的儿童595例,均于空腹8~10 h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HbA1c水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将肥胖儿童分为非糖尿病前期组(483例)和糖尿病前期组(112例),比较不同分组间HOM
目的探讨5~14岁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后常规通气肺功能动态变化及其与慢性咳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MPP的156例住院患儿,根据出院前(住院10~14 d;急性期组)常规通气肺功能结果将MPP患儿分为肺功能正常组50例、肺功能异常组106例,所有患儿出院后继续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2~3个疗程。动态追踪肺功能异常组出院后1
目的探讨1例GATA1突变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为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5月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的1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肝衰竭、血小板减少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细胞学检查、肝组织活检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致病基因检测查找病因。结果患儿,男,10个月,因"发热3 d,皮肤黄染2 d"入院,体格检查发现肝大,实验室检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为儿童呼吸道感染预警及诊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8 d~15岁,并将研究病例按年龄分为28 d~<1岁组、1~<3岁组、3~<5岁组及≥5岁组。采集患儿病史及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实时
呼吸道感染病因众多,临床表现各异。如何根据临床思维的原则与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作出科学的个体化判断,使患儿得到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是每个儿科医师每天都要面临的课题。现在简单介绍临床思维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些原则。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是由核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DNA(mtDNA)合成数量严重减少,从而导致受累组织和器官能量产生障碍为特点的一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MDS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肌病型MDS、脑肌病型MDS、脑肝型MDS、神经胃肠型MDS 4种类型。目前报道的各类型相关基因共有以下9种:TK2(肌病型MDS);SUCLA2、SUCLG1、RRM2B(脑肌病型MDS);DGUOK、MPV17、P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药物雾化吸入对SD大鼠肺组织的影响,探索非雾化剂型药物用于雾化的安全性。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9 g/L盐水组、沙丁胺醇组、定喘汤组、双黄连组、庆大霉素组、丹参组、二氧化硅组共8组(5只/组)。每天雾化2次,持续56 d。取外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与分类。左肺中叶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计数尘细胞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