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乐史”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ay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乐史”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家李岩先生提出的全新理念.自1988年戴鹏海先生掀起“重写音乐史”浪潮以来,对于“重写”的争鸣从未间断.时隔25年,李岩先生以新理念为后续之浪.本文以“民国·乐史”为主要论题,对其产生背景、存在原因进行梳理,继而得出“民国·乐史”的三点独特意义.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国家全面提倡“有根教育”,重视地域民族音乐文化及其传承.采茶歌、桥头山歌、哭嫁歌等都是肇庆地区本土音乐文化的主要内容.本论文研究新形势下肇庆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挖掘肇庆本土音乐文化的内涵,提出相关建设性的对策,探寻肇庆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路径.
对中国而言,合唱艺术是西方的舶来品,自明末清初传入我国便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进程,而对于西方合唱艺术在地化、区域化的研究也显得更为迫切.明末清初,闽南地区开启了对外开放交流之先河,成为中国首批接受西洋音乐的地区,不仅率先引进了合唱,还培养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合唱女指挥周淑安女士.闽南方言有着丰富的语调,闽南语歌曲更多是对简单生活的描绘,是闽南人民真情实感的表达,用合唱的形式来演绎更加丰富了闽南语歌曲的传唱形式,在演唱中也能充分感受闽南语歌曲的精神内涵与合唱艺术的魅力所在.本文以闽南地区的合唱艺术为研究对象,分析
大连市普兰店鼓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普兰店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兰店鼓乐也影响着当地的文化.但是由于近年来对普兰店鼓乐的关注不足,其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帮助这一传统音乐形式继续发展,笔者通过到普兰店当地的文化馆与传承人的家中进行田野调查,对鼓乐的现存和宣传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阐述了普兰店鼓乐如今发展中的一些限制因素,并根据普兰店鼓乐的自身特点,提出解决意见.本文主要探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中促进普兰店鼓乐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
多元化教学理念是在教育领域盛行的一种正确教育思想,可以为教育教学带来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提供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确保教学效率全面增强,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掌握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使得学生能够在创新思维带动之下获得成长与进步.多元化教学理念可以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深刻启发,促使教师以多元化思想指导教学活动和声乐实践训练,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彻底变革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所倡导的观念保持一致.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在推进改革活动的过程中把多元化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根据社会对于全面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改革
应用声乐小组课教学过程复杂,学习活动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本文从应用声乐小组课在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中“综合应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音乐的教学和评价能力;团队协作与创编能力;音乐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指导能力”四个关键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旨在进一步促进应用声乐小组课的推广和深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宁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在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民族器乐艺术在作品创作、演奏传承、教育教学、音乐活动等方面呈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兴盛活跃的崭新局面,其中宁夏民族乐团的建设与发展是本地区推广、传承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宁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两支职业民族乐团、两支高校民族乐团、两支中学民族乐团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各民族乐团的演出活动简史、演奏人员构成、演奏业务水平、演出作品特点等方面的主要概况,观察宁夏民族乐团发展的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20世纪伊始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开端,其间国内涌现了一批具有高学养、高技巧的歌曲创作者,留下系列脍炙人口而又意蕴深厚的作品传唱至今.诗词作为该艺术体裁的歌词元素是其重要特点,创作者们通过对词、曲元素的构建,谋求词(即文学)与曲(即音乐)关系的高度契合,从而达到词义曲传的效果,形成音乐与文学水乳交融的境地.笔者试对几位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者的词曲结合手法进行分析,并溯其思想观念之源头,进行梳理,以阐释中国艺术歌曲词曲结合之要义.
世界音乐这一学科的出现源自于西方的比较音乐学(Comparative musicology)以及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它们是以探讨非我民族民间音乐为特征的学术领域,重点研究对象是非西方地区的传统音乐和欧美的民间音乐.所以也有人认为它是民族音乐学的应用学科.在世界音乐的教学和研究中,“双重音乐能力”是十分重要不可忽缺的.“双重音乐能力”是20世界80年代美国民族音乐学家胡德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沉浸式”的研究理念,他强调世界音乐工作者应参加两种音乐体系的训练,在研究过程中不要
一直以来的音乐市场中,并不缺乏少数民族乐队创作的音乐作品,但广为人知的作品却少之又少,大部分仅局限于被本民族人熟知,走出少数民族地区甚至走上国际的更为罕见.乐队音乐如何发展能提高其传唱度、什么类型的音乐既能保证其民族性又具有流行时尚元素的创新等问题逐渐暴露在大众的视野.针对上述乐队发展存在的特殊性,本文将运用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总结一些成熟乐队的成长经验,揭露发展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的难点,为大众提供借鉴.
在贝多芬钢琴快板奏鸣曲式乐章呈示部的连接部(以下简称“连接部”)中,调性结构与材料结构均体现出整体性、二分性或三分性,但两者的结构常常表现为调性分界点早于材料分界点的不同步状态,由此产生出材料结构与调性结构的对位现象.本文通过对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不包括非奏鸣曲式结构的第十二、十三、和二十二首)连接部中材料结构与调性结构的对位现象进行音乐本体分析,探究调性与材料之间的结构不同步关系,进而观察与主题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动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