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来源 :现代临床普通外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zheng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B超、CT检查的普及,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率日渐增高。本院自1991年1月~1996年1月收治肝血管瘤18例,其中10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经手术治愈。术中出血量少,其中9例100~200ml,仅1例达到1600ml,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肝血管瘤的检查首选B超、CT或ECT。本组B超检查符合率77.8%,CT90%。经以上系统检查仍不能确诊的可切除肿瘤,尽早手术具有鉴别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临床意义。血管瘤剥除术式治疗第Ⅶ、Ⅷ段血管瘤为首选而又简便、安全的方法。预防术中大出血是手术的关键。
其他文献
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问题的反面去考虑问题的思维形式。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侧重于向学生介绍一般的地理常识,因而描述性的内容较多,这样的教材特点,使平时教学极
化学教学论研究的新视角——《现代中学化学优化教学教程》评介王祖浩作为高师化学专业最具师范性的化学教学论课程,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从学科架构到内容体系均难适应现代中学
在此对有机化学与高分子化学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内容选取、多媒体制作和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初步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多媒体制作中将powerpoint版本和author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损伤标志物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对630例ACI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甘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脂质过氧化物酶(L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105、D2-4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三者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标本99例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
<正>~~
比较了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中、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 ,并就如何进一步更新教学思想 ,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改革作一探索 .
对φ混合样本,应用加权和形式的Bernstein不等式讨论条件密度双重核估计的强相合性。所获结论不仅较好地改进了薛留根的结论,而且包含了独立情形的结论。
<正> 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国家税务局严格遵照&#39;法治、公平、文明、效率&#39;的治税思想,坚持&#39;带好队、收好税、执好法、服好务&#39;的工作思路,在改革中创新,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