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化学实验信息整合能力实践方法分析——以假设法检验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ueli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化学实验信息整合能力的培养模式中,要求学生在获得足够的信息基础上能够大胆提出假设,对原有的实验信息持有怀疑的辩证态度。很多教师都写到过检验的方法,将高中涉及到的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全部考虑到位,论述的方法也很全面。但是不足的是没有脱离常规的角度,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创新的层面。本文就高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大胆提出假设,应用“碱化法”检验硫酸根离子。 I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xperiment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bility,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ke bold assumption on the basis of obtaining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nd hold a skeptical dialectical attitude to the original experimental information. Many teachers have written about methods of inspec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the ions present in the solution in high school, and the methods discussed are also comprehensive. But what is not enough is that it has not departed from the conventional point of view and has not made an innovation in teaching. In this paper, we made a bold assumption about the test of high school sulfate ion. We use the method of “alkalization” to test the sulfate ion.
其他文献
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生活性以及针对性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能实现作业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作业热情的提升。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以多元化
[摘要]语文教师要纵深古今,熏陶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并自主探究,让语文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才是学生爱上语文的硬道理。  [关键词]熏陶感染 自主探究 兴趣 贴近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52-01  教育专家们对新课改课堂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任教语文课几年间,听了无数的课,学习了很多专家的辅导
新课程走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顺利推进,广大化学教师必须改变观念,端正思想,钻研教法,树立以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书面作业已不能适应现行的新课程教学,新课程背景下作业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拟从五个方面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作业设计。 The traditional written assign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欲望横流等各种思潮的涌动,学校的功利化教育,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农村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使学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课程一直都是靠实验作为基础来进行研究的。因此,为了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实验教学成为了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方法和基本手段。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传达物理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在试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被动去接受。针对这个问题,浅谈对学习自主学习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学生 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59-01  目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被动去接受,学生学习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机会。针对这个问题,浅谈对学习自主学习的几点看法。  首先
教学中老师正确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