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BT麻风病人中HLA抗原和神经逆向反应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g139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知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病人在治疗的第一年中频繁地发生逆向反应(RR),并和细胞介导免疫(CMI)的反应性急速增加有关.逆向反应产生的急性神经炎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害,这是造成25%的麻风病人慢性残废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RR的发生机制知之甚少,预测易感RR的遗传标记,不仅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性,而且也可以提供对逆向反应发生机制的认识.

其他文献
三、麻风化疗专题讨论会报告自印度德里国际麻风会议以来的5年期间,麻风的化疗已有很多重要进展。一些研究继续证实在氨苯砜(DDS)单疗时因继发性DDS耐药所致复发的频率很高,且原发性DDS 耐药的流行率也很高,进一步强调必须进行多种药物治疗(MDT)。
期刊
所谓痤疮,通常也可以说是毛囊的局限性炎症反应,亦即是一种毛囊炎.临床上表现为毛孔性小丘疹和小脓疱,有时引起毛囊周围炎,甚至伴有周围结缔组织的肉芽肿反应,形成囊肿.痤疮往往在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生.以下介绍与全身性疾病有关的痤疮样皮疹.
微丝凝集素(Filaggrin)是一种从皮肤角质层中分离出的蛋白质,能凝集中间微丝(包括角蛋白).因其含有较大量的组氨酸,并且为碱性,所以,又被称为富含组氨酸蛋白和角质层碱性蛋白.它的二级结构中,10~5%的α-螺旋结构和20~25%的β-结构组成.人类微丝凝集素分子量约为35kd,是透明角质蛋白颗粒的主要成分.微丝凝集素的前体在表皮颗粒层中合成,当接近角质层时,经蛋白酶和磷酸酯酶的作用,遂渐把前
期刊
自1981年美国报告第一例艾滋病(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至今, AIDS的患病人数已逾50000,世界五大洲都有AIDS病例的报道.现已明确AIDS的病因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临床表现主要为Kaposi肉瘤、卡氏肺囊虫肺炎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条件性感染,所有患者均有细胞免疫缺陷.有许多AIDS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如Kapo
1987年Harrison等报道氨甲喋呤与依曲替酯(etretinate)相互作用可引起中毒。患者是1例银屑病病人,其血浆氨甲喋呤浓度在与依曲替酯合用时升高到0.11mmol/L(合用前为0.05和0.07mmol/L)。从1982年VanderVeen等报道以来,已见过数例银屑病患者对氨甲喋呤与依曲替酯合用似乎有益,还有人将其用于治疗脓疱性银屑病、毛发红糠疹以及Reiter病。本文作者曾对这种合
期刊
紫外线照射在加速皮肤老化过程中的致病作用已经被确认,此外,日光照射与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二者的发病也有关。长波及中波紫外线通过下列机制对皮肤产生损伤:①损伤DNA,②进行性蛋白交联,③通过诱导抗原刺激反应的抑制途径而降低免疫应答,④产生高度反应性自由基,后者与各种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产生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皮肤是保持人体水分以及防止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伤害的屏障.局部应用药物(皮肤科的主要治疗手段)时,人们希望透皮吸收最小并且不产生系统性副反应.但认为药物不能透过皮肤是不现实的.药物确可透皮吸收,并且可以产生不期望的或期望得到的系统作用.
期刊
沙眼衣原体(CT)的培养困难,且耗资太高,因此特异性地诊断CT感染较难,疾病控制中心(CDC)对CT感染的治疗方针主要是对高危人群推断服药。最近发展起来的两种方法有助于鉴定CT感染,一种是以直接免疫荧光抗体(DFA)试验检测抗原,另一种是根据女性病人的临床和病史特征预测其CT感染的可能性。本文研究了性传播疾病(STD)诊所病人的患病率并以CT培养结果为标准评价上述两种预测方法。作者选择连续来STD
在麻风病防治工怍中预防和控制皮肤涂片时可能发生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准则.新近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血液、精液、阴道/宫颈分泌物与艾滋病传播有关.HIV很脆弱,次氯酸钠、甲醛或酒精可容易地使其灭活.从世界范围看性接触是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方式.但有意、无意接触或重复使用了HIV污染的(未灭菌的)针头、注射器、手术刀、剃刀或其他的皮肤、粘膜穿刺器械所致损
期刊
在瘤型麻风病人中,麻风分支杆菌自由生长,引起大量抗体的产生.而在结核样型病人中则生长受限,仅产生少量抗体.细菌负荷的另外一个结果是在瘤型麻风病人,引起T淋巴细胞功能的非特异性障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