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就是学生不断遇到问题,通过教师引导,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怎样提问,何时提问,提什么问题,如何诱导学生发问,这些是引导的关键问题。本文就是从这些方面阐述和分析课堂“问”的艺术。
  关键词:提问技能;诱导发问;反馈检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陶行知说:“发明千千问,起点是一问”。教师科学的提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善于提问则是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教师怎样提问,何时提问,提什么问题,如何诱导学生发问,是教学的关键问题。
  一、提问的技巧
  提问技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的能力和艺术,它是连接“主导”和“主体”的纽带,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1.提问应符合的条件
  教师所提问题,一要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内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能够被学生感悟得到。二要学生经过思索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去不断挖掘,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提问”来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如在讲《未成年人保护法》时,我让学生讨论:假如你自己不想读书了,可以随便不上学吗?家长有资格不让你读书吗?有学生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或者可以由父母来决定。我指导学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以及一些违法案例,他们领悟到: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要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茁壮成长。
  2.提问时要讲究技巧
  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也可用形象语言创设新情境,诱导出新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得到新的观点、新的认识。
  如在学习《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从学生身边入手,相互寻找同学中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家中怎样才能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们的社区、我们生活的四周有哪些污染源?我们该怎么做?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政策?然后讨论: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建设方面如何协调促使其良性发展?最后落脚点:中学生如何力所能及地保护好环境、节约资源。
  3.提问要选择最佳时机
  什么时候是提问的最好时机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应使学生处于以下几种状态:有一部分答案,但不完整;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没有答案;虽一时不能回答,但有回答的信心。这几种状态正是处于“愤”和“悱”的境地,是提问的最佳时机。
  4.提问要适时适度
  提问不是越多越好,从心理学上讲,当学生原有的心理状态和知识水平与新的求知欲需要发生冲突时,设问效果最佳。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这种冲突来设问,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发现者”。
  在讲《维护消费者合法利益》时,我让学生考虑:假如你去购买电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都忽视了索要发票这一点,觉得发票可要可不要。该不该要发票?这不仅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问题,还有生产者和销售者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二、诱导学生发问
  课堂提问要创新,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鼓励他们向权威挑战,完全可以向老师提问,树立“提出的问题能问倒老师是自己的进步”“能难倒老师的学生是好学生”这种新的观念。
  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条件。学生的标新立异有时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教师不能简单地禁止和否定。事实上,犯过“错误”,才能改正错误,获得更丰富的经验。
  三、反馈检查
  老师提问与学生发问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提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发问,是学生学习深化后对知识的进一步要求和深入。因此,提问从设计、实施到最后结果,反馈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认知水平,诊断阻碍学生思考的症结所在,发现教学过程的难点与疑点,才能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更加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疑点和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感性材料,鼓励学生思考更多的问题,使其真正理解其现实意义,从而最终化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巨大动力。
  例如如何真正理解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联系实际我让学生列举了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在现实中有哪些具体事例?诱导他们发散思维,提出更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学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总之,课堂提问要探索的地方还有很多,提问有法,但无定法,讲究提问的适时、适量、适度和有序,灵活应用,巧设疑难。更重要的是如何诱导学生学会提问,贵在启发。这样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得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能力也能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相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云亭.陶行知论课程.4版.中信出版社,2003.
  [2]汤少正.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3版.中国教育出版社,2002.
  [3]周刚.课堂教学提问的技能.3版.中国教育出版社,2002.
  [4]中国初中语文教育网:www.zgywjy.com.
  [5]步平.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育探讨.第4期.
  [6]杨文灿.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育探讨.第6期.
  (作者单位 句容市行香中学)
其他文献
在2020年初,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线上教育几乎成为了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这对慕课、SPOC等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雨课堂等新型教学工具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大
期刊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教学模式大环境下高校花样跳绳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OBE 理念为导向,以西南石油大学花样跳绳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为具体案例,从课程构建、课程教学目标
中韩两国教育合作增加,教育差异受到更多关注。文章先对两国的高等教育学生管理模式对比进行分析,采用调研方法对于教育现状、学生管理主体与教育课程、高等教育硬件配套设施展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猜想和推断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探究中思维碰撞、产生矛盾、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
期刊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2005年是丰收的一年。各大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消费、投资、进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同样,2006年我国经济将继续稳步增长。在内
信息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文化自由化、社会文化多元化以及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是影响信息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文章从学生本体和高校教
文章以三峡大学为例,探索通过网红式植入方式,将宜昌传统文化深入融合到高校综合素质教育中去,积极挖掘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办好中
诚信是传统美德、立身之本,更是高校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
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浪琴和雷达手表,梦特娇和鳄鱼T恤还曾经被国人认为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那时人们对于西方国家的消费想象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