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效果及预测指标研究进展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标准为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行手术治疗。nCRT后患者治疗效果差异较大,有效使用nCRT治疗并准确预测其疗效,可帮助患者避免过度治疗带来的损害。文章阐述了当前nCRT的主要方法以及提出的新概念,如全程新辅助治疗,并总结了其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疗效的影响;讨论nCRT治疗效果评估的潜在预测生物标志物,并对临床、组织学及分子预测指标等各层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归纳,探讨了其预测nCRT治疗效果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的24例早期胃癌(早期胃癌组)、23例晚期胃癌(晚期胃癌组)、10例胃炎(胃炎组)患者的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病变组织中VEGF表达和MVD,分析胃癌组织中VEGF表达、MVD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VEGF表达、MVD预测胃癌及其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效能。结果胃炎
目的探讨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多系统不良反应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ICI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ICI治疗后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及irAE类型、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和ICI疗效等资料。根据是否1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发生过至少1次irAE,将患者分为多系统irAE组和单一系统irAE组。总结irAE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因部分irAE会导致免疫治疗被迫中止,无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故以ICI治疗持续时间(TD)评价I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持续时间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术前接受胆道引流的102例肝胰管壶腹周围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胆道引流中位持续时间,将患者分成短时引流组(≤胆道引流中位持续时间)和长时引流组(>胆道引流中位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胆道引流效果、炎症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02例患者中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胃癌内质网应激(ERS)特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375例胃癌和32例癌旁组织样本的转录组测序数据(RNA-seq)及相应临床信息作为训练集样本;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387例胃癌患者数据(GSE84437)作为验证集样本;数据获取时间均为2021年12月25日。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785个ERS特征相关基因(ERS-RG)。分析TCGA数据库中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将鉴定出的胃癌差
目的探讨T1a期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与临床病理特征、超声特征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的相关性,以及CLNM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协和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18例经手术治疗的T1a期单灶性PTC患者资料,根据CLNM情况分为CLNM阳性组和CLNM阴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超声特征、病理类型、淋巴结清扫数量及转移数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LNM的危险因素。结果218例患者中,CLNM阳性组71例(32.6%),CLNM阴性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在晚期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4例常规超声检查后疑诊晚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穿刺活组织检查,其中92例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进行(常规组),52例在超声造影引导下进行(造影组)。以术后病理结果和(或)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造影组的诊断灵敏度(98.08%比85.56%)、准确度(98.08%比85.87%)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目的提高对颅内表皮样囊肿(E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8年3月收治的1例颅内外沟通巨大EC切除术后多次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颅内EC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35岁女性,以头部碰撞后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1周入院。行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考虑颅内外沟通巨大EC,术后病理诊断符合EC伴骨质破坏,可见大量鳞状细胞。术后多次复发,并行手术治疗。2022年3月10日复查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额顶部肿瘤切除完全,未见有明显残留。结论颅内外巨大EC切除术
信使RNA(mRNA)CCT6A可以编码伴侣蛋白。CCT6A在结直肠癌、肺癌及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CT6A在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评估患者预后,也能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细胞周期等通路,促进肿瘤的增殖、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可以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文章阐述CCT6A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
肥胖是多种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在肥胖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脂肪因子通过其各自的信号通路发挥着促癌或抑癌作用。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质量或者靶向脂肪因子及其受体,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方向,但目前多数因子还处于基础研究及临床前研究阶段,有关各种脂肪因子促癌或抑癌的分子机制还待进一步探索,同时双重抑制剂及联合疗法是未来脂肪因子用于肿瘤治疗的重点研究策略。
铁死亡是新发现的以过氧化脂质和活性氧堆积、游离铁增加为主要特征的程序性死亡方式,涉及谷胱甘肽代谢、铁代谢、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生物学过程。肿瘤转移是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特征,也是癌症患者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提示铁死亡诱导剂有望成为防治肿瘤转移的新策略。文章就铁死亡相关调控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侵袭、循环、定植3个阶段中的作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