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陕军民间叙事检视:成就、局限与前景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叙事是当代陕西文学的重要基本面之一,文学陕军朝着民间的进发,创造了独特的秦地文化审美空间,参与、推进了当代中国文学话语的转换与重塑;但重返前现代的民间又使其遭遇了自身精神理念与价值立场的困惑、混乱与迷茫,并可能导致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再度被悬置.文学陕军的民间叙事应积极寻求现代意识与民间立场的整合交融,突破写作的模式化、民间文化资源的重复性利用以及精神进程的停滞等困局,并在去除过分的“同质化”、实现个人性突围的同时持守深厚丰沛的秦地文化精神.
其他文献
1rn秦小楠出现在一个天气阴沉的下午.暗弱的光线里,吃饭的只有三五个人,秋菊看到有位客人向她招手,赶紧走了过去.是要买单吧?秋菊想,脑子里飞快地计算着他的费用.客人没有抬头,一边认真地剔牙,一边低低地问:“你为什么要出卖七姐?”rn秋菊心头响了一颗炸雷,这人居然是秦小楠!没错,就是七姐的男朋友秦小楠!rn几年前和七姐合作贩毒的,就是他.警方抓了七姐之后,按照七姐的招供去抓捕他,却没有抓到.秦小楠就像一只天生的野兽,有着极为灵敏的嗅觉.事情败露之后,他早已乔装改扮绕路潜逃了.通缉他好几年了,但一直没有下落.
期刊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rn——《诗经·小雅·鸿雁》rn1rn1990年参加工作,我在急诊科一待就是几十年.虽然已经看多了生死,但还是怕夜里来电话.而就在昨夜,我又接到了母亲的“半夜来电”.当时一看是她的号码,我心头一紧,怕她是不是有什么不测,别人拿了她的手机来给我下通知.赶紧接.我才“喂”了一声,就听她急急地问:“怎么这么长时间才接?”声音听起来中气充足,我放下心来,回答说夜里睡觉,把手机打成了震动,刚醒.过了七十岁,母亲的听力下降严重,聋人起高腔,不管跟谁说话,都是高喊.我叫了声“娘”,提醒她:“咱小
期刊
刘大先在《从后文学到新人文》中提出,以消费主义为代表的资本的弥散性主宰,是当下文学文化场域最为重要的变革之一.本文以郭敬明、安妮宝贝、冯唐作为“散点”,观察消费主义与文学互动的不同方式,同时提出文学与资本关系的另一种可能即资本作为一种“他律”法则,带来文学生产机制的变化,从而使得文学场呈现出更大的包容性.
《从后文学到新人文》一书提出了“后文学”和“新人文”两个概念,前者指向纯文学危机之下的文化语境,后者则是对新的批评实践的呼唤.从传统文学形式的当下理解到新的文学经验的生成,作者通过11个批评案例给读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当下文化,二是如何介入当下文化,前者指向话语场的生成与变化,后者则指向批评路径的建构与拓展.本文尝试在这一背景下,以网络文艺现象与批评为例,进一步解读“后文学”与“新人文”,探讨如何以“辩证批评”打破僵局,思考“不可思议”之事.
1rn我一向以为,柳树最能代表乡村的朴素、婉约及清秀之美.它的树皮不像榆树那般疙疙瘩瘩,它的叶片不像槐树那般小气且带着针刺,它的声响也不像白杨树那般大大咧咧.初春,万籁俱寂的时候,冰封尚未解除,柳树最先柔软,最先青翠,最先妩媚,它是大地的窈窕淑女.起码在洋江,那随处可见的柳树,伫在湾旁,或藏在屋后,或排在田野,令洋江春日透露出少有的娇柔之意.
期刊
罗伟章小说始终立足于现代性视阈中乡土社会的整体变迁特别是人的精神嬗变,以清醒理性的态度深入审视乡土社会现实,真切地反映出了后乡土时代社会的复杂样态.本文从写实原则与神话视界的融合、“立人”传统的当代延续、小说结构的创新三方面,探索罗伟章极具个人化的小说特征,进而挖掘其质朴深沉书写背后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后文学”指向“语境-文本”融合的生态场域,其浑沌状态无法被单维度认知视角所把握,创作/生产者、传播/营销者、接受/消费者都无法置身其外地将其对象化,观察/研究者只能拥抱变化,参与性地介入其中,成为“语境-文本”的组成部分,才可能进行认识和理解,并对其做出有限的判断.重塑“新人文”的起点,不是形而上的理论玄思,而应该蕴藏在实践与实践中的思考里.这既是文学的生产,也是批评的生产.
在国际影视传播和接受视野里,文化自觉首先应该在各种文化冲突与交融的背景下客观辩证地分析文化自身的历史与现状,并由此做出合理的文化选择、扬弃与创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尽管自1980年代以降,自内而外已经发生了系列变化,但历来作为国家意志表述的惯性,使得它纵然进入了以票房为主导的新世纪,依然是讲述“中国故事”的较好载体,承载着独有的文化自觉.本文从传统继承与更新、现实观照到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及困境的突围可能四方面,阐释21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独特文化症候,呈现“共同体叙事”下的真正文化自觉.
21世纪乡村小说有一个突出的特色是历史书写.作家描摹出中国乡村社会变迁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时代的动荡与恒常、个体人生轨迹以及人心的微妙,并提供一种乡村伦理反思.21世纪乡村小说的历史书写是和记忆结合的,记忆组合了历史,历史又以文化记忆的方式得以留存和盘活.从形而上的哲学角度看,历史书写与记忆是对人的存在的确证,以这种对历史生活书写的方式延续自我生命和存在.21世纪乡村小说历史书写中的女性形象大放异彩,有着绵长的历史文化依托,显示出历史意义与现实旨归.
1980、90年代,“文学桂军”在创作中所采用的叙事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现实主义到先锋叙事的转向,具体表现为弃斥传统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而有意识地借鉴现代先锋小说的叙事模式,尤其是多元化的叙述方式,以及荒诞和虚无等先锋小说叙事精神.这一变迁蕴含着广西地域作家群这一文学主体的既有历史与中国文坛“中心”之间丰富、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即“边缘”与“中心”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先锋叙事使“文学桂军”的创作突破了广西民间文学传统的桎梏,在新时期中国文坛焕发出朝气.但是,当先锋叙事成为广西作家的文学行为惯性之后,它反而昭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