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明清时期秦东地区士绅发展教育的影响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le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宋朝之前,秦东地区所处的陕西地区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诞生了大量文人墨客,之后随着中国的经济文化南移,秦东地区与发达的江南地区相比逐渐落伍,这与战乱不断,灾异频发,思想保守,不无关系。但是秦东地区在明清时期人才出现了大幅增长,这与书院文化的蓬勃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产生的教育意义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秦东地区;书院文化;人才培养;教育意义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名文化丰富多彩。秦东地区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秦东在向近代化的前进中又更多地保存了中国古代文明,关中古称四塞之区,秦东又当关中孔道,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秦东地域辽阔,现辖一区(临渭)、两市(韩城、华阴)、八县(蒲城、潼关、大荔、华阴、澄城、白水、合阳、富平),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得秦东在向近代化的前进中又更多地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而秦东大地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人墨客,投身于文化建设,他们建书院传播传统文化,教书育人,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士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栋梁之才, 为秦东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明清时期秦东地区士绅的数量与分布
  由于年代久远,不同时代在地域划分上也略有不同,唐朝宋朝很多资料都已失传,在辽、金、西夏、元等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留存的进士资料也非常稀少,明代以前的进士资料都不太完整,而明清时期资料较多。下图为秦东部分地区进士数量图。
  从图可以看出,占到百名以上的县区有:西安347人、三原137人、泾阳115人、大荔152人、蒲城108人、韩城102人,这几个县的进士数量占到陕西进士数量的38%,其他进士数量相对较多的还有耀县97人、渭南86人、临潼68人、华县66人、武功65人、高陵62 人、合阳60人、富平54人、华阴50人、城固48人、绥德44人、周至40人、凤翔40人等。整体来看,关中地区在明清时期士绅数量急剧增长,陕西进士多集中在西安以及周边地区,尤其是经济富庶的渭南地区,与之相比陕南与陕北文化发展较慢,甚至停滞。宋朝之前,秦东地区所处的陕西地区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诞生了大量文人墨客,之后随着中国的经济文化南移,秦东地区与发达的江南地区相比逐渐落伍,这与战乱多发,灾异不断,思想保守,文教不兴不无关系。但是秦东地区在明清时期人才出现了大幅增长,这与书院文化的蓬勃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二、明清时期秦东书院人才培养及影响
  秦东地区的书院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书院的讲学活动是书院的主要内容,也是作为教育机关的主要标识。他与官学有很大区别,形成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教育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起着借鉴作用。
  1.书院精神与功能
  从精神上说,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书院提供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重,开了新的学风,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从功能上说,书院重视藏书,重视人才培养,强调道德和学问并进;从教学上说,讲学活动又是书院的主要内容。首先,教学与研讨相结合。书院既是教育机构,又是一个学术研究基地,同时许多书院还承担着印刷的任务。其次,教学形式多样。明朝以后,盛行讲会制度,以及教学上的门户开放政策。书院著名学者讲学时,其余书院和外地书院的师生,前来听讲者,书院热情接待,并提供各种便利,例如每逢冯从吾开讲,“环而听者,常过千人,坛台之盛,旷绝千古”,一时从学者竟达五千人之多。书院创建以后,冯从吾担任主讲,并邀请许多名儒前来共同执教。关中书院创建的目的是“明学术,醒人心”。最后,秦东书院的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注重提倡启发思维,重视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从师生关系上说,中国传统教育中,尊师爱生的优秀传统在书院文化中尤为突出,师生关系极为融洽,感情深厚。书院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来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气节感染学生。秦东地区的书院多是这样,这种传统至今延续下来。
  2.书院人才的培养
  关中书院作为省府书院培养的人才是最多的,知名的有进士焦渊博、祝万龄,清代乾隆时期陕西第一个状元韩城人王杰,道光时期著名宰相王鼎,清末关学大儒、维新志士刘古愚,渭南的南大吉,南逢吉兄弟,还有书画家宋伯鲁,以及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
  味经书院是由督学许振禕在清同治十二年奏建的,光绪二年(1876)监院寇守信在西寝前增建了监院署,柏子俊任山长,订立以“八禁四读”为主要内容的教约。刘古愚曾学习于关中书院,后在三原和泾阳等地区的几座书院讲学,为近代秦东地区培养了1000多名既有爱国思想又有近代科学知识的栋梁,刘古愚为实现其教育救国主张,不仅在书院执教,而且还和地方官员在关中储粮借款,集资筹款办学。在咸阳、扶风、礼泉等多處地方设立义学。维新运动兴起之后,刘古愚和康有为、梁启超联系密切,一时有“南康北刘”之称,成为维新派在陕西的主要人物。刘曾任陕西味经书院、崇实书院院长。而大名鼎鼎的“关中三杰”—— 于右任、李仪祉、张季鸾皆出其门下。
  3.书院文化对现代教育借鉴与影响
  当代中国,应该将传统书院模式的精髓有针对性地应用到高等教育中,取其精华,借鉴好的经验。在古代书院的学风方面,不仅探索谈论文化知识,更重视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长期以来, 虽然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开发并设置了一些德育的课程, 但是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屡屡出现的大学生因不道德而产生问题的新闻就可看出。现代高等教育大多重视教学,中学教育更甚,急功近利,只知道学习文化知识,考一个高分,思想道德修养上欠缺太多。李颙曾在关中书院制定了《关中书院会约》就有这方面规定:例如其一“立身以行检为主,居家以勤俭为主,处人以谦下为主,涉世以忍让为主。”告诉学子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要从自己做起,无论成家与人交往还是社会活动,都有其行为准则。其二“习学先习不言。无论见未透行未至者,不言;即见已透行已至者,一概静默不言。始也勉强,力制数日,不发一语,渐至数月不发一语,极至于三年不轻发一语,如是则所蓄者厚,所养者深,不言则已,言则成经矣,人不闻则已,闻即信服矣。所谓三年不言,言乃雍是也。万一尊长或平日知契固问,惟就所闻坦怀以对,必诚慎,务要简当。”告诉学子们学习一定要谦虚,谨言慎行,学会先听别人的,自己认真参悟,似懂非懂的一定不要去讲,要厚积薄发,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个人修养,一旦要发表见解,一定是思考成熟的,仔细想过的内容,这样说出来才可以让别人信服。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要坦诚相待,回答师者长辈的问题实事求是,态度诚恳,言简意赅,直切主题。   另一方面,应该学习古代书院中教育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书院中往往山长与学生共同交流切磋,学生间互相讨论,在学中做,不断地在学习中产生新的思考,应用于实践当中,不断地探索出新的成果。而我们现在高等教育这方面就差一些,上课主要是老师以讲授法讲课为主,学生缺乏探索精神,所以我们就要学习书院文化的独立精神,不带有任何功利性质,去关心怀疑探索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即使在中国许多高校有出色的研究室,资金雄厚,人才顶尖,在科研方面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导师与学生共同做研究学问,将得到的最新成果应用到一线教学中来,但是尤其是本科生的教学之中去,这个范围还比较窄,在这方面需要做的还有很多,经常导师为了做科研,没有时间去给本科生上课,往往是让研究生去给本科生代课,这样做效果会不太理想,毕竟研究生的知识面有限,也没太多教学经验,从而不能保证本科生的学习质量。
  其次,讲会制度对现在高等教育的影响也是深远持久,促进学术交流,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问难、学友彼此商讨等。高校间专家、教授、学者经常各地开展学术讨论会,学术交流频繁,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强势学科的院校去弱势学科的学校交流,提供帮助,带来前沿研究成果,提高整体高等教育的水平。另外,书院文化在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再次,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书院教学打破常规,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来自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均可以互相讲学和听课,部分相邻的高校试行过类似的政策,既可以共享教育资源,也可以达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效果,但是依然普及度不高,这与现在的高校管理模式有关。最后,无论是学风学习上还是为人处世上,中国古代书院都值得我们现代教育去借鉴去学习,现代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吴廷锡等纂修: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卷三八,兰州古籍书店,1990.
  [2](清)刘于义等纂修:雍正《陕西通志》卷二七,兰州古籍书店,1990.
  [3](清)舒其绅等纂修:乾隆《西安府志》卷二十,成文出版社,1970.
  [4]清·张象魏纂修《三原县志·卷十四》(清乾隆三十一年刊本).
  [5](清)梁善长纂修:乾隆《白水县志》卷二,成文出版社,1976.
  [6]陕西历代进士数量及地理分布统计分析(主要是明清方向为主)
  [7](清)王志沂纂修:道光《陕西志辑要》卷一,成文出版社,1970.
  [8]白新良.中國古代书院发展史[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张焱(1995.6——),男,汉族,籍贯:陕西西安人,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4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历史学。
  (指导老师:杨敏)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的,不但能够培养培养同学们练好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能够训练和开发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使学生们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是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和坚持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做了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训练;探究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训练和开发学生
期刊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一定的态度和体验。语言文字是思想和情感的产物,即能交流思想,又能传达情感。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思想的传承、情感的交流。本文从品析词句、培养语感、设置情境、以情激情四个方面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诱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关键词:阅读;语感;情境  学生美好情感的诱发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美好情感的诱发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源泉。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隨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我国的学前教育在管理体制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所以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分析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然后讨论出一些有效的措施,逐步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众所周知,教育改革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不是盲目地去改变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
期刊
摘要:在“永嘉文化”主题课程研发过程中,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应展开全面评价行为。本文,先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全面评价的功能。接着,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全面评价依据和全面评价的具体内容。最后,总结了全面评价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更好的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改进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表现出的问题,反思实践教学行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全面
期刊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娱乐化的教学形式可以构建较轻松、活泼、积极的学习氛围,对小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实施娱乐化教学也是教育部门较为提倡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适当以游戏的方式作为传授知识的纽带,使学生在游戏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娱乐化;教学;学生  (一)老师应该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娱乐化的精神面对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
期刊
摘要:节奏感培养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在音乐教育中,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血肉,那么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仅以小学中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为例,分析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提供几点教学手段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节奏感;培养  引言: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儿童的
期刊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中小学生们的课业压力也日益加重,加上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观念淡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减少,致使他们的体育素质呈下滑趋势。田径运动作为一种基础运动,一直是中学体育的教育重点,其能够有效地帮助同学们提高体育素质。学生的体育素质在田径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我们就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展开研究[1]。  关键词:田径教学;中学生体育;体育素质  引言:在现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是教育者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个着力点。因而,在已有研究中,部分研究者重点关注了“高中语文教材”和“传统文化”,关于二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哪些传统文化以及这些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组织实施两个方面。本文首先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或研究视角等维度进行了综述,接着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评析,最后指出在以后的研究里,可
期刊
摘要:自信心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也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态度,情感,方式,行为以及目标要求和评价上创造条件,捕捉机会,给予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教育;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 是一种积极地、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自信心
期刊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作为我国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专业发展也逐渐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教师的角色有很多,但领导者角色及其所具备的领导力是长期为人们所忽视的。对此,本文选择教师教学领导力的视角来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分析当前二者面临的问题,最后从教育理论、学校管理、教育行政和教师个人四个层面提出了现实路径。  关键词:教师教学领导力;中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