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研究述评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是教育者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个着力点。因而,在已有研究中,部分研究者重点关注了“高中语文教材”和“传统文化”,关于二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哪些传统文化以及这些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组织实施两个方面。本文首先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或研究视角等维度进行了综述,接着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评析,最后指出在以后的研究里,可以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及其对应的教学目标,并据此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来提出系统且具体的传统文化内容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研究现状;文献评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要求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热爱传统文化,能够自觉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1]高中语文教材是课程标准的直接反映,其中必定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这些传统文化内容是正是教育者思考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的着力点,因而一些研究者对高中语文教材和传统文化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分析已有文献可以发现,关于高中语文教材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分析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哪些传统文化内容以及他们的地位及分布情况;二是探究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实施的途径和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研究现状
  (一)研究内容角度
  就研究的内容而言,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研究主要涉及到“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助学系统中的传统文化內容”两个方面。
  1.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因而课文是研究者分析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时的重点对象。在已有研究中,大致有两种研究思路,其一将传统文化理解为古代文化,即文言文,研究者主要从文言文的篇目数量、体裁类型等方面来分析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数量、形式、功能,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关于教材编写的意见或建议。如邵红梅(2016)通过分析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重及其文体分类情况,从教学现状和学生心理特征角度出发,认为叙述类文言文的学习难度更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也更具吸引力,因而提出增加叙述类文言文篇目数量的主张。[2]其二对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维度划分,对教材中的课文主旨加以分析和提炼,并基于此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归类,以此来对教材传统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思考和建议。秦学(2011)正是这种研究思路的最好体现,将传统文化划分为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等八个方面的内容,认为高中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作品中都有这些传统文化内容要素的体现。
  2.助学系统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助学系统又称“助读系统”“辅助系统”,是指除教材正文以外的诸如编写说明、单元说明、阅读提示、作者简介、注释、课后练习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完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块的总称。目前对高中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已有研究多是在全面分析教材内容时涉及到对注释、插图等的简单梳理,认为教材的插图、作者介绍等在教学中容易被师生忽略部分也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现象。但也有个别研究者专门就助学系统展开了研究,如王君、邱瑰华(2016)通过研究指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助学系统存在着课后知识数量少、利用率低、使用效果欠佳,“梳理探索”板块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观照等问题,主张用平实的语言,由简到难,有的放矢地在助读系统中构建与正文主题契合的传统文化模块。[3]
  (二)研究方法角度
  从研究方法来看,在对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研究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
  首先,运用内容分析法的相关研究。内容分析法是指“对教育文献直观的内容进行客观而又系统的分析并进行量化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4]在已有研究中,部分研究者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采用了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维度划分,并以此构建特殊的多维文化分析系统,最后运用这一系统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要素进行定量分析。
  其次,运用比较研究法的相关研究。比较研究法是指“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对象间异同的一种研究方法”。[5]新课改以来,随着教材的多样化发展,部分研究者开始关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在数量上、编排上或选文上的异同,由此比较研究法成为教材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相关研究中比较研究法常用于大陆版与香港、台湾版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比较,大陆不同版本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比较,以及不同时期同一版本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比较。
  最后,运用历史研究法的相关研究。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6]在已有研究中,有研究者运用历史研究法对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如权俊良(2005)对新时期以来人教版4套语文教材进行了研究,就4套语文教材中古代作品选文的历史轨迹和具体篇目变化进行了梳理,从而揭示出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代作品从数量上呈上升趋势,后期所选的作品较前期相比文化含量更大的变化规律。[7]
  二、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实施相关研究现状
  关于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实施,很多研究者尤其是奋斗在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都开始重点关注,已有研究中关于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实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角度
  此方面的研究对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各有侧重,一些研究者在思考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实施时常常将其等同于教材中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教学,不过更多的研究者认为传统文化内容实施包含在古诗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乃至汉字教学的过程中,也各自提出在古诗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1.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很多研究者尤其是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一致认为古诗文部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选入教材的诗、词、文、赋蕴含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精华,认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古诗文教学来促成,而素质教育理念下古诗文教学目标的达成也需要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来实现。因而谈到高中语文、谈到传统文化,教师自然而然地聚焦于古诗文教学,一部分研究者从宏观层面倡导重视和改善古诗文教学,如柳生魁(2015)从理论的角度指出古诗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最大载体,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倡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古诗文的思想,品味古诗文的语言,发现古诗文中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8]另一部分研究者则从微观层面探究改进古诗词教学的措施,如祝晶晶(2014)从实践教学着眼,通过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提出关注背景、营造意境、对比教学三条策略,期待以此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更大的作用。[9]
  2.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必要的内容,语文教学的目标很大程度上都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达成的,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部分研究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学生通常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与传统文化进行对话,从而实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因而不少研究者从改进阅读教学的角度来思考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效实施策略,如刘晓明(2006)[10]、张向荣(2016)[11]都提出了从汉语特点切入,重点把握教材中古代作品反映出的古人创作时首尾相应、追求对称性、均衡性的思维特点,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思维方式。朱丽锋(2017)主张遴选教材中有文化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教学,从文化背景出发解读文本,教学重点在于把握文章的文化线索,以及体悟内容和形式间的文化内涵。[12]另外也有研究者重点关注名著阅读,认为名著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文化的后花园,倡导通过名著阅读达成传统文化内容有效实施的目标。[13]
  3.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同时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而写作教学也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已有研究中将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关联起来的很少,但也有个别研究者倡导可以通过写作教学来促进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效实施,如贤冬玲(2015)提出让学生通过写作来加深对文章的思考,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精神和内涵的主张。[14]
  4.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构成背后蕴含了大量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常抓的任务之一,也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中聚焦汉字,将汉字教学与传统文化关联起来的相对较少,赵宇强(2014)在其研究中指出汉字教学具有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他还指出现目前高中阶段的师生对汉字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入挖掘,大都停留在认识、书写、交流的层面,因而他倡导提高对汉字教学的重视,主张通过沟通课堂内外,随文释字,集中辨析,深入体会汉字的文化美和艺术美。[15]
  (二)教师角度
  在教材传统文化内容实施的研究中,部分研究者看到了教师的重要性,认为教师是先行者,只有教师具备了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知识、能力,才能保证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效实施。如郭丽青(2016)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指出教师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认同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必要前提。[16]
  (三)学生角度
  在对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时,多数人是从宏观、理论的角度加以思考,少有人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考量。已有研究中吴昌松(2017)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培养学生兴趣是实现传统文化内容有效实施的大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晨读时间诵读国学经典,以及开展趣味活动三条具体的策略。[17]
  三、已有文献评析
  新课改以来,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对传统文化的呼吁,关于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的研究出现了热潮,但是,从研究现状来看,就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及其实施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只有一些论文和部分著作里面略有介绍。在已有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将传统文化内容等同于古诗词、古文或二者的简单相加,并认为改进古诗词教学、文言文的教学,就能够实现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效实施。其实,传统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除了传颂许久的诗词文赋,一字一词背后可能都蕴含着传统文化内容要素,当然也有研究者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较为全面的分析,但是大部分研究者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时,单从传统文化的内涵着眼,将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量统计,以此来说明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合理性,甚至以此为基来探讨教育教学策略。因此,从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而言,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内容的主要呈现形式,教材内容是否编排合理,不能就单一的教学目的或教学内容而论,而是应该将其放置于整个学科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下,即结合课程标准来对教材内容加以分析和解读,这样的分析结果才能有理有据,也才更具有实践价值。
  另外,关于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实施策略的问题,就研究结果来看,已有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总的来说对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纯理论研究,基于文献分析和经验总结提出了一些理论性的指导,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第二类虽然联系了教学实际,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但是提出的策略较为零散,不成体系,并且大部分都是針对普遍问题提出了表面上的解决办法。在以后的研究里,可以试着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对教材中需要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及对应内容需要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予以明晰,以此来为教师解读教材、组织传统文化内容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在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可以立足教材,结合真实的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提出系统且具体的策略,而非纲领性的、碎片化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EB/OL].http://www.moe.gov.cn/ srcsite/A26/s8001/201801/t20180115_324647.html.
  [2]邵紅梅.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36):77-79.
  [3]王君,邱瑰华.人教版高中《语文》助学系统传统文化模块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6,(07):42-44.
  [4]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6.
  [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223.
  [6]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136.
  [7]权俊良.新时期高中语文教材古代作品选文研究[D].苏州大学,2005.
  [8]柳生魁.高中语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64.
  [9]祝晶晶.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实践归结[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6):45.
  [10]刘晓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J].教育导刊,2006,(04):49-50.
  [11]张向荣.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时代教育,2016,(16):156.
  [12]朱丽锋.高中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5):13-14.
  [13]李彬.例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名著阅读的融合[J].语文建设,2017,(16):26-29.
  [14]贤冬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贯穿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5(10):20.
  [15]赵宇强.高中阶段汉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2):38-39.
  [16]郭丽青.浅议高中语文教师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J].知音励志,2016(22):238.
  [17]吴昌松.浅谈如何进行高中语文国学文化的渗透[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二)[C].2017:2.
其他文献
摘要:凡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它既有教育作用,也具有审美意义。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儿童文学是适合父母、孩子共同阅读的,并且由于年龄及阅历的不同,各自会产生不同的感悟。本文也将从不同的角度简述儿童文学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儿童文学;影响;家庭  一、儿童文学对孩子的影响  2.儿童文学如何影响孩子  (1)家庭阅读的重要意义。家庭是对儿童进行文学教育的重要环境。对儿童进行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当代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不再追求传统教学的理论授课,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练习的设计也格外重视。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再完美的理论应用在实践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错。所以,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练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可见必须注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有效性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其中对于中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样也越来越重视,在对中职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 CAD的兴趣不浓厚,因此,很多研究人员为了提高中职学生对于 CAD的兴趣,研究出一些可以提高学生兴趣的办法。本文主要讲述了在CAD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CAD;问题;方法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的,不但能够培养培养同学们练好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能够训练和开发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使学生们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是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和坚持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做了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训练;探究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训练和开发学生
期刊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一定的态度和体验。语言文字是思想和情感的产物,即能交流思想,又能传达情感。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思想的传承、情感的交流。本文从品析词句、培养语感、设置情境、以情激情四个方面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诱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关键词:阅读;语感;情境  学生美好情感的诱发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美好情感的诱发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源泉。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隨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我国的学前教育在管理体制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所以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分析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然后讨论出一些有效的措施,逐步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众所周知,教育改革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不是盲目地去改变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
期刊
摘要:在“永嘉文化”主题课程研发过程中,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应展开全面评价行为。本文,先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全面评价的功能。接着,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全面评价依据和全面评价的具体内容。最后,总结了全面评价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更好的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改进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表现出的问题,反思实践教学行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全面
期刊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娱乐化的教学形式可以构建较轻松、活泼、积极的学习氛围,对小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实施娱乐化教学也是教育部门较为提倡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适当以游戏的方式作为传授知识的纽带,使学生在游戏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娱乐化;教学;学生  (一)老师应该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娱乐化的精神面对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
期刊
摘要:节奏感培养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在音乐教育中,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血肉,那么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仅以小学中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为例,分析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提供几点教学手段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节奏感;培养  引言: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儿童的
期刊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中小学生们的课业压力也日益加重,加上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观念淡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减少,致使他们的体育素质呈下滑趋势。田径运动作为一种基础运动,一直是中学体育的教育重点,其能够有效地帮助同学们提高体育素质。学生的体育素质在田径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我们就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展开研究[1]。  关键词:田径教学;中学生体育;体育素质  引言: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