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心灵看太阳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回放】
  古今、春夏、朝夕间……太阳无时不有;山巅、海边、家院里……太阳无处不在;青春的心灵看太阳,看到光明、温暖,看到亮丽、生机,看到奉献,看到爱……
  请以“我在__________看太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命题透视】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单则材料和半命题的材料作文题型。参照苏州以往的中考作文题,这种半命题作文出现的频率比较少。从材料本身来说,作用与功能似乎从单一走向多元。不再是单一的提示语,也不是单一的评说材料,更不是单一的话题或主题渲染,而是多维度的,多功能的,有层次与变化。既是举例的,又是提示的;材料的性质既是生活的,又是情境的。特别是从价值导向上看,提倡写作从自然景观走向人性、人文,实现自然与人文的浑然和谐。
  形式上有所变化,价值导向上提倡融合,或许正是命题人的意图所在。
  【审题提示】
  1.材料是由三个分句构成的一个句群。第一句讲太阳无时不有;第二句讲太阳无处不在;第三句讲如何看太阳,可以看到什么样的太阳。材料围绕的中心是“看太阳”,那么我们所写的内容也就必须是写“看太阳”。写作的差别是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太阳。
  2.近五年,苏州中考命题的材料总是有省略号,2019年依然这样。材料中的三處省略号,应该是留给考生合理联想的地方。巧妙地运用好,能使你的选材、故事和思想内涵与众不同。
  3.阅读这则材料后,要明白,写作的关键句是最后一句话。一般人容易关注的是在何时、何地看太阳,往往忽略了用“青春的心灵”看太阳,是用青春、青年人的心理、视角、立场、凭借等看太阳。青春的心灵,充满着好奇和幻想;青春的心灵,播种着美丽和希望;青春的心灵,承载着感动和力量。一般人很容易看到太阳的“光明、温暖”,其实还有“亮丽、生机”,更有“奉献和爱”,甚至还有更多,因为那是在用“青春的心灵”“看太阳”。
  4.准确审读材料后,一定要记得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我们可以在横线上选择或时间或空间或方式,如“我在冬日里看太阳”“我在西湖看太阳”,也可以是其中两者相加,如“我在清晨的校园里看太阳”等。
  【写作陷阱】
  “我在__________看太阳”,一些同学很容易认为横线处就是补充表示空间的地点之类的内容,而让自己的命题变得非常普通,同时还束缚写作展示个性的自由挥洒。
  受“看太阳”三个字的引诱,写作的大多篇幅甚至写作的中心就很容易变成了“看太阳”的过程性描写,而忽略了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重要的是,不只是看到太阳的大小明亮之类,而要看到生机、奉献、爱之类的品质与精神,巧妙联想到与太阳的本质相似的人与事。
  特别要小心写作的劳而无功。写作若与具体的时、地、心灵没有必然性的关联,导致所写文字乃人所共知,相当于是正确而无意义和审美个性的空话或废话。
  【佳作点评】
  我在冬日里看太阳
  郭欢尹
  江南雪,轻素剪云端。
  冬日的清晨。
  枝丫边镶了一道银白,叶子上添了几点素色。
  我与奶奶坐在屋檐下,浅浅淡淡的阳光,几分温婉,几分宜人,轻柔地拂照着薄薄的雪层。
  冬天的太阳仿佛离得很远,没有了夏日的灼热,只是裹挟着寒意的温暖。
  四下里静得莫名,偶尔有摩托车或单车驶过的余音,冗长而悠远。
  雪化得极慢,由白渐渐变得剔透晶莹,最终化作水滴从屋顶滴落,织成密密的帘,太阳也在蒙蒙的雨帘后扑朔迷离,若隐若现。
  “雪化了。”奶奶说,话音里带点笑意。她平静如水的眉目里几多温情,水润而潮湿,阳光斑驳了渐老的容颜,此时此刻,极是温柔。
  宁静的午后。
  天空中几缕云丝舒展开合,太阳已升得极高极远,并不刺目,似是带了几许微醺的醉意,淡白的光晕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最终沉浸在纯净的天空中。
  奶奶举目一望便轻轻挂起了被褥,细细地晾晒拍打,纤尘飞舞,在暖阳里追逐缱绻。
  阳光照在奶奶的手背上,映亮了那双布满茧子的手上交杂纵横的纹理,或深或浅,或长或短,一笔一画勾勒了她的一生。
  那闪着银光的发梢,不知哪年的雪染了青丝,白了鬓角,白了流年。
  微风穿堂而过,飘起了衣袂与被角,清香扑面而来,我深深吸了一口,甜蜜而沉醉——是阳光的味道。
  黄昏,云山满目倚晚晴。
  绚烂的晚霞在西方绽放开来,晕染上大红大紫的颜色,却不染尘俗。太阳也褪去了淡白,一身火红,在邈远的天际里显得飘逸而梦幻,腾腾雾气之中似是如此不真切。就像这般定格在地平线上,在人们归来的喧嚣之中,连浮云也停止了流动。
  清新的空气里,染了一层素淡的温煦。暗香浮动间,我看见厨房里奶奶的身影。她逆着光,夕阳的金辉描摹出柔和而慈祥的轮廓,面目笼罩在暗影之中,看不清,亦看不透。
  一抹残红浅照,似是倾诉着多少岁月的孤寂与怅然。
  厨房里响起了熟悉的饭菜翻炒的声音,亲切温馨,一响便是十多年的光景。饭菜的味道从窗缝间透了过来,冷风一卷,失了温热,余了香气,淳朴无华,却是冬日里最令人动容的温暖。
  回眸再望,斜阳依旧,泛着红晕,流云轻挽,迸发着最后的光华。炊烟起,夕阳残,落日余晖里渐渐模糊了她的笑意。
  【点评】
  作者围绕“冬日里看太阳”来构思行文,分“早晨”“中午”“晚上”三个时间点来看太阳,让文章的时空维度特别清晰。更为精妙的是文章除了写时空里的“太阳”,还写了时光中的“奶奶”。这样文章就有了两条线索:明线“看太阳”,暗线“看奶奶”。这样的构思写作,是一次向生命深处的漫溯。吻合命题意图,深契材料旨意,洵为不可多得的上佳之作。   【佳作点评】
  我在夜晚看太阳
  郭欢尹
  台上的茶早已凉透,失了清香,一杯下肚,心肠俱冷。
  落日一点点西沉,缄默之中,绚丽的晚霞逐渐淡去,时间最终模糊了太阳的轮廓。黑暗侵蚀光明,心口蔓延着沉闷而无力的窒息感。
  天又黑了,肃然无味,周而复始。
  有些东西随着光阴的流逝渐渐朦胧,有些回忆却随着时光的荏苒渐渐清晰。记忆里的爷爷,好像总是一杯茶、一盘棋。从早晨到下午,从午后到黄昏,杯中的茶是碧绿而清澈的,翠色的茶叶在水里沉浮不定,翻转流连。很多时候,袅袅的茶香飘飘渺渺,温润里含着清苦,清苦里藏着甘甜,氤氲了这个老人的一生,似乎残局中,他一个人的对弈也变得看不清晰。我也曾尝过那杯茶,苦而涩,便囫囵吞了下去,嘴里还留有一缕渺远的香。爷爷笑了,笑得沧桑而久远,笑起了层层的褶皱。
  “小孩子不会喝的。”他说。
  诚然,我喝不懂。曾经不懂,现在亦是。岁月常相似,流年尽相催,月明依旧人不复。
  墨黑之中有一弯残月在云层后扑朔迷离,几点星辰在亘古的孤寂中闪闪烁烁。而曾经磅礴的烈日,如今已不见踪迹。空寂的夜空,好像那个老人在逝世之前空洞的眼眸,再不复阳光的温暖。哪里有太阳,何处有阳光?
  微风袭来,树影婆娑,发丝随之飘扬。终于,清风卷去了云层,月亮露出真颜,圣洁而美好,散发着耀眼的清辉。这凉如水的月色,一泻千里,静谧了多少人的梦乡,虚无缥缈,却又真真切切。
  我微怔。月光明了心头,亮了眸间。这温润如玉的柔光不就是阳光吗?月光是太阳的残影。阳光划破苍茫的宇宙,映亮了月,也温暖了人间。而此时的太阳并未真正匿入黑暗,不过是在地球的另一面,散发着光与热,它从未消失,只是一面之隔,人们不曾看见罢了。月光轻柔缱绻,如一汪淡水,亦是那清浅的回忆,似一朵白莲微绽,晶莹似雪,柔如凝脂。
  如今那块棋盘边空无一人,棋类杂志却仍然由邮局一本本地寄来,我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仿佛那人从未离去。我拿起茶杯,抿了口热茶,依旧是那样的苦涩,只是多了些什么。我奉上虔诚的思念,就如人们静静地期盼着黎明的太阳,也许,他逝去了,犹在。
  又斟上一杯热茶,呷着清香,一杯下肚,心肠回暖。
  【点评】
  这是一篇特别富有创意的佳作。夜晚哪里有太阳可看,似乎违背常情常识;明明题目让你“看太阳”,偏偏去看月亮,这几乎是不把题目放眼里。但我们真正欣赏完文章后,便会恍然大悟,情不能已。我们太佩服这个触觉敏锐、情感细腻、写作腾挪跌宕且有生命智慧的作者了。借温润如玉的月华来写夜晚的太阳,又借夜晚的太阳来写逝去的爷爷、爷孙之间的情与爱,借轻柔缱绻的月光来写爷孙之间晶莹似雪、柔如凝脂般绵长的回忆,借助优美诗意的语言,低回婉转地吟唱了一曲独特别致的怀想爷爷的爱之歌。
  【备考演练】
  生活不会让味道缺席。
  丰盛有味的菜肴,给人口与胃的满足;动人有味的诗画,给人生命与审美的愉悦……
  假如是一段特殊的日子,一段特别的时光呢?是不是也会让你无法忘怀、回味無穷?
  请以“时光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可以自定,但要富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陈芳: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初中语文学科发展示范中心领衔人,“莫愁家庭教育”名师名家工作室专家成员。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天真地认为,“长大”就是年龄达到18岁,长成大哥哥大姐姐、爸爸妈妈那样。但是在那一天,我突然领悟到“长大”的真正含义。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妈妈要上夜班,爸爸很晚才能回家。当我得知这个消息后,眼泪都要哭干了。妈妈哄我说:“爸爸一会儿就回来了,不哭啦。明天早上,我手机给你玩,好不好?再哭就要变成花猫了!”对手机的渴望让我停止了哭闹,可是想着即将一个人留在家里,我就跟在妈妈身后
期刊
校园,是一个人的精神发源地  我的家乡在莽莽苍苍的黄淮平原伏牛山下。淮河的支流汝河、湛河在我的村庄附近交汇而注入沙河,沙河蜿蜒奔流,再与淮河会师,就成为巍然矗立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庞大水系了。  家乡的小学就在汝河大堤之下,是一幽静方正的近乎农家四合院的所在,校园门前有着幽深壕沟的寨墙,有着繁盛驳杂的各种植物,一年四季,葳蕤绸密,蓬蓬勃勃。校园西侧是操场,是我们做操、上体育课的地方。教室分布在校园东
期刊
展潇在一阵低沉且富有磁性的男声中睁开双眼,春日的阳光很和煦,正柔柔地洒在她的脸上。她抬手摸摸脑后的芯片,家庭管家的声音在空中响起:“今日天气晴,东南风3-4级……宜出游,保持好心情……”  展潇心满意足地感慨科技改变生活,带来便利也带来好心情。  (植入芯片的主人公睁开双眼后的第一次所见、所闻和所感。)  坐上出租车,司机是人类,价钱贵些,但至少比机器人有人情味。展潇还未开口,司机便一个油门踩到底
期刊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良渚第二中学沧浪文学社得名于《楚辞》中的名句。2004年底,沧浪文学社正式成立,编印的第一期《沧浪》受到教师以及同学们的欢迎。多年来,文学社始终坚持以“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文学爱好者的写作能力”为宗旨,广泛挖掘新时代校园文学新秀,给所有热爱文学、热爱生活与美的学生提供文学创作的广阔天地。  文学社成立之初,报名火热,经过筛选,
期刊
【文题回放】  镜头,摄入人事物景,定格瞬间永恒。镜头,展现自然风光,记录人生旅程,镌刻时代印记,呈现社会百态……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命题透视】  这是2020届江苏各大市最近的高考模拟考试作文题,南通习惯上称之为2.5模,即在二模与三模之间的一次模拟考试。  认真分析本届高考备考的南通方阵的作文模拟题,我们会发现:一是在材
期刊
林徽因说:“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的花无名地展开。”下了晚自习,走在路上,风像刀子一样。我裹紧了风衣,快步走着,脚边碎了一地的落叶。恍惚间觉得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嗯,对了,是距离中考100天的时候。那时也是这么冷,空气却沉闷得可怕,所有人心中都充斥着或多或少的焦虑,每天不停地刷题改错、改错刷题。  一个同往常一样的晚上,因为问题目出来的晚了些,我与大队在空无一人的偌大校园中漫步,全身充满说不
期刊
我时常想起许志英老师。在我的一生中,大概不会再遇见像他这样的先生了。  2007年农历八月初四,许先生走了。这一天,距他爱人的去世整整七个月。  我第一次去拜访许志英先生,是1992年的夏天。我是从乡下来的民工,他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的主任,有名的教授。我写了几篇拙劣的文章,请他指教。  师母打开门,对素昧平生的我说:“来啦。”像招呼回家的孩子一样,招呼我进去。先生问明来意,接过我的稿件,坐到书桌前,
期刊
杭城的夏天是跟着满池的荷花走来的。一只小舟,一柄莲叶伞,只开了半盏的莲,新鲜采摘的莲蓬和将落不落的雨滴,构成我心中最美的印象杭城。  “我是從遗憾开始的。”  对于杭州的记忆,源自7岁时的西子湖畔。  夏天的夜晚下了很大的雨,雨点在水面怒吼,亭子之下挤满了避雨的行人。卖伞的阿婆披着雨衣,推着小车,有些匆忙地踏进亭子。在湖畔游荡了一天本就疲倦,大雨淋过,大家都狼狈。雨伞供不应求,兜售一空。阿婆拉过小
期刊
我和范扬是老朋友了,彼此相处了十几年,接触比较频繁。我常去他家走动,看他作画,与其聊天,谈绘画,谈艺术,也谈当代画坛的一些作品和艺术家。我为范扬写过几篇评论文章,他因之常挂在嘴上。空闲的时候,范扬也到我家,当场画一些作品赠我。  看范扬作画,第一个感觉是随意,第二个感觉是一遍过。一笔在手,蘸墨随意挥洒,枯涩浓淡,自由奔走,片刻之间,满纸烟云,一幅山水便呈现在面前。他画写意花鸟,心态最为放松,涂涂抹
期刊
能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于我而言,写作像摄影,我不太愛写世态炎凉,所以我笔下的故事大多以欢喜结尾。我渴望成为钟情于美好瞬间的纸上摄影师,这是我对文字的温柔。  写作需要故事,那些自己的、家人的、陌生人的故事,都值得我们仔细聆听并记录。歌曲评论中的故事,微博、贴吧的留言,都是我写作的素材来源。我钟爱短篇,那些精练的文字浓缩了整篇故事的内涵,寥寥数百字,却总让我思绪万千,回味良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