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机理及有效性检验

来源 :统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uieui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广义Bonferroni曲线测度社会包容度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一元并行多重中介模型、FY分解方法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理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存在明显的边际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财富渠道和创新渠道显现,金融渠道传导作用有限;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贡献度总体上升,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贡献率增长最快.究其原因,地区人均GDP、城镇化率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区域差异,使得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效能存在明显的区制转换效应.本文可为数字普惠金融政策提供量化分析,也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效能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在构建土地确权、偏向性技术变革与产业结构转型关系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集中的村庄和家庭层面数据,实证检验土地确权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以及基于要素偏向性技术变革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土地确权有利于提升农业劳均产出、降低农业劳动密集度、增加农户非农劳动时间,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体现为农业机械化的劳动增强型技术变革是土地确权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渠道.通过工具变量回归、PSM方法、替换被解释变量和增加控制变量识别验证,上述结
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广泛开展国际金融合作是实现经济外循环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依据广义的金融合作内涵,从货币互换、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基础设施五个方面,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金融合作公因子,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指数,结果表明金融合作的强度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其次,采用2009—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面板数据,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及系统GMM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合作通过技术进步与产业转移两个渠道促进沿线国家产业
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家庭地位越高就会越幸福.然而,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有序响应模型和条件混合过程法,研究发现女性拥有更多家庭事务决策权未必能改善其幸福感.分样本回归显示,对于受教育少以及受强外部传统文化规范约束的女性群体,家庭决策权对其幸福感的负向影响尤为显著.这一发现,对将来关于个体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即只有把外部文化规范等社会背景考虑进来,家庭决策者身份的幸福效应方向才能最终确认.此外,本文关于传统文化规范力量仍然主导着女性幸福感的发现,也为政府部门制定致力于赋权女性的政策提供了论证
运用“VHSD-EM”模型对中国沿海地区2013—2019年沿海地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然后采用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算法和偏效应模型揭示了数字经济对中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具体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不同地区及海洋产业子系统内部都存在发展上的不均衡,其中上海、广东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迅速增长趋势,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对较高;(3)数字经济能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但是这种影响大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7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有效性、影响机制和"两难问题".结果发现:市场型环境政策有效且存在跨界减排效应,即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降低本地碳排放,其碳减排效应逐年增强,而且同期本地碳交易政策实施可以形成邻地示范效应,推动相邻地区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地区技术水平,推动地区绿色技术发展,实现地区碳减排,且当前阶段能源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效应最强,约占总体减排效应的
老龄人口死亡率建模和预测是长寿风险度量和养老金风险管理的基础.在我国,退休年龄及以上老龄人口死亡数据稀少,随机波动大,构建能够捕捉老龄人口死亡率随性别、年龄和时间变动的动态预测模型成为难题.本文采用Logistic两人口死亡率模型研究我国老龄人口死亡率的建模与预测.首先,运用死亡率数据质量较好的我国台湾地区数据,对模型结构进行选择,并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和预测性能.其次,基于我国大陆地区死亡率数据对模型结构进行二次验证和选择,应用所选模型对大陆地区老龄死亡率进行建模和预测.结果显示,对于我国男女老龄死亡率的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