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老龄人口死亡率建模和预测是长寿风险度量和养老金风险管理的基础.在我国,退休年龄及以上老龄人口死亡数据稀少,随机波动大,构建能够捕捉老龄人口死亡率随性别、年龄和时间变动的动态预测模型成为难题.本文采用Logistic两人口死亡率模型研究我国老龄人口死亡率的建模与预测.首先,运用死亡率数据质量较好的我国台湾地区数据,对模型结构进行选择,并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和预测性能.其次,基于我国大陆地区死亡率数据对模型结构进行二次验证和选择,应用所选模型对大陆地区老龄死亡率进行建模和预测.结果显示,对于我国男女老龄死亡率的拟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基金项目】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的健康老龄化体系优化研究"(20JZD0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20AZD0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龄人口死亡率建模和预测是长寿风险度量和养老金风险管理的基础.在我国,退休年龄及以上老龄人口死亡数据稀少,随机波动大,构建能够捕捉老龄人口死亡率随性别、年龄和时间变动的动态预测模型成为难题.本文采用Logistic两人口死亡率模型研究我国老龄人口死亡率的建模与预测.首先,运用死亡率数据质量较好的我国台湾地区数据,对模型结构进行选择,并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和预测性能.其次,基于我国大陆地区死亡率数据对模型结构进行二次验证和选择,应用所选模型对大陆地区老龄死亡率进行建模和预测.结果显示,对于我国男女老龄死亡率的拟合和预测,Logistic两人口模型均优于单人口CBD模型.最后,运用Logistic两人口死亡率模型对死亡率在年龄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外推和预测,计算出时期和队列老龄人口分年龄的预期余寿,为养老金精算评估和长寿风险分析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经济形态快速发展,全面评估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信息化基础、互联网融合、数字化人才与数字技术产出四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且该结论具有很好的稳健性.分位数回归表明,数字经济在低分位数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且显著性强,在高分位数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且显著性弱.由面板门限模型回归结果可知,数字
本文在构建土地确权、偏向性技术变革与产业结构转型关系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集中的村庄和家庭层面数据,实证检验土地确权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以及基于要素偏向性技术变革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土地确权有利于提升农业劳均产出、降低农业劳动密集度、增加农户非农劳动时间,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体现为农业机械化的劳动增强型技术变革是土地确权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渠道.通过工具变量回归、PSM方法、替换被解释变量和增加控制变量识别验证,上述结
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广泛开展国际金融合作是实现经济外循环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依据广义的金融合作内涵,从货币互换、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基础设施五个方面,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金融合作公因子,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指数,结果表明金融合作的强度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其次,采用2009—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面板数据,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及系统GMM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合作通过技术进步与产业转移两个渠道促进沿线国家产业
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家庭地位越高就会越幸福.然而,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有序响应模型和条件混合过程法,研究发现女性拥有更多家庭事务决策权未必能改善其幸福感.分样本回归显示,对于受教育少以及受强外部传统文化规范约束的女性群体,家庭决策权对其幸福感的负向影响尤为显著.这一发现,对将来关于个体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即只有把外部文化规范等社会背景考虑进来,家庭决策者身份的幸福效应方向才能最终确认.此外,本文关于传统文化规范力量仍然主导着女性幸福感的发现,也为政府部门制定致力于赋权女性的政策提供了论证
运用“VHSD-EM”模型对中国沿海地区2013—2019年沿海地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然后采用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算法和偏效应模型揭示了数字经济对中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具体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不同地区及海洋产业子系统内部都存在发展上的不均衡,其中上海、广东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迅速增长趋势,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对较高;(3)数字经济能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但是这种影响大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7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有效性、影响机制和"两难问题".结果发现:市场型环境政策有效且存在跨界减排效应,即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降低本地碳排放,其碳减排效应逐年增强,而且同期本地碳交易政策实施可以形成邻地示范效应,推动相邻地区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地区技术水平,推动地区绿色技术发展,实现地区碳减排,且当前阶段能源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效应最强,约占总体减排效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