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载体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e_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日午后,连阳光都比平时柔和了一些。
  就在这么一个不被人打扰、也不想去打扰人的下午,我听着歌,看着电脑屏幕上跳跃的画面,渐渐联想起那些由光影构筑的青春岁月……
  台北交换
  一直是那么关注和向往台北。
  自然而然,《第36个故事》这部电影就进入了我的视野。
  这是一个关于咖啡馆的故事,听着确实不是什么新鲜题材,不过,贯穿整部电影的“以物易物”这一概念还是挺特别的——毕竟,多年前人们就抛弃了物物交换,转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这部电影像在“翻古”,但又不完全如此,因为在电影中,一首歌、一个故事或是一次体力劳动都可以作为“以物易物”的对象——这显然扩充了交换的含义,也给故事的延续作了铺垫。
  这个故事总的来说清淡、简单,少有跌宕,恰如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咖啡馆喝一杯咖啡般随性、惬意。就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一个毫不费力便能完全领会的故事,以一种优雅的方式,呈现给了观众。
  开场时展示的咖啡制作的种种细节,咖啡馆客人讲述故事时所展现的台北景致,主人公之一蔷儿骑着单车在林阴道中穿梭的场景……诸如此类的唯美画面给这部电影增色不少,更为其抹上了浓重的文艺色彩。电影中,母女三人在洗脚店、理发店、小吃店、计程车里的交谈也都十分耐人寻味,极富生活气息又不乏文艺气质。
  雷光夏为这部电影量身打造的配乐更是点睛之笔。重温电影时,我甚至有关掉电脑屏幕、直接聆听背景音乐的冲动。
  一个选择读书的姐姐朵儿,一个选择旅行的妹妹蔷儿,最终也把这样的选择进行了交换,这也许恰恰是老天在冥冥之中的安排吧!
  当你准备与他人交换某物时,是否确定自己拿出来交换的物品是优质的?如果不是,会不会失去下次交换的资格呢?当然,每个人都希望通过一次次交换,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好,越来越接近自己所愿。看完这部电影,我忍不住想:我拿出真心,是否能换来别人同样的、甚至更真的心呢?
  美好与残酷
  《东京爱情故事》想必是众多人心目中的经典之作,对我来说也不例外。
  初中时看这部连续剧,我为之流泪——如今说来有些难以想象,但就是那么真实地发生过。
  我对于爱情最初的认识,也是源自于这部连续剧。那时年纪尚小,我懵懂地意识到:爱情会让人伤痛,尽管过程很美。慢慢长大一些,经历的事情更多,再回过头去看这部连续剧,却认为完治与莉香的爱情已足够美好了。
  爱情,如果都能如《东京爱情故事》里那般单纯、美好,即使最后只得放弃和分离,其过程也是享受的、幸福的。不过,现实生活中,似乎却是残酷了很多。
  或许,如此美丽的爱情只在这样的故事中,才能找到吧!
  青春日历
  与一部电影的缘分有时是没有征兆的。
  某天,我在音像行漫无目的地翻找DVD,兜了一圈,走到碟架另一边,一张天蓝色封面的影碟吸引了我,取来细看,发现是一部台湾电影,便毫不犹豫地买下来——这便是我与电影《九降风》的相遇经历。
  不得不说,清新的画面和充满青春气息的情节,是大多数台湾电影中最闪亮的部分,这部《九降风》也是如此。看着电影里那七个男生,我不免心生艳羡——他们,可以畅快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一帮讲义气的朋友,紧紧围绕,为彼此遮风挡雨……这样张扬的年少,这样炽热的兄弟情谊,此生怕是不能奢求太多。
  果然,当电影里唱起那首《蓝色蝴蝶》,曲终人散,七个男生也要分道扬镳,他们的命运从此不再交叠。这不由得让我回想起大学毕业吃散伙饭时,大家压抑不住离愁别绪、泪水疯狂涌出的场面……而在这之前,我们好像从未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只顾纵情地嬉笑怒骂,挥霍大好青春。从此以后,曾经的疯狂、欢愉、哀伤、憎恶……都被搁置在青春纪念册里,被尘土掩埋。这便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路,而我们都走到了下一站。
  这样一部电影,展现了七个男生的青春足迹,也把许许多多人的青春日历轻轻翻开,里面一滴如阳光般温暖的眼泪正熠熠生辉。
  别人都说他们会分开
  无印良品,这是一个完整伴随我度过了青春期的组合。
  清楚地记得,高三时,我中午一边做数学习题,一边听《珍重》这张专辑的情景。那时,教室里格外明亮,中午只有几个同学在看书。我坐在靠窗的位子上,拿着AIWA卡带机,听着那些悠扬而伤感的歌曲,心潮起伏。
  也记得高中毕业的暑假,光良拿着他的专辑《第一次》来长沙宣传,我特别乘计程车,在商场买了一张CD,再匆匆赶往签售现场,拿给光良本人签名。之后,当品冠拿着他的专辑《疼你的责任》来长沙,我又一次买下对当时的我来说算得上昂贵的CD,跑到阿波罗商业广场,去参加他的签售会。这便是我仅有的两次疯狂追星的举动,足以表明他们的歌声给我带来的感动之深。
  《珍重》这张专辑是无印良品所有金曲的集合,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那首《别人都说我们会分开》。是啊,他们就这么分开了,固然他们如今都有了新的发展,但我依然觉得,如果他们还在一起唱歌的话,才称得上“完美”。
  或许,人生中的不完美实在太多——不,应该说,完美的事物难以呈现;即使得以呈现,也格外短暂吧……
其他文献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摇啊摇,  外婆叫我好宝宝。  这是一首古老而美丽的童谣。外婆家是童年美丽的象征,它像童话世界一样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乡野情趣,充满了人间的真爱。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要数外婆家的小竹园。  我的外婆家是一个离镇三公里外的美丽的水乡小村,它被河湖港汉包围。每一次跟妈妈坐着外婆摇的小船,欺乃声声地摇出小镇,穿过浩瀚的南湖,拐入像蜘蛛网一样的河道,七转八弯。沿河两岸的柳条婀
(一)  我以为这是个梦,但爸爸确实拉着我和雅公主的手在狂奔。耳畔,风“呼呼”作响。我们已经跑出美善村五里远了吧!我不停地喘气,丝毫不敢放慢速度。  身后已听不到恶人追击的声音。那些恶人的方言太难听了,像是拉卷闸门时发出的摩擦声,时尖时闷,语速又很快,原本低低的声音一下子就能拉得好高,加上他们手里晃动着尖刀,让人不寒而栗,两腿直哆嗦。  前面是一个小磨坊,爸爸把我们领了进去,我们这才歇下来,全身都
一眨眼,已习惯了“2”字打头的年纪。再过几天,又要新添一岁。常常在这样的节骨眼儿上,想起电影《立春》里的台词:“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似的。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儿都过去,根本什么也没发生……”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高一。此去经年,我早已远离了少年韩寒的年纪,那样的青葱岁月不会再来,而中年王彩玲的年龄,似乎已伏在不远处默默等候。  少年韩寒何
早晨的雁荡山十分美丽。进入景区,一块巨大的岩石屹立在道路边上,既像一只咆哮的巨熊,又像一只“叽叽喳喳”的麻雀,所以它叫做巨熊岩,又叫做麻雀岩。那儿还有一座山峰,因为像一双大手合在一起,十分神奇,所以叫做合掌峰。  往里走,一条硕大的瀑布呈现在眼前,这就是大龙湫!水雾为大龙湫瀑布披上一层青蓝色的面纱,它清澈极了,就连水里的小石子都看得一清二楚。太阳又为大龙湫瀑布织出一条七色的连衣裙——彩虹,它让大龙
——她是不是被什么又蛰了一下?    “剪短过的发,逃离过的家,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记忆中,果子眯着眼睛,在那个最冷的冬季将这句话写在白纸上,递给我看,然后她轻轻地问我:“勇气呀勇气,我们会不会各自奔天涯?”那时的我没办法回答,于是哈着白气说:“风声太大,我听不见。”于是,她摇了摇头,没有再说话,她脸上忧伤的表情,到现在还残留在我心里,像吹皱的湖水,无法抹平。  那时的我们把什么都看得很美
有一年夏天,我因为一连打出九个水漂而一夜闻名山寨。  那是一个鸟语花香的日子,出了大大的太阳。娘说:“今天就不要扯猪草了,把被单衣服背到小溪里洗了。”于是,我邀上寨子里的姐妹,背一背篓花花绿绿的被单衣服,下到小溪里。  小溪流水的声音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咚!咚!咚……”的棒槌声和欢笑声,寨子里的大人们都说“洗衣无巧,只要捶得好”。有时,我们也会用手中的棒槌、衣物挑起水花,抛向对方。我们把洗干净的被单
春天里,正是插秧农忙的时节,我知道,远村的那个女人,不会到老祖山来;夏天里,正是收割农忙的时节,我知道,远村的那个女人,不会到老祖山来;秋天里,还是收割农忙的时节,我知道,远村的那个女人,不会到老祖山来。这个女人,是打爆米花的。冬天,一场大雪之后,整个村庄银装素裹,安静得只能听到鸟叫声,鸟儿们立在枝头,不畏严寒,用翅膀抚摸白色的天空。这时候,她才会出现,肩上挑着一个黑不溜秋的铁家伙,像巨大的纺锤。
看罢《钢的琴》这部电影,觉得用“真诚”这个词来形容它最为贴切,它真诚地展现了我们普通却又让人感到无奈的生活,看完后觉得是借着一部电影走过了一小段路程,看到了之前未曾见过的风景。  《钢的琴》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主人公陈桂林是重工业城市里一个普通钢厂的下岗工人,他在下岗后组建了一支乐队,乐队经常在各种婚丧嫁娶场合中演出。陈桂林的妻子对这种过于平淡的生活十分不满,她想跟陈桂林离婚,选择
亲爱的萧萍:  今天看到你发来的照片,你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阳光中陶醉,让我想起美国画家怀斯 的画。你走进异国风情才半年,已经融入其中,让我欣喜。  我上网搜搜德克萨斯州的资料,我能想象出来那里的阳光和植物是何等温热,即使在冬天,天也是那么的湛蓝!美国是我喜爱的国度之一,我喜欢这个年轻国家的未来意识,和我们国家格外重视历史文化相反,美国提供给我们很多前瞻性的眺望——无论电影还是别的呈现,美国人常常带
出生在一片被湘水润泽、濡染着楚地遗风的土地,我却时常感到惶恐,原因在于我不会说方言。  小时候我觉得方言土气,便赌气闭口不说,只常常听着,倒也能聽得懂几句。等到长大了,我竟有些失落,原来我像个异乡人。  这种情形发生得太多了:菜市场里,我说着一口普通话,卖菜的大娘听得一愣一愣,我常常张嘴也不是,闭嘴也不是;过年回老家,家里人热热闹闹围一桌,伯伯们说着方言,我却云里雾里,尴尬万分……  让我惊讶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