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101岁 三次退休竞“落空”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vv9vv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震,湖南平江人,1914年10月生,1930年7月参加工农红军,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张震在近70年的戎马生涯中,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70高龄以后三次退休竞被重用,更成为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副总参谋长到国防大学校长
  1985年3月9日,中央军委调整总参谋部的领导班子,免去了张震的副总参谋长职务。此时,张震已是70开外的人了。所以,对于组织上的这一安排,张震早有心理准备,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光阴似箭催人老,现已鬓发如霜也”,“这次调整有利于今后工作开展,年轻人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接受新事物快”。相濡以沫45载的夫人马龄松更是高兴,说:“过去你忙,今后我们可有时间聊天了。”
  此时,中央军委正在紧张地拟订减少军队员额100万的方案。因为之前张震在总参时参与了这项工作,有些会议还通知他参加。一次会议后,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将张震留下,问他对合并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组建一所国防大学,有什么意见。
  张震当即就表示:完全赞成。4月3日下午,杨尚昆约张震谈话,并明确地对他说:“筹建国防大学这件事,由你负责,怎么样?”张震听后,感到有些突然,根本没有想到军委会把这一重任交给自己。因为三大学院的主要领导都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特别是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萧克和政治学院院长兼政委刘志坚,资历更老一些,威望也更高一些。于是,张震向杨尚昆建议:“最好由萧克或刘志坚来负责筹建国防大学,他们一定会比我搞得好。”杨尚昆接过张震的话说:“他们两位的能力是很强,但目前都在学院任职。让他们负责筹建,恐怕工作中会有一些不便,而且年龄也稍大一些。我看,还是你比较合适。”
  张震曾经在南京军事学院工作了12年,“文革”中吃了不少苦,对院校工作,既有很深的感情,也留下了不小的“伤痕”,内心是不愿意再到学校工作的。但转念一想,杨副主席只是说要自己负责筹建,又没有说还要到学校去任职,觉得也不便推辞。于是就表示说:“就算是发挥‘余热’吧。”
  后来,他与杨得志聊起此事,杨得志笑称:“你这是‘下马’不‘解甲’啊。”
  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召开,张震出席了这次会议。为了进一步实现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在这次会议上,64名年龄较大的中央委员会成员退出了中央委员会,56名老同志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张震就是其中之一,用当时的话来讲,叫做退居二线。张震想,完成了国防大学筹建任务以后,就可以退下来休息了。第一线的工作,还是应该由年轻一些的同志去干为好。于是,张震向军委领导反映了自己的考虑,但军委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11月3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发布了国防大学领导班子配备的命令。张震任校长,李德生任政治委员。
  从国防大学校长到兼任政委、校党委书记
  1986年1月15日上午,国防大学成立大会召开。成立大会由李德生主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致了热情洋溢的贺词。杨尚昆代表中央军委发表重要讲话。
  杨尚昆讲话后,代表中央军委向国防大学授军旗。张震代表国防大学接旗,他正步向前,行完庄严的军礼后,双手接过军旗,高高举起,向全校教职员工展示。此时,作为一个年逾古稀的老兵,张震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将士高举军旗,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今天,军委把军旗授予了国防大学,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国防大学的信任和厚望。
  随后,张震代表全校教职员工讲话,表示一定要继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发扬我军办院校的好经验,坚持改革创新,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1985】139号文件精神,努力造就国防现代化的新型人才,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的光荣任务,为八一军旗增添新的光彩。
  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时,张震、李德生和洪学智、刘华清等17位同志一起被授予上将军衔。
  1990年4月,中央军委调整全军各大单位领导班子,早已超龄服役的张震又一次做好了退休的准备。在调整国防大学领导班子时,李德生政委退出了一线领导岗位。在李德生退居二线时,张震曾向中央军委提出:“我们是一起来的,我还比他大一两岁,要下就一块下吧。”
  最后,军委考虑到国防大学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张震的身体状况比较好,决定要张震继续留任,并兼任政治委员,同时担任校党委书记。就这样,76岁的张震成为当时全军大军区正职领导干部年龄最大的一员,也是年龄最大的现役上将。
  从国防大学校党委书记到中央军委副主席
  1992年,张震78岁,已近古人所称的“杖朝”之年,他早有退休的思想准备。在当年4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张震就表示,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参加军委的会议了,并就平时考虑到的有关军队建设的战略指导、体制编制、教育训练等方面的问题,敞开心扉谈了自己的思考。随后,张震又向军委领导同志写了正式的书面报告,建议派一个合适的同志来接替自己的工作。
  就在张震再次准备退休的时候,9月中旬的一天,一位同志来传达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中央根据小平同志的建议,考虑在党的十四大时,要张震参加军委领导工作。
  这个决定对张震来讲,太突然了,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他一个晚上辗转反侧,没有睡好觉。张震深知这副担子的分量,衡量一下自己,文化水平不高,高科技知识贫乏,也缺乏指挥现代战争的经验,特别是年龄大了,在全军在职干部中是数一数二的,恐怕难当此重任。但同时他又想,党和国家正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时刻,能否保持军队的稳定是党和国家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在党和军队需要自己的时候,应当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
  10月6日,邓小平给中央政治局写信,谈到对中央军委人事安排的意见:“今后主要由刘华清、张震两位同志在江泽民同志领导下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据我了解,刘华清、张震同志最熟悉军队。将来挑选接班人的工作,需要熟悉军队的人来承担责任。”邓小平在信中特别指出,“军队要保持团结一致,保持老红军的本色,这点十分重要。”中央政治局完全同意邓小平的意见。   10月12日至18日,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张震又重新回到中央委员会的行列,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0月19日,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决定刘华清和张震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协助江泽民主席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同时确定迟浩田、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为中央军委委员。这样,组成了新一届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10月20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和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党的十四大代表。当他走到张震面前时,突然停住脚步,紧紧拉着张震的手,亲切询问张震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张震激动地回答说今年已经78岁了。邓小平欣慰地说:“你比我小10岁,还可以干一届。”并嘱咐张震一定要协助江泽民同志,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军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好、建设好,保证各级领导权要掌握在忠于党的路线的同志手中。
  就这样,张震作为一名老战士,按照邓小平的嘱托,在以后的几年岁月里,恪尽职守,和军委其他同志一道,度过了党和国家、军队的这样一段重要历史时期。
  张震到军委工作时,邓小平对他讲,可以干一届。但就是这一届,能不能干得下来,他心里也没有多大把握,毕竟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张震的家乡有句老话,叫做“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到了这个年纪,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出问题。他曾想过,最好在党的两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间,军委适时增补几位相对年轻的同志,有利于新老交替和军委领导稳定。后来,江泽民告诉张震,中央也有这个考虑。
  1995年9月,经过充分酝酿,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增补张万年、迟浩田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进一步加强了军委的领导力量。同时,也使十五大的军委人事安排有了基础,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五届一中全会确定组成以江泽民为主席的新一届中央军事委员会,张万年、迟浩田继续担任军委副主席。
  9月19日晚,军委召开了全军各大单位领导同志会议。张震表示完全拥护十五大作出的各项决定,完全拥护新组成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他衷心感谢同志们对自己过去工作的支持,坦诚地表示:“作为一名老战士、老党员,在人民军队里战斗、工作了一辈子,目前在全军在职干部中,是年龄最大的。我感谢党和军队对我的信任,但以如此高龄还在岗位上工作,不利于新生力量成长,不利于军队长远建设。我现在退出了现役,成为一名退休老人,心里非常高兴。我与人民军队生死与共,对军队怀有深厚的感情,虽然退休了,仍将继续努力学习,关注党和国家的事业,关心军队的进步与发展。”
  至此,张震68年的军旅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其他文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裴周玉将军离休后,一方面坚持强身健体,一方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再立新功。特别是近几年,他不能行走,坐在轮椅上参加全军老将军老军人的书画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军队先进文化。  万里长征,历尽辛苦  1912年12月,裴周玉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1930年5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从江西返回平江,17岁的裴周玉和同乡80多名青壮年报名参加了红军。  在中央苏区第一
期刊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井冈星火长征途驱寇逐蒋抗强敌功高贺百岁,红色传承身践行克己除私护党誉德美祝长寿。”一寿联,就是百岁老将军王茂全一生的写照。那么,这个中国革命的活字典在其生涯中,究竟遇到了哪些令其难忘的事件呢?  飞夺泸定桥的英雄排长  王茂全1911年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瓦桥村,早年受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火燎原之势的影响,1930年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期刊
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文革”后的中国不止是百废待兴,还存在着许多其它问题,当时的局面是,“四人帮”造成“余毒”尚存。  1977年8月,中央召开科教工作座谈会。邓小平在会议筹备时表示自己“有时间尽量来”,而事实上每天都来了,在座谈会一开始,邓小平就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从科研和教育着手。他自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表示“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会开完后,有人写诗说,“万方晴朗宇宙明”。长久以来积压的各种
期刊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战争年代,他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新中国成立后,他是第一批少将,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胡继成将军一直有一个心愿——回到安徽老家去看看。2010年,他的女儿为他写了一本书,记录了将军峥嵘传奇的一生。  严格父亲  胡继成的年龄大了,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病时常来袭,医院便成了他晚年生活的另一个家。病床前,六个孝顺的儿女每天都来探望,悉心照顾老父亲。儿女们穿着非常朴素,很多时
期刊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43军资历老,将军多,功劳大,号称“铁军”、“虎军”,善于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它的征战足迹,纵横东西南北,踏遍全中国。  43军的前身,一部分是孙中山大元帅府的铁甲车队。他们在北伐时组建叶挺独立团,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至井冈山;另一部分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向井冈山的部队。朱毛会师后,两军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1933年6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期刊
平津战役  1949年1月1日,四野首长电令43军“攻坚老虎”第128师赶赴天津,参加攻坚作战。8日,又电令该师为天津攻坚战总预备队。1月14日10时,天津总攻打响。当各突击集团从东、西、南三路突进天津市区后,128师即奉命从西南,紧随担任主攻的第38军进入市区作战,该师以第382团及师属炮兵为前锋,第383、384团紧随其后,勇猛攻击。至当日下午2时,第128师共歼敌8400余人。“攻坚老虎”再
期刊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革命战争年代,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推着小车送粮食、物资、救护伤员、参军参战,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啊!解放这么多年了,他们的后代还上不起学,党和政府有困难,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一定要想办法在老区多办学校……  从小心系失学儿童  在鄂豫皖边界,雄峙着自西北而东南,将淮河支流分割成一条条峡谷的大别山。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杨桥村,就坐落在这风景秀丽的大别山区。  1914年4月
期刊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作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刘自双先后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还长期担任空军将领,老将军为中国史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能把一个活活的生命给扔了”  作为川西北进入甘肃的唯一通道,腊子口曾是红军长征的必经之地。  长征途中,翻过腊子口就意味着能看到人烟,饥寒交迫的红军战士就能活命。“就是爬也要爬过去。”带着这种求生的信念,红军战士仅靠盐
期刊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老将军叮嘱: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作为军人,任何时候都要有忧患意识,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如此,我们的军队才能无愧于祖国的钢铁长城的称号。  贺龙夸他像“铁匠”  张秀龙,1914年生,是从洪湖苏区走出来的开国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32年,张秀龙在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川汉独立团任警卫班长。一次
期刊
第三任军长 龙书金  (任职时期:1950,06-1952.07)  (1910.11- 2003.4)湖南省茶陵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55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龙书金将军,左臂短。因中弹断骨,仅以筋皮相连,能左右旋转,能上下伸缩;而五指灵活,运用自如。故人称“短臂将军”。将军八十高龄,眼不花,耳不聋,穿针引线,种菜浇花,皆自己动手,羡煞后生辈也。  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