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斥期间是可变期间

来源 :中国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h15811353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律师》2010年第9期(总第239期)上,笔者发表了《除斥期间不等于不变期间》一文。该文以一则真实的案例(以下简称本案)为引子,讨论了固守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的教条将导致对个案的严重不公正的问题。在我国现行法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借用德国混合除斥期间理论,借助除斥期间可以适用诉讼时效不完成(中止)的规定,得出除斥期间不等于不变期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变(期间)的结论。 In the “Chinese lawyer” 2010 ninth period (total number 239), the author published a “period of exclusion does not mean the same period” article. This article uses a real cas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ase) as an introduction to discuss the issue of sticking to the dogma of non-change during dismissal which will result in serious injustice to the case. In the absence of the provisions of current law in our country, borrowing the theory of period of mixed repudiation in Germany and using the provisions of the limitation of limitation (suspension) applicable to the limitation of a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lsing,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eriod of exclusion is not equal to the period of invariance, bu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Change (period) of the conclusion.
其他文献
理查德·舒斯特曼意在提出一种艺术的多元论视角,同时以我的寻常物变容的观点加以论说。他忠实于他的哲学偏好,以本真的精神理解我对“变容”一词的挪用,这种精神曾经灌注并
中国军网英文版创立6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对外军事传播能力,如今已成为国内权威的英语军事新闻网站。目前,我军具有外宣功能的媒体,国际传播能力还不够强,难以有效地对抗西方传
名字代表什么?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②时常听到有人说美学是一个二级学科,附属于哲学,或者像艺术一样,本身处于人类社会研究的边缘。我并不这样认为,并且我相信,这种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极少主义艺术因为直接突显“物性”而引发了一场现代主义艺术的生存危机,这场危机在理论上的源头直指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辩证法理论。为了度过甚至逆转这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最深沉的动意就是使语言回归人、回归社会、回归生活,概言之,就是回归生活形式。唯有这样,他才能在穿过层层迷雾之后发现前期语言哲学的破绽,发现
在我国的历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偏向,就是重视必然性而轻视偶然性,关注历史的因果关系而忽略历史的选择关系,满足于对历史的决定性解释而放弃对历史的概率解释。这种偏
仁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核心内容。仁学的现代化问题也就是仁学还有没有现代价值、在现代社会能杏发挥其积极作用的问题。“全盘西化”论者完全否认这一点,而现代新儒家
王杰先生主持了阿列西·艾尔雅维奇(Ales Erjavec)教授这本书的翻译,临近出版之际,嘱我写几句。说起阿列西·艾尔雅维奇教授,有很多话要说,但正在旅途中,无法写长,就先写以下
中国大陆1949年以来研究孔子的历史,以文化大革命为分界线,形成了三个时期。即研究的开展时期(包括试探和专题论争两个阶段),灾难时期(包括横扫和围攻两个阶段),兴盛时期(包
在斯洛文尼亚科学院阿列西·艾尔雅维奇先生的办公室,易晓明教授对世界著名美学理论家、国际美学学会前主席、斯洛文尼亚科学院研究员阿列西·艾尔雅维奇教授进行了专访,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