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宣教功能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阳匾额博物馆现藏匾额文物2171块,数量上现居全国博物馆同类收藏之首,涵盖内容丰富,时间跨度久,是研究古代特别是洛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书法、美学、雕刻艺术等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历史、书法、文物和宣传教化价值,正所谓“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
  传统匾额具有较高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其中社会功能以宣传教化功能为主。以往研究对匾额发挥其宣教意义的实现形式与途径阐述不多,本文尝试着对这一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一、匾额的社会功能
  在传统中国,匾额多数情况下被视为一种公共资源,起到树立典范和弘扬正气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为统治阶级利益与公共利益服务的社会功能,寓意着名正言顺,处事周全,人际协调。统治者正是利用了匾额所具备的象征意义对民众进行宣扬教化,尤其是通过体型庞大的牌坊、牌楼形式,起到了良好作用,从而达到了稳定统治和维护社会安定的目的。它的价值从大的方面说,起到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从小的方面说,起到规范人们行为、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作用。
  匾额自古就有“署户册之文”之说,总结来看,匾额利用范围很广。如遇有寿筵庆贺、金榜题名、祠堂或建筑物落成仪式、表彰贤孝之时,往往奉送或赐封匾额,体现“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和谐之风。在人际交往中,善用匾额进行交流,往往能达到其乐融融的效果;同时又极大地协调各种人际关系。
  匾额既有标榜祖先荣耀,也有饮水思源之意。对于弘扬祖德,敦宗睦族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匾额自身强大的凝聚力,也是维系炎黄子孙共创辉煌、同臻化境的精神纽带。
  二、具有宣教功能的匾额类举
  馆藏匾额文物涵盖内容丰富,具备宣教功能的匾额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守孝悌,次见闻
  古代中国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生之中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人们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兄弟之间做到兄友弟恭。孝悌乃一件大事。对应到匾额就是寿匾,该类型的匾额多为向德高望重的老人敬献,献匾者不乏为官一方的统治阶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统治者的理念,从而达到稳固统治的目的。
  “福咏九如”匾,上款:大硕德锡翁王老先生大人八旬荣庆,下款:中华民国二十二年菊月谷旦。系众人为王老先生八十大寿所送并祝福匾主人福寿延绵久远。
  “嵩山仰止”匾,上款:嘉庆十七年二月初三日,受业门人口口口恭祝半庵董老夫子大人八旬荣寿,下款缺失。系众学生为董半庵老先生八十寿庆而恭送之匾额,盛赞其高尚的品行如巍峨高耸的嵩山一样,令人仰慕钦佩。
  此外还有寿山福海、德寿双高、节寿双高、婺照萱荣、寿并灵椿、鹤算松龄、眉寿同登、荣庆杖朝等匾额。
  (二)昔孟母,择邻处
  传统中国社会实行聚族而居,无论是政府还是家族,都需要一方面倡导和谐的家族生活,家族成员互谅互让,和睦相处;另一方面倡导营建良好的邻里关系。
  “七世同居”匾,上款:特授汝州直隶州训导覃恩加一级李为解长春立,下款:光绪岁次玄欹摄提格三月中浣吉日谷旦,张元一,胡斌等49人仝立。称颂匾额主人解长春治家有方,有旌表向善之意,封建统治阶级就是通过表彰褒扬等手段达到树立榜样,让人们纷纷效仿学习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怨泯邦家”匾,上款弁文为:含质乐翁大人忠厚平恕、无利己损人之事,亲谊恐其殁而就湮,谨此特赠,下款:大清同治八年岁次己巳十一月谷旦,愚婿孙三乐高德峻仝顿首拜。系孙三乐和高德峻送给岳父大人的功德匾额,称颂其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美好品德。
  此外还有望重里闸、德被闾里、德昭梓里、望隆乡国、德被桑梓、闻望圭璋、惠泽遐被、德昭梓里、捍卫闾里、恩被桑梓、名重闾里、乡里雅望、敦族睦邻等匾。
  (三)父子亲,夫妇顺
  婚姻幸福是家庭、家族生活美满的基础,因此匾额多有涉及,多数情况下对营建良好家庭关系的夫妇进行褒奖。
  “德媲鸿光”匾,上款:恭颂大硕德性翁王老先生大人懿行、大淑德王母裴、潘、薛孺人懿行,下款: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中旬之吉,叶邑眷再晚文兴和、李魁元、薛云霆、薛兴都仝拜立。系众邻里称颂匾额主人夫妻像梁鸿孟光一样夫倡妇随、举案齐眉的美好品德。
  “媲美鲍桓”匾,上款:应授文林郎辛酉科拔贡丙子科举人候选知县现任汝州郏县儒学训导兼署教谕族弟王文会暨族人为乡耆兄文霖并金氏,下款:大清道光二十三年大吕月上浣谷旦合族仝立,天保等25人。该匾额称颂两人夫倡妇随、不嫌贫爱富的婚姻可与鲍宣、桓少君夫妇媲美。
  此外馆藏还有德媲孟光、媲美鲍桓、鲍桓齐芳、鲍桓遗范、志同梁陈、芳齐梁孟、鸿案双辉、鸿案眉齐等匾。
  (四)热心助人、济危解困
  1.助丧济困。“德媲麦舟”匾,上款:恭颂大德望雅翁刘老先生大人懿行、愚白渡江顿首,下款:中华民国六年菊月初九日谷旦。系自渡江为感谢刘老先生助丧之善举而送。
  “义施佳城”匾,上款:恭颂大英望性翁梁先生大人懿行,下款:中华民国二年季冬谷旦,梁定坤拜。系民国时期梁定坤为感激梁性老先生义赠坟地的恩德而敬献,颂扬其助丧济困的高尚品德。
  2.热心助人。“急公好义”匾(图一),上款:河南全省教育司司长史为大德望世珍贺先生荣归之吉,下款:洪宪元年杏月中浣谷旦,全兴永等26人仝鞠躬。系赞扬匾额主人贺世珍先生热心公益、仗义助人的美好品行。除此乐善不倦、存厚好善、遗惠不忘、排难可风、乐施通衢等匾。
  3.热心公益。“万家霖雨”匾,上款:直鲁豫巡阅使署军□□□……洛宁县知事为督理河南军务公署军□□□□……尽力渠总理旭升孙□□……题,下款:民国十三年梅月下浣立,孙世其等66人鞠躬。系众人送给兴修管理尽力渠的匾主人,称颂其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公益行为。
  “渠务襄勤”匾,上款:钦加盐运使衔特授河南府正堂加五级随带加三级纪录十次朱为德立王公大人题,下款:大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九日谷旦。褒扬匾主人在当地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美好品德。   4.完人骨肉、抚育孤儿。“恩同怙恃”匾,上款:恭颂大监元罗岳堂叔大人亲亲之谊,下款:大清光绪三十二年小阳月谷旦
  蒙恩堂侄金相顿首立。此匾系称颂匾额主人完人骨肉、抚育孤儿的高尚品德。此外恩同再造、抚育恩深、恩同抚育、恩同赡依等匾,均系称颂感谢匾主人的抚育恩德。
  5.对子女的教诲。“德媲敬姜”匾,上款:钦赐文林郎署山西直隶绛州河津县衙事加五级纪录十次张柯程为,下款:大壶范张母高孺人归窆立,德盛号李得云等12人,道光二十一年岁次辛癸毕辜月谷旦。该匾为立匾人称颂匾主人张母高孺人的美好品德,将其比做敬姜。
  此外馆藏有敬姜遗风、仉湛遗风、徽绍韩郑、仉德犹存、欧母徽音、熊丸课成、孟母遗规、陶母遗风、德媲敬姜(图二)、敬姜遗徽、德媲孟母、敬姜遗范、欧母徽音、德兼欧柳、德媲和丸(图三)等匾额,均以历史上的优秀母亲教子典故称颂匾额主人教育子女成材的美好品德。
  三、宣教功能实现的方式与途径
  从馆藏匾额内容来看,匾额特别是具备教化意义的匾文多通过典故或某些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动植物等方式,从而起到突出主题、烘托内容的作用,更容易引发人们理性的思考和丰富的联想,从而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
  (一)借鉴历史人物事迹
  “功同郑国”匾(图四),为一功德匾,匾文中的郑国是战国末年的水利家,主持修建了郑国渠,使得“关中为沃野,无凶年”。此匾讲的是匾主人白鉴带领人民修堰开渠,大兴水利,一方百姓感其赤心为民,为其树德立匾,立意白老先生兴修水利的义举与郑国开凿郑国渠一样功能无量。
  “萼楼遗风”匾,以匾主人兄弟关系类比唐玄宗兄弟关系,象征着匾主人与众兄弟之间兄友弟恭,寓意家族内部成员之间互谅互让、宽容大方方能和睦相处。“萼楼”语出《诗经·小雅·常棣》中的“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多以此象征兄弟之情。
  “量比刘宽”匾,刘宽,东汉名吏,度量宽广,被誉为“雅量”。其事迹((后汉书》有传:“如鲁恭、吴{;占、刘宽及颍川四长,并以仁信笃诚,使人不欺;王堂、陈宠委任贤良,而职事自理。斯皆可以感物而行化也。”此匾赞誉匾主人和刘宽一样度量宽广,不与人计较。
  (二)借用典故
  “德媲鸿光”匾,鸿光指梁鸿孟光,《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此匾称赞匾主人夫妇像鸿光一样互敬互爱、生活美满。
  “唐魏遗风”“河东遗风”匾,河东指山西,《汉书·地理志》:“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诗·风》唐、魏之国也。”因其地民众有先王遗教,人多质朴,尚俭尚劳。此类匾额称颂匾主人具有节俭勤劳的古风。
  “惠同麦舟”“德媲麦舟”匾,“麦舟”见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十》,指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助葬义举。后世以麦舟作为帮人助丧。此类匾额多称赞匾主人热心助丧的义举。
  “德媲孟母”匾,孟母为抚养孟子成材而三择其邻,为教导孟子好学剪断正在纺织布匹的故事家喻户晓,此类匾额将匾主人类比为孟母,称赞其为贤母。
  (三)借鉴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此类型的匾额多见于祈求长寿或表达对长寿老人的尊敬之情,也见于称赞匾主人品德高尚等。
  “松龄柏节”匾,在我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松树被视为百木之长、长青之树,是长寿的象征;柏树也同样具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同时松柏还是品节高尚的象征,该匾额“松…‘柏”连用用于象征匾主人高寿且品格高尚。
  “慈竹长春”匾(图五),慈竹又名子母竹,多丛生。该匾以慈竹丛生的特征颂扬母子亲情关系,也表明一种敬老之风。
  (四)引用经典
  “福咏九如”匾额,“九如”一词出自于《诗经·小雅·天保》,九个“如”字连用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
  “嵩山仰止”匾额,“仰止”一语见于《诗经·小雅·车犛》,表示对人的倾慕之辞。此处引用此语盛赞其高尚的品行如巍峨高耸的嵩山一样,令人仰慕钦佩。
  (五)当政者的表彰
  在封建时代,出于稳定统治的需要,各级官府组织十分重视对民众的教化,在一定情况下统治者会对那些对稳定统治有积极意义的人或事件进行表彰,为守节妇女而建造的贞节牌坊即是明显例子,同时匾额文物也具有同样的功能。
  “钦赐寿官”匾(图六),竖匾无款识。寿官,特指明清时期的闲职官员,没有具体的职事,是对高龄老人(一般要超过85岁)的荣典。当时,一些高龄的布衣百姓,一生从善,广施功德,品行威望为乡里称颂,年老后地方奏报朝廷,皇帝就恩准下旨,钦赐寿官,予以褒奖。根据老人的年龄和功德品行,钦赐恩荣的寿官也分为品级,最低为九品,一般为八品,如果超过一百岁、或五世同堂、或功德品行高的可钦赐七品,恩荣寿官后,一般其妻子也赠孺人,若其妻子故去时暂未领到荣身的,可称待赠孺人。
  四、小结
  匾额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表彰旌表意味的文化载体,多数情况下通过典故再现的形式褒奖先贤、教化民众、倡导救危扶难、尊老敬老等,或官方或地方的表达一定的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古为今用,对我们今天而言,馆藏匾额文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倡导尊老敬老的社会思想,二是鼓励支持民众热心公益,三是提倡邻里和谐、社会和谐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阮富春)
其他文献
春天的暧风,没有吹拂到秋天。  2014年春拍的乐观情绪,在秋拍变成了困惑、观望。谁也没想到,2012年开启的市场调整持续三年之久,且还不见底。  市场给所有市场参与者上了一堂课。  大数据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583.12亿元,较2013年下降9.35%,也低于2010年的596.53亿元,为五年来的最低。秋拍成交额287.24亿元
期刊
中原自古为礼乐之邦,关于中原地区的音乐历史文化,历代文献多有载述。《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葛天氏部落所生活的区域就是今天地处黄河中游平原的河南中部地区;《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大夏》是歌颂禹王治水功绩的乐歌;《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是
期刊
四川是我国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多达55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省内汉族之外的民族总人数达490.8万人,其中,藏族149.7万人,是彝族之外四川第二大少数民族。四川也是除西藏外,国内最大的藏族聚居区,藏族多居住在甘孜、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以及冕宁、盐源、宝兴、石棉、平武等县。  四川博物院藏有大量民族文物,是院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国内博物馆界也
期刊
在中国,神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从远古时期到当代社会,从皇亲贵族到大众百姓,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民间信仰,毋庸讳言,凡是与“神”相关的事与物(例如神话、神仙、神灵等)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且有着极其厚重的分量。匾额作为一种集文学、书法、雕刻、印鉴等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悬于门屏之上,不仅有着祝福庆贺、教化后人之用,而且可以做招牌、题堂号,同样深入到了社会的许多方面。作为精神
期刊
匾额与书法有着不解之缘。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个艺术门类。一尺毫锥,挥洒出意气风骨,表达出书写者的审美理念,让丰富的情感和意趣跃然纸上。自古以来,雅好书艺是一种社会风尚。字写得好的人总是受到社会尊重,一手好字成为读书人、文化人的符号和象征。另外,书法作为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之一受到高度重视并被普及。它既使幼学蒙童从小受到书法熏陶,也使许多书法家的法帖得以流传。当然,长期以来,毛笔都是主要的乃至唯一的书
期刊
定窑是长期以来人们所公认的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历史学家傅振伦先生在《中国最古的瓷器》一文中曾谈到:世之言瓷者,以为宋世有瓷,且以定、汝、官、哥、均为宋代五大名窑,推而上之以柴、汝、官、哥、定为中国五大名窑。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是北方白瓷的杰出代表。经过叶麟趾先生提示,陈万里先生、冯先铭先生踏访,再加上墓葬、塔基定窑文物的出土,学者们孜孜不倦深入研究,特别是近年窑址考古工作的开展,逐
期刊
悬挂于寺观宫室门头、堂室、楼阁、园林、墙屏高处的书法作品,因体大法殊,有别于一般书作,故向为一般书家之大忌。榜书之难,难在近处题写,远处观赏,不但要求笔法精到,结体优美,气韵超凡,还要与周围建筑相协,融为一体。清代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言其五难(一曰执笔不同,二日运管不同,三日立身骤变,四日临仿难周,五日笔毫难精),榜书的古之意趣,无疑是匾额书法的最高境界。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曾言:“大字难于结
期刊
古代匾额既是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的载体,也蕴含着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世俗心态。洛阳民俗博物馆是中国目前展藏古代匾额最多的博物馆,文物反映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精湛而丰富。绝大部分匾额上都雕刻有装饰性吉祥纹饰,有传说故事人物,有文化艺术物品,但更多的是花卉纹饰。有的纹饰与褒扬主题没有形式和内容上的联系,为纯粹的装饰性吉祥纹饰,有的则具有点明主题或深化主题的作用。纹饰的内容多为“暗八仙”、琴
期刊
古代社会统治者为女性制定了种种沉重枷锁,其目的是为了约束女性道德行为。在男权为中心的古代,女子没有地位,只能忍受不平等待遇的摧残。如女子要遵从三从四德,进而又据此实行许多奖惩制度等。她们默默地承受,无力改变,在压迫中彰显了爱的伟大。洛阳民俗博物馆藏的女性匾中有四块反映了抚育孤儿的现象,其中以“阃范”匾额最具代表性。  此匾全文如下:“阃范,卫母李太孺人,性行淑惠,幼归俸甫卫府君。府君有外孙女自襁褓
期刊
定窑在宋金时期的发展盛极一时,在宋代皇家和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下,成为宋代清雅艺术的典型代表。在元代终烧后,由于其在文人心目中的独特地位,逐渐成为古代瓷器艺术品收藏中最重要的一支,经元明而逐渐确立起其“宋代名窑”的地位。明人的收藏观念经清人继承弘扬,在清末民国时期定型。定窑被列入“宋代五大名窑”的收藏观即沿着这一脉络形成。  明清是定窑鉴藏观的一个成型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传世定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