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压下率对连续退火Ti-IF钢组织和深冲性能的影响

来源 :轧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工业生产的Ti-IF钢热轧板为研究材料,结合连续热镀锌线的工艺特点,采用实验室冷轧、盐浴退火方法和金相、X射线织构测试和力学性能检测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组织、织构和深冲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从60%提高到90%,冷轧态α取向线上的取向密度不断增强,主要形成了{223}〈110〉和{114}〈110〉织构,γ取向线上的{111}〈011〉和{111}〈112〉织构亦有所增强;退火后铁素体晶粒尺寸从9.0级细化到10.5级,导致强度(特别是屈服强度)有所增加,η_(90
其他文献
研究了热加工工艺制度对0.23%C—0.60%Si-1.50%Mn-0.44Ceq中低碳钢亚晶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验证了晶内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条件,测定了不同变形温度下试样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及动态CCT
针对中厚板热轧时出现的边裂缺陷,研究了其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铸坯表面的微裂纹和轧件的不均匀变形是边裂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加热及轧制工艺参数、优化轧机配辊
为实现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智能化控制,本文遵循软件工程设计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建立了系统层次结构模型、功能结构模型及其后台
针对228履带钢轧制时易出现折迭缺陷的问题,通过仿真分析找到了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异形帽形孔向切深孔转换时出现小板与爪过渡圆弧处的金属突台和“V”字形缺陷,在下道次轧制
为提高轧制力模型的设定精度,以包含冷连轧带钢轧制过程变形区金属塑性变形和入口、出口弹性变形的Bland-Ford-Hill模型作为冷连轧轧制力模型,提出利用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对
介绍了新式初轧一开坯技术在大规格圆钢和中小型H型钢生产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我国大规格圆钢及中小型H型钢生产概况、技术发展及其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