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求突破专抓实干促发展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并将其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06年以来,省政府每年都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农村实事工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沼气建设补助,2011年省级财政安排资金达2.2亿元。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建有农村户用沼气池70万处,农村收益人口超过200万;大中型沼气工程2817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187处。通过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废弃物得到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节本增收、推进农业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农户养殖方式的改变,传统“一池三改”的沼气发展模式因受原料来源限制,而一度受到影响。为此,江苏省自2009年起开始试验试点秸秆沼气项目,截止至2011年底,江苏省在淮安、盐城、扬州、徐州、宿迁等5市17个县(市、区)建成秸秆户用沼气5.12万处,全省秸秆户用沼气适宜地区覆盖率占全省户用沼气项目县的36%,建有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38处,受益农户近4000户,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
  一、适应形势,转变思路,积极推进秸秆沼气事业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沼气的推广利用主要依赖于一家一户的畜禽粪便,并因其改善农户的生活环境而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呈现出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场集中的趋势,农民的居住方式呈现出由分散向居住区集中的趋势,传统的农村沼气面临着发酵原料短缺的新情况。在新的形式下,我省积极转变思路,大力开发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谋求突破沼气原料的“瓶颈”制约。
  江苏是农业大省,秸秆资源极其丰富,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4000万t,目前约32%的秸秆被肥料化利用,25%的秸秆被能源化利用,8%的秸秆被工业原料化利用,5%的秸秆被饲料化利用,5%的秸秆被基料化利用。尚有25%左右,约1000万t未被利用,足以满足制作秸秆沼气的原料需求,这为江苏发展秸秆沼气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原料来源。
  江苏省将秸秆沼气作为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第五条明确规定“鼓励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沼气)等技术发展生物质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1-2015)》也明确支持秸秆沼气的发展,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秸秆沼气的发展目标,即“在新农村集中居住点大力发展沼气集中供气,苏北部分地区和苏南丘陵山区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至2012年,新增纯秸秆农村秸秆户用沼气3万户,并推动原油户用沼气池利用秸秆,推广供100户以上沼气集中供气工程50座;至2015年,新增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00座。”在政策的激烈和试点示范的带动下,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秸秆沼气在提供农村清洁能源的同时,又可有效减轻秸秆禁烧的压力,推广秸秆沼气新模式和建设秸秆沼气新项目的热情逐渐被激发出来,焕发了农村沼气事业新的活力。
  二、多措并举,技术优先,加快秸秆沼气建设步伐
  秸秆沼气的推广,大大拓展了农村沼气发展的空间,为农村沼气的可持续发展和大面积普及推广提供了新的支撑。但在推广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建设成本增加、技术普及不全面、农户自行维护不方便等不足。针对新的问题,江苏省坚持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按照多元化发展、规模化建设、物业化管理的思路,大力推进秸秆户用沼气和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建设,探索秸秆沼气建后服务管护运行机制,构建清洁经济可持续的农村能源体系,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生态环境,促进秸秆循环利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举措有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集成。秸秆沼气是一项新兴事物,江苏省一直将技术创新放在首要位置,鼓励各地开拓思路,不断探索秸秆沼气新技术,增强秸秆沼气的技术支持能力。
  淮安市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建立了以秸秆发酵原料预处理技术,秸秆沼气池进出料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发酵型户用秸秆沼气技术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常规户用秸秆沼气技术推广存在的“发酵难、进出料难、管理难”三大难题。目前,在全市四县三区累计推广应用3万处,建设了60个秸秆沼气示范村,并配套建设60个秸秆预处理站。
  泗阳县自主创新的酸化发酵两厢式农户秸秆沼气池,具有预处理简单、进出料方便、操作简单、产气可控、结构合理、池型美观和综合效果较好的特点,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户用秸秆沼气推广进出料以来专用设备,预处理发酵程序复杂,农户自行管理不方便等实际问题。
  徐州市环能生态技术优先公司的发明专利“植物秸秆太阳能气化及废渣综合利用工艺及设备”,采用拼装罐技术建设发酵池,拼装施工,密封性能好,沼气池寿命可长达30年以上;能提高沼气池的发酵温度10℃左右,解决了目前江苏省大多数沼气池冬季3-4个月发酵温度低,产气少的难题,同时采用机械化进料、自动出料和智能化显示技术,实现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标准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产业化运营;在沼气后续运营管理方面采用智能卡燃气收费系统,通过先收费后用气的模式,彻底解决燃气收费管理问题。农民可以用秸秆换气,也可以用现金预充值。
  二是强化后续管理服务。为解决户用秸秆沼气发酵原料问题,江苏省2009年启动实施了秸秆预处理站项目,配合国家农村沼气项目服务网点建设,以秸秆为发酵原料,通过粉碎、堆沤等方法进行集中预处理,将经过预处理后的原料统一配送给沼气用户,替代畜禽粪便来制取沼气,确保沼气原料来源。每个预处理站配备秸秆粉碎设备、预处理池、秸秆堆沤场地、进出料设备、秸秆收集运输工具和检测、维修设备等,并为秸秆沼气用户提供发酵原料和进出料服务。截止2011年底,江苏省共建设秸秆预处理站147处。
  淮安市采取“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的服务思路,重点发展协会制、承包制等服务模式,通过有偿服务,合理收费,初步探索形成了户用秸秆沼气后续管理长效机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一是每户每年缴纳300元,只需自备秸秆,物管站保证常年供气,并免费提供一次大出料;二是每户交纳100元,农户自备秸秆,物管站免费提供秸秆粉碎及全程技术指导;三是预处理站提供预处理好的原料,按照0.2元/斤卖给农户。这几种模式有效地满足了不同需求农户的要求,基本解决了秸秆沼气推广中的农户自行进出料难和由于原料质量影响产气的难题。   三是强化集中供气建设。针对我省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农村常住人口多为年老体弱群体,畜禽养殖户急剧减少,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户用沼气池适宜建池农户锐减的现状,江苏省自2010年启动了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建设,按照原料来源多样化原则,将畜禽粪便、秸秆、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等废弃物通过厌氧发酵转化为可燃气体,通过建设池容为300m3以上的以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的沼气工程,为周边100户以上的农户集中供气,逐步实现农村沼气由以发展户用沼气为主向户用沼气和整村集中供气同步发展转变。
  金坛市汀湘村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采取由村干部具体负责沼气站内的全部工作,站内聘用管理人员负责站内日常运行、站内安全,常年居住在站内,采取以秸秆换气的方式,稻麦秸秆按20元/100Kg,燃气按1.2元/m3算,进出料时,采取临时用工、机械出料、上门收草和送草进站相结合,沼气站实现除冬季3个月中午送气一次,其余三个季节24小时供气。2010年,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节目专门报道了该村秸秆沼气节能惠民的情况。
  三、与时俱进,科学谋划,不断增强秸秆沼气生命力
  目前,江苏省秸秆沼气技术示范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把秸秆沼气做大做强,促进秸秆沼气事业的健康发展,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路,为秸秆沼气的发展探索出新的模式和新的路径。在今后的秸秆沼气推广工作中,江苏省将围绕推广秸秆沼气良性发展,着力推进“三个结合:
  把发展秸秆沼气与推进循环农业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与秸秆沼气有关系的循环利用农业模式,切实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设施农业节本增效和延续秸秆沼气后续产业发展,惠及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
  把发展秸秆沼气与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结合起来。通过秸秆沼气就近利用消化农村分散的秸秆资源,为富余的农作物秸秆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利用途径,进一步提高秸秆利用率,减少因秸秆焚烧或随意丢弃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把发展秸秆沼气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秸秆沼气集中供气项目,采用集中产气、集中管理和分户使用的方式,促进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与农庄规划、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整治的有机结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江苏省在秸秆沼气推广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家对沼气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江苏省的农村沼气工作,将向形式多元化、原料多样化、技术先进化转变,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不断把发展秸秆沼气工作引向深入,实现农村沼气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创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其他文献
屈冬玉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和标准化工作,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是新形势下的迫切需求。农业部的标准化工作开展较早,但农业信息化还是一件新事物,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刚起步,缺乏系统性研究,存在标准缺失、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急需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标准化体系。  屈冬玉强调,农业信息化标准化是农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要结合农业信息化和农业农村的特点,认真研究
2012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内容包括:1、中国将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20部的基础上增加14部3D或IMAX电影;2、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3、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片的机会,打破过去国营公司独大的局面。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第一条,不少影迷为此欢欣鼓舞,但也有一些中国影人担忧,“狼”真的来了。  截至12月31日内地已上映
它更近乎是一部魔幻题材的影像史诗,在时空变幻中寻找自己的逻辑,让梦与诗与影像重合。电影《长江图》,以充满东方隐喻的长江为介质,用爱情和诗歌作主线,力图完成一次野心勃勃的诗意回溯。  这种回溯是地理上的,也是时间上的。子承父业的高淳,驾着货轮自上海沿长江逆流而上,陪伴他的是一部标有长江航线地图的诗集。(而此时的高淳并不知道这部诗集就是自己所作。)  从江阴、铜陵、宜昌,到三峡、云阳、宜宾,在每一个码
由萧寒、梁君健两名资深纪录片导演联合执导的首部纪录珠峰攀登全程的极限纪实电影《喜马拉雅天梯》由萧寒、梁君健两名资深纪录片导演联合执导,由扎西旺家担任摄影。瑰丽壮阔的风景、登山途中的惊险,无一不让人心旷神怡、热血沸腾。这样一部电影是如何拍摄完成、又有哪些幕后故事?  超强制作团队 打造不一样的纪录片  《喜马拉雅天梯》讲述了一群从喜玛拉雅周边大山中走出来的孩子,在西藏登山学校经过数年的专业训练后,又
这届CineAsia展上,杜比实验室展示了Doremi最新的IMSl000影院服务器,以及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这也将是杜比在2015年推进的两大重点。  这次是杜比实验室完成Doremi收购后首次在展会上亮相,因此显得相当重视,(从左至右)杜比实验室内容解决方案与行业合作高级副总裁Curt Behlmer、杜比实验室内容合作与技术主管高级经理Nick Watson、杜比实验室电影
率先将激光放映机商用化、推出Vive音频解决方案、推动4K、针对9米以下小银幕提供Solaria One系统……科视在2014年动作很大,他们到底都做了什么?为此本刊采访了科视市场经理陆益、娱乐演映部门销售总监周振宇及新加坡公关经理陈聪毅,畅谈对产品和未来电影产业发展的看法。  高端激光产品:打造新的行业标准  科视是全球第一个实现超亮度激光放映机商用的厂家,和巴可、NEC一道,在激光的研发、推广
金秋时节,大银幕上迎来了国产片爆发的小高峰,九月份的《解救吾先生》、《夏洛特烦恼》、《九层妖塔》、《港》,虽然口碑参差不齐,但都赚得盆钵皆满,其中《港》更打破了多项纪录,这意味着国产商业片以越来越成熟的姿态来面对市场。这里的“商业”不单单指影片的类型和题材,更包括影片后期的发行、宣传、硬广和物料的投放,以及在主流媒体的曝光度。  竞争白热化的国庆档过后,十月份又迎来《心迷宫》、《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由陈坤、李冰冰领衔主演的电影《钟馗伏魔:雪妖魔灵》将于2015年2月19日羊年大年初一盛大贺岁。电影由曾获奥斯卡桂冠的电影人鲍德熹担任监制,安晓芬担任制片人,鲍德熹、赵天宇联合导演,赵文、杨子姗、包贝尔、吉克隽逸等人气明星联袂出演。片中李冰冰唱念做打样样在行,扮美、跳舞、打斗的“超能力”切换自如,按她的话说:我在这个戏里面完成所有对女人、美丽、漂亮、妖艳的幻想。  为什么会接拍这部电影?  当时找
第十届 “乌克兰浆果-2019:新鲜和冷冻”会议在基辅举行。新的初创公司愿意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市场,这给Fractidor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lgo Human是乌克兰一家代表自动化方法的初创企业,一直在投资解决一种收获方案,该方案承诺以其成本效益击败西方同类产品。  这个概念来自于年轻的狂热者,Algo Human的首席执行官Ilya Popov,当时他的一个朋友抱怨丰收时劳动力不足。
“当时我24岁,觉得既可以玩车又有钱赚,所以就去了”,罗礼贤入行的第一部作品是成龙的《警察故事》,当时剧组需要几个摩托车手,因为第一批车手做的不好,成龙决定找新人来试试。于是罗礼贤就去了,按照他的话说,“纯属误打误撞”。  罗礼贤从小就有超人的运动天赋,因为崇拜李小龙,他16岁开始学习洪拳、蔡李佛和跆拳道。一年之后,罗礼贤就当上了教练,18岁时还获得了香港跆拳道黑带冠军。除了打拳,个性不羁的罗礼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