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培育创新的幼芽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fo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创新并不是那些社会极少数精英的权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创新。只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行动,就会有创新的成果。穆勒说:“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江泽民同志也曾谆谆告诫:“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语文教学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快乐的氛围,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各个学科里都应该要提倡,而语文的创新可能更重要,标准里面提出创新意识培养,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应体现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阅读、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等等。 只有发现新的问题、提出问题你才有创新。所以去学习语文,不只是学现成的语文,不是只解决现成的问题,在你的生活中,提出新问题,发现新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从小学就应该鼓励学生去创造、去创新,就是引导他们在一个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又忍俊不禁的气氛中才能迸发。”传授知识最理想的教学形式是活动和讨论,师生共同参与,处于平等的、交互式的氛围。因此,教学设计应当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在话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在师生互爱、民主、平等的前提下与学生交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让学生受到极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追求某种目标的意志,促成学生心田创新种子的萌发 。
  二、让学生动手动脑,激活学生思维中的创新因子
  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索、自由操作、自主活动,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1游戏活动动起来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酷爱做各种有趣的游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常适当的开展游戏活动,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如拼音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单调、枯燥,但又是必须掌握的。怎样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学好拼音呢?我采用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拼读游戏”,请一个学生拿出声母b的卡片,另一个学生拿出韵母a的卡片,两个学生各自走到讲台读出字母的音。一个学生说:“我是声母;b.,读音较短。”另一个学生说:“我是韵母a,读音较长。”然后两个人一齐说;“我俩相拼猛一碰。”接着拼出:ba、ba、ba、ba。然后,老师让手持声母卡片的学生走到前面找韵母做朋友,一起做拼读练习。每找一个朋友都要互相作自我介绍。然后一起说:“声母较短韵母重,我辆相拼猛一碰。”这样的练习可反复做,以熟练地掌握拼音方法。在平时的拼音教学中,常采用“开火车”“点名字”“邮递员送信”等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探求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动手操作做起来
  苏霍姆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架起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可以解放学生的双手,使学生的脑、口、手结合起来主动参与学习,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创造情境乐起来
  情境教学,是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她参与教学过程,这样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诸方面得到发展。
  如教学《小河和青草》一课。抓住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眼就能看到底”这句话,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河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底,那么,小草在小河里看到了什么?随着问题的思考,学生想象力就能展开,就会获得情感体验,从而不仅理解了“你的水真清啊,一眼就能看到底”这句话的含义,还能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且通过思考问题、发表想法,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让学生充分思考 培育创新的幼芽
  教学中,当教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或讲课讲到重难点处,我一般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来完成。如学了《冰花》这课后问“冬爷爷为什么要在我们睡觉时候送给我们呢?”在学生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让全班学生充分的交流,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
  另外,为了使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还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鼓励大家探讨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对有新意和有创见的解答予以充分肯定。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的创造性人才。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自然就成了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也是培养小学师资的中等师范学校最为关注、直接需要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师范数学教学应该怎样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呢?  中等师范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适当
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索式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教学以提出数学问题为起点,经过观察、发现、实验、猜测、验证、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性活动,成
2011年10月18日,在丽水中学举行了“浙江省高中数学课堂评比”.来自全省12市的上课选手在山清水秀的丽水中学“各显神通”,将各自精心准备的课向600多名观摩老师作了精彩纷呈的展示.大会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组织了12节评比观摩课,本人荣幸聆听了6节高一必修内容“随机事件的概率”,对其中获得一等奖的三位老师(温州中学孙军波老师、宁波效实中学梁毅老师、台州玉环县楚门中学施小斌老师)的三个实验进行了研究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对空洞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有亲身的体验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健全学生个性品质的目标。  【关键词】数学关注点心理健康  在数学课堂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对空洞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有亲身的体验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健全学生个性品质的目标。这也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中总不免有磕磕碰碰。我们常常抱怨父母不太了解自己,不能够尊重自己。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具有自己的主见,在生活中常常会与父母发生分歧,甚至是争执。它常常会让我们感到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些成长的烦恼是不可避免的吗?有没有方法可以解决?请让我们跟着作家张之路一起走进《羚羊木雕》,来进行一次成长的思考!(板书:课题)  二、解读课题,整体感知。  一)解读题
【摘要】化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对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在最小的投入和最短的时间内,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取得,从而使全体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    化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对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在最小的投入和最短的时间内,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取得,从而使全体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和进步。那么,如何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呢?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
【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
新课标指出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两者各具独立人格且完全平等,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好形式便是课堂教学交往。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课改的中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从
举办新疆区内初中班(以下简称:内初班)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出现的。近几年取得的成效颇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内初班学生这一群体具有其特殊性,对内初班的数学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的交流、总结,把抽象溶于具体,让交流碰出火花,勤于总结,海纳百川,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004年我校响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号召,承办了内初班。我有幸承担了内初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由于是一项新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