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人文科学的发展,以人为本理念的传播,物质世界之外,人们心理因素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作用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重视。对于我,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来说,应该对心理在学生学习中尤其是在英语学习中的机制和作用给予重点的关注。我认为被誉为近几十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很好的体现了中学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也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 小组合作学习简介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包括:
1 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
2 启发引导,教给学习方法;
3 小组合作学习;
4 全班交流;
5 复习巩固阶段。
2 心理学分析
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动机指的是引起、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其中内部动机指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指通过寻求外在的奖赏或诱因而获得的动机,持这种学习动机的学生对于本身并不感兴趣,而是对于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兴趣引发的内部动机相对于外部动机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持内部学习动机的学生很少感觉到沉重的学习压力,相反,他们常常将学习压力当做发动机,倾向于将学习压力视为学习的动力。外部学习动机相对于内部学习动机来说其劣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一旦达到目的,动机就会下降;二是外部动机可能会对内部动机带来致命打击,使得学生失去原本对学习的兴趣。外部学习动机的优势则为见效快,能在短期内调动学生积极性,如承诺在学生取得好成绩好给予其奖励,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可能骤然升高。
在合作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民主活泼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明显有利于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首先,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这有利于学生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到自己想学的;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就是组内学生通过积极配合与讨论得到答案,这完全符合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渴望与他人交流,获取友谊,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这种形式与心理的一致性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更加有益的内部学习动机。在合理的内部动机的推动下,学生更加可能取得相比之前更加优秀的学习成绩,这反过来又会增强初中生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促进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指的是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景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迁移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产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两种学习活动中所存在的共同成分是迁移产生的必要前提,学习者概括出来的,并且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才是产生迁移的关键。
在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总结概括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同时,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小组讨论中,我努力为同学们精心设置一些能够锻炼学生合作和概括能力的任务,如总结语法结构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不断增强概括总结能力,进而发展为学习的迁移能力,最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并对学生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满足学生爱和归属的心理需求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具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只有在较低层次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得到满足。其中爱和归属的需要指希望被他人或组织承认、接纳和支持,并成为组织中一员的需要,包括获得和付出情感的需要。
在现在生活环境下,绝大部分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可得到充分的满足,因而初中生最直接的需求就是爱和归属的需要,即感情付出和获得的需要,关爱他人和被他人承认、被组织接受的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中,对于每位组员来说,“小组”就是一个最直接,与小组成员关系最大的一个“组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理想的结果是: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即用自己的促进了他人的进步,又因其它组员的付出而得到了关爱与进步,并最终每位组员都被这个小组接受,学生心理得到满足,最终有利于人格的发展。
3 心理学启示
同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的,小组学习中也可能存在一些需要在实践中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努力激发学生内部动机即兴趣的同时适当利用外部动机促进学生学习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相比确实有显著优势,但是,兴趣爱好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不足之处之一。因此,作为教师,在着重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外部动机激发快的特点,在学生取得好成绩后及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提升学生短期内学习动力。
明确组内分工,防止“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搭便车”效应指的是在某个团体之内,小组成员由于责任分散或其他原因产生懒惰情绪,减少个人工作量。除了看到小组合作产生的合理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搭便车”风险,如果不适当控制,这可能造成学生责任感的降低。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小组内就要分工明确,划清责任,教师在必要时要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监督。
4 总结
总的来说,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其明显的进步性,它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心理学原理,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与学习效果的改善,并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其可能带来的问题,通过自身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推动小组合作学习不断进步, 造福于莘莘学子。
1 小组合作学习简介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包括:
1 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
2 启发引导,教给学习方法;
3 小组合作学习;
4 全班交流;
5 复习巩固阶段。
2 心理学分析
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动机指的是引起、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其中内部动机指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指通过寻求外在的奖赏或诱因而获得的动机,持这种学习动机的学生对于本身并不感兴趣,而是对于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兴趣引发的内部动机相对于外部动机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持内部学习动机的学生很少感觉到沉重的学习压力,相反,他们常常将学习压力当做发动机,倾向于将学习压力视为学习的动力。外部学习动机相对于内部学习动机来说其劣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一旦达到目的,动机就会下降;二是外部动机可能会对内部动机带来致命打击,使得学生失去原本对学习的兴趣。外部学习动机的优势则为见效快,能在短期内调动学生积极性,如承诺在学生取得好成绩好给予其奖励,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可能骤然升高。
在合作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民主活泼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明显有利于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首先,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这有利于学生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到自己想学的;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就是组内学生通过积极配合与讨论得到答案,这完全符合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渴望与他人交流,获取友谊,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这种形式与心理的一致性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更加有益的内部学习动机。在合理的内部动机的推动下,学生更加可能取得相比之前更加优秀的学习成绩,这反过来又会增强初中生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促进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指的是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景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迁移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产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两种学习活动中所存在的共同成分是迁移产生的必要前提,学习者概括出来的,并且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才是产生迁移的关键。
在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总结概括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同时,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小组讨论中,我努力为同学们精心设置一些能够锻炼学生合作和概括能力的任务,如总结语法结构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不断增强概括总结能力,进而发展为学习的迁移能力,最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并对学生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满足学生爱和归属的心理需求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具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只有在较低层次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得到满足。其中爱和归属的需要指希望被他人或组织承认、接纳和支持,并成为组织中一员的需要,包括获得和付出情感的需要。
在现在生活环境下,绝大部分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可得到充分的满足,因而初中生最直接的需求就是爱和归属的需要,即感情付出和获得的需要,关爱他人和被他人承认、被组织接受的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中,对于每位组员来说,“小组”就是一个最直接,与小组成员关系最大的一个“组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理想的结果是: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即用自己的促进了他人的进步,又因其它组员的付出而得到了关爱与进步,并最终每位组员都被这个小组接受,学生心理得到满足,最终有利于人格的发展。
3 心理学启示
同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的,小组学习中也可能存在一些需要在实践中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努力激发学生内部动机即兴趣的同时适当利用外部动机促进学生学习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相比确实有显著优势,但是,兴趣爱好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不足之处之一。因此,作为教师,在着重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外部动机激发快的特点,在学生取得好成绩后及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提升学生短期内学习动力。
明确组内分工,防止“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搭便车”效应指的是在某个团体之内,小组成员由于责任分散或其他原因产生懒惰情绪,减少个人工作量。除了看到小组合作产生的合理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搭便车”风险,如果不适当控制,这可能造成学生责任感的降低。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小组内就要分工明确,划清责任,教师在必要时要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监督。
4 总结
总的来说,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其明显的进步性,它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心理学原理,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与学习效果的改善,并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其可能带来的问题,通过自身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推动小组合作学习不断进步, 造福于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