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主持人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的高度融合即构成完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外在形象是主持人形象美的必备条件;内在形象是主持人形象美的决定条件。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受节目类型的制约。
  关键词 节目 主持人 形象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指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公共形象”。它是观众对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综合评价,是由参与节目创作的全体人员共同创造、由节目主持人出面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无不成功地在屏幕上推出了富有个性特征的主持人形象:赵忠祥沉稳持重、富有文化品位的“权威”形象:敬一丹端庄大方、博学睿智的“学者”形象:杨澜清丽脱俗的“青春偶像”,都深深感染着观众,成了引领观众的“航标”。节目主持人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的高度融合即构成完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它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结果。也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外在形象是主持人形象美的必备条件
  
  节目主持人的外在形象是指节目主持人的五官形体、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外在表现在观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优美的外在形象能使观众赏心悦目,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可以给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增光添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第一印象通常是从视觉开始的。一些研究表明,在人与人见面的头七秒钟内,首先给人的印象最深的是其外部形象,约占印象总体60%的比例。第一印象的好坏决定着人的好恶。电视是视觉艺术。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如果主持人的外部形象恰如其分。就会给观众留下得体、美好的印象。观众在接受节目主持人的同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个栏目。所以,电视节目主持人丝毫不能忽视外在形象的塑造。
  声音是塑造外在形象的重要手段。节目主持人要善于运用语调、重音及节奏等语言要素,根据节目的性质。内容和节目对象去塑造形象。少儿听众都非常崇拜“鞠萍姐姐”。这不单单是因为“鞠萍姐姐”的容貌,很大程度上他们是被“鞠萍姐姐”富有魅力的声音所倾倒。
  态势语也是塑造外在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电视节目主持人自然得体的目光交流、优雅得体的手势、身姿。都会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节目主持人的眼神应与节目内容相协调。或真挚热烈、或沉稳刚毅、或睿智犀利、或机敏灵活。在和观众交流时。要切忌左顾右盼、眼神飘忽不定。如果有嘉宾,就要注意在和嘉宾交流的同时。要兼顾到镜头前的观众。主持内容庄重的节目,眼睛要透出严肃、沉凝的目光:在主持轻松的内容时,眼睛中要透出喜悦、欢快的神采:在与观众交谈时,目光又要充满热情、亲切之感。在眼睛的运用中应尽量避免眨眼。以免给人内心紧张、慌乱之感。
  手势也是辅助有声语言进行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节目主持人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强化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表达效果: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干扰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因而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手势一定要遵循目的性、简约性、得体性等原则。所谓目的性就是指手势的运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服务于有声语言。或是补充或是强化,要有内在的依据,而不能是无目的的下意识动作。所谓简约性,就是指尽量使用少而精的手势表达节目主持人内心的情感、强调极其重要的话语,以实现信息传递的高效化。所谓得体性是指节目主持人的手势要切合节目的具体场境。首先手势的运用要和语言表达的节奏相协调。不可出示过早或过晚。其次手势的运用要繁简适度,过多给人眼花缭乱之感,过少会给人死板呆滞的印象。再次手势的运用还要幅度适中。幅度太大会让观众感到太狂。过小又会让观众感到太拘谨。手势是态势语方面的“重头戏”,恰当地运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节目主持人还应该养成体态的优雅。坐得端庄。走得潇洒。节目主持人应坐在凳子的前端,不宜“坐满臀”,也不宜懒散地“半坐半躺”;男主持人可微张双腿而坐,女主持人应并拢双膝而坐:节目主持人要颈部拉直、两肩放松,腰背直立,让人看去整体印象应是“不僵不懈”。这样的坐态显得庄重、矜持、优雅,有利于呼吸控制,也显得精神。
  节目主持人步履轻盈地走向观众。无疑会给观众带来一种亲切感和可信度。正确的走姿原则应该是:步履轻盈而稳健,要抬头挺胸,目光平视。走路时应注意以下具体事项:
  ①双臂摆动幅度不能过大,以前后摆动幅度在45度左右为宜。
  ②不要走外八字或内八字:理想的行走路线应是脚尖正对前方所形成的直线,脚跟要落在这条直线上。
  ③要挺胸、收腹,身体的重心可稍向前,感觉重心落在前脚的大脚趾和二脚趾上。
  主持人的走姿既是动态的,又是整体的。它应与主持人的目光语、手势语及有声语言表达协调一致,从而以良好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二、电视节目主持人内在形象是主持人形象美的决定条件
  
  有了富有魅力的外形,短时间内固然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要想持续得到观众的认可,节目主持人则还需要内在修养的充实。因为人的气质风度、品德情操、学识修养等内在形象,更是构成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的重要因素。敬一丹曾获“全国金话筒节目主持人”称号,其成功原因不在于她的漂亮,而在于她扎实深厚的文化功底、敏锐快捷的思维方式、独到深邃的思想见解。她主持的《一丹话题》持续50多周,实现了采访、编辑、播讲的高度合一。《一丹话题》不单纯是对某一事件的报道,而更多的是对某些现象深刻的思考。继而是画龙点睛式的评述。所以敬一丹的节目往往有很深刻内涵。能激发人们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思考。
  正是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道德情操。使这些节目主持人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美好的形象。每位节目主持人都要像他们一样,从各个方面努力以雕琢自己的形象。
  (一)具有良好的新闻素质 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党的新闻工作者,肩上担负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特殊使命。处在传播前沿的节目主持人应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节目的宣传意图得以完美体现。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曾主持过一个教育扶贫节目。那是贵州一个偏远的山区。采访的对象是一群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敬一丹的眼睛湿润了。她用真挚的感情呼唤着人们都来关心这些失学的儿童,有谁能不为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真诚、善良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打动呢?
  新闻工作者所具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她能关注民族的命运、关注人民的疾苦。进而使他的节目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充满着感人的魅力。
  (二)具有丰厚的知识底蕴节目主持人应该是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节目主持人经常要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有关人士,要 对时事作恰切的评述。他们的采访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都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来。渊博的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使节目主持人能在镜头前神态自若地采访播讲,作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从而令人信服。
  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杨澜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后去美国深造。她先在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攻读“记录片导演”。之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大学就读。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主持人水均益。毕业于英国语言文学专业。他丰富广博的知识、独特深邃的逻辑思维品质、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深深为电视观众所佩服。但他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又攻读了节目主持人方面的研究生,希望能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正是这些主持人对知识的追求成就了他们完美的节目主持人形象。
  除了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外,节目主持人还应搜集和研究国内外各地的文史资料。诸如历史演变、名山大川、文物古迹、宗教信仰、乡风民俗、神话传说、民谣谚语、名人轶事等等。这些文史资料不但有助于节目主持人的采编活动,对于塑造节目主持人的优美形象,也是大有益处的。
  (三)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语言方面对观众起着示范、熏陶作用,所以主持人的语言素质至关重要。节目主持人除了普通话要规范外。还要特别注意具有文化品位,富有艺术个性。
  节目主持人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节目主持人语言应当是富有品位的、精雕细琢的文化语言。在节目制作中,主持人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文化品位较高、内涵较丰富的语汇。比如。援引一些成语典故、诗词名句等等。会显得文雅、脱俗,对于提高节目主持人的文化品位大有裨益。
  节目主持人语言在力争规范、简洁、生动的前提下,还应尽量与众不同。体现一定的个性。个性化是节目主持人的声音、形象、文化素养、生活阅历与栏目特色相结合而形成的整体形象,它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不同栏目要求节目主持人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节奏各不相同。央视新闻频道《焦点访谈》主持人敬一丹的语言是回味之中见智慧;《今日说法》主持人撤贝宁的语言简明准确,干练睿智。这便是《焦点访谈》、《今日说法》获得观众认可的关键因素。作为节目主持人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最终创立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
  
  三、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受节目类型的制约
  
  节目主持人一旦被确立主持某个节目。就要努力地去靠近并适应这个节目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形象。不同的节目有着不同的宗旨、特点、风格,对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新闻节目庄重严肃。节目主持人就应是沉稳、睿智、有威望的:服务节目热情耐心,其节目主持人就应真诚友好、细腻周全:娱乐节目激情飞扬,节目主持人就应是机敏、开朗、多才多艺的:少儿节目天真、稚趣,节目主持人就应是性格活泼。率真大方的。节目主持人应根据不同类型节目的要求调整自己,以适应节目。
  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还要注意不要轻率地出现在和已定位形象相差极大的节目里,这样往往会使观众感到格格不入,难以接受。比如,让鞠萍以少儿节目的主持风格去主持老年人节目《夕阳红》,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美国新闻节目著名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主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长达19年之久,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但如果他一会儿主持谈话节目,一会儿又主持综艺节目,那肯定会造成角色串位。不利于形象的塑造。前段时间央视出台政策。要求主持人不准跨节目、跨频道身兼多职。这项举措有利于主持人风格的定位。
  当今世界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节目主持人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事实说明,通过对节目主持人内、外形象的培养来塑造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创办品牌栏目强有力的措施,更是增强媒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今年7月择机发射,这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从根本上永久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据悉,卫星发射后,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专项还将研制建设以4个量子通信地面站和1个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站为核心的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系统。此外,“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预计2016年下半年交付。这一工程将构建千公里级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
[摘要] 影片《未知死亡》以倒叙和插叙的手法,由一位警察与一位女大学生的调查和不断发生的凶案引出恐怖且疑团重重的故事,转而呈现男女主人公美好幸福的过去,穿插着又回到由阴霾笼罩的现实,最后谜团破解,男主人公完成报仇恢复他平静的生活。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电影里包含了很多东西,爱与恨,光明与邪恶等都可以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关键词] 《未知死亡》 线索 爱情 结局  [DOI] 10.3969/j.iss
[摘要]中国现代电影,表面之下隐藏着表达中国传统特色的象征指代,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而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也是国外不可模仿的,中国电影的明天也会因为电影本身增加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而更加辉煌。  [关键词]电影 传统文化 元素    前言    电影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舶来品,又是文化融合的产物。现代电影作为各国文化的传播载体,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播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文化的传
书香(编辑·李军)荫炊事班里故事多荫食物里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不停地开枪射击之后,维克斯机枪里的水会沸腾,这时,士兵们可以拆开枪管倒出热水泡茶喝。这是从一战纪录片里学到的冷知识。那杯让士兵暂时忘掉炮火的茶,弥散着袅袅热气,看上去很好喝。一战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  只是看上去。蒂莫西,小说《战地厨师》中的主人公、美军G连管理部炊事兵,说战场上,不仅茶,连用马口铁小锅煮出的咖啡,味道都“像淡泥水”
[摘要] 南京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法制现场》的子栏目《有请当事人》不仅给了老百姓申诉的机会,更在大众当中普及法律知识,可以说这个栏目贴近百姓心声,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有请当事人》从中国法制现状出发,结合南京的地方特色,以特有的“主持公道”的形式使法律知识得到普及,使百姓民声得到申诉,在当前的法制类节目中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大众传播
[摘要]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对于传播历史文化具有其他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解读的不同,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产生了相对迥异的文化触动。  [关键词]解读 电影 文化触动    电影是一门艺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门类,一般来讲都由审美和非审美两个层面组成。历史文化作为电影创作与传播的一个主要内容,经常被搬上银幕,这是其非审美功能的
乐谱是作曲家赐予音乐爱好者的“精神食粮”,对于拥有敏锐识谱能力的人来说。看到的不仅仅是音符,他们能通过一条捷径,犀利地理解作曲家所表达的“音乐秘密”,对作品做出正确的解释,而通往这条捷径之路就是熟练地掌握乐谱中出现的意大利语。  意大利语起源于通俗拉丁语(LatinoVoLgare),开始阶段只限于口头语言,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地位不断上升,并逐渐用于书面表达。意大利语共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中五个
[摘要] 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动画中的应用,给动画制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动画制作的领域延伸到影视特效、游戏、广告、教育、娱乐等多个方面。也进而推动着数字软件的发展和不断革新。当代应用于动画制作的软件更是纷繁复杂,像Flash、Animo、Retas、3ds Max、Maya、Premier、AE等等。通过对3ds Max这个数字软件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历史及现状的总结,探究数字软件在动画制作中可使用的
【摘要】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揭示了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狼狈处境。剧本中对希望的“等待”成为叙述的中心,本文分析了在剧本中设计的独特的叙述设计、叙述结构和非理性叙述。  【关键词】 《等待戈多》叙述结构,分析    两幕剧《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大师,闻名世界的法国荒诞派戏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的成名作,该剧深刻反映了人类生存困境,充分揭示了
数字技术重新引发了人们对电影本体问题的关注,“后电影”的提出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有学者认为,现代电影并没有死亡,而是在数字技术框架中,于内部生发出新的变化[1]。另一个问题随之被提出,“后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转变?  在科幻类型电影的范畴中,或许能够更清晰地说明这个问题,但目前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科幻片的文本内容与后人类思潮之间的关系上,认为“二者的相辅相生既提升培育了电影创作,又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