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微课程开发中的应用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各类新型教学资源逐渐引入到教育中,微课程就是其中一种,这些新型教学资源是教育改革后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微课程的实质是视频载体,用于在线学习,可以有效改革创新传统教学内容和模式,但其具体应用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本文从微课程着手研究,并分析计算机技术对其发展的价值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024-01
  前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教育行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现阶段,个性化教育是教育行业主要的改革方向,现代技术的发展产物之一就是微课程教学模式。我国现阶段信息化发展的热点和重点就是微课,高职院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大力支持和开设,再加上现有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理念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我国微课程的发展概况
  1.概念与构成。
  对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教学环节或者某一知识点开展教和学的整个过程运用视频为主要载体进行有效记录的全过程就是微课。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组成部分中的核心内容,并且还包括了与相关教学主题有关的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成果反思、教学练习测试、教学素材课件、学成果反馈、教师学习情况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主要是通过某种呈现方式和组织关系。也因为这样微课和教学课件、教学课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这类较为单一传统的教学资源并不相同,微课是结合这些环节并发展处具有其特色的新型教学资源。
  2.特点。
  微时间是微课的主要特点,因而微课视频通常时间都不会很长,平均下来都会保持在十分钟之内;微含量,针对的课堂教学中某一学科知识内容的有效解决,或者是对某一教学主题或者的学和教活动以及某一教学策略的科学有效反应就是微课的教学目标;微容量,通常情况下微课的视频格式是wmv、rm以及flv这类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并加上和教学主题相匹配的微课件、微教案、微点评、微反思等教学资源,所消耗不过几十兆。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短小精悍以及便捷的特点,在对微视频实践容量进行充分考虑时可以联系边际效应递减这一规律,从而使微视频可以对其自身最大效度的实用性特点进行充分发挥和利用,进而满足微课使用对象对于适量使用、适需使用以及适时使用等几方面的实际需求。教学主题是有效开展微课教学的前提,信息容量并不大,且微视频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中多媒体格式的有效转换从而使视频的清晰度和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使用户在进行微课课例在线观看时实现流畅效果,并且也为教师进行评课、研究、课例观摩以及反思等环节提供便利。
  因此根据上述内容可以知道微课本身与传统课堂并不相同,也就不可能是微型化的传统课堂,至于传统教学视频切片这一说法自然也不成立。微课的实质是针对教学环节或者某一知识点,教师围绕其进行片段化视频的开展,再加上具有辅助性特点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实现有效探究个别学习提供了便利。微课本身具有短小精悍、指向精准、可交互化、资源多样化以及便于扩充和延伸等特点。
  3.不同和区别。
  (1)针对传统课堂教学。
  微课的实际教学情境是一对一,这和以教师为主体教学课堂的一对多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课堂的一对一辅导模式就是微课,其特征是对一个知识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讲授和教学。在进行微课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避免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需要对很难用传统教学进行有效解答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解决。
  (2)针对传统视频课。
  微课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固结、资源封闭、不易修改以及以教师为主的特点并不相同,微课自身的优势是便于传播、便于搜索。广泛的应用范围,与此同时微课可以将任何人作学习对象和录制对象。
  二、开发微课程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实际价值
  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有效录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片段,从而运用这些教学片段进行微型视频的制作。通常情况下微型视频主要是由有效分析知识点、学生反馈、讲解操作步骤以及素材课件等教学辅助资料组成。微课程不同于传统课堂中过于单一的教学形式,但是确实通过创新和拓展传统教学从而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技术作为创设微课程的核心技术,其能否熟练有效的运用是对微课程创设水平的具体体现,也能够对教育领域使用微课程的具体效益进行相应有效的检测。作为微课程关键核心的微视频,微课程的实际效果就取决于微型视频的实际质量和效率,但是在想要提高制作微型视频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从计算机技术着手进行。
  例如高职院校在进行微课教学时,针对拍摄课堂教学片段、软件合成制作以及混合处理多种途径和策略等相关技术方面,都离不开对计算机技术本身的优势来制作视频。精、快、准是微课程的主要特点。对于和适用对象的良好互动效果的有效实现,离不开高性能的计算机技术相关计算机设备,例如视频播放器、电脑等,由于微课程的使用时间并不长,一般情况下是针对某一知识点的有效教学,涉及到的信息量很小,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可以通过有效开展微课程教学来实现,与此同时教师在反思并研究教学的这一环节也离不开微课程教学的开展。
  三、微课程教学对计算机技术的实践应用分析
  1.關于制作微课的具体流程。
  制作微视频的具体过程就决定了微课的质量,因此如果要对微课制作质量进行有效提高就需要对微课的制作流程有效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对其制作方法和具体方式进行充实和丰富。在制作微课时通常分为四个步骤环节:
  微课内容选题、微课教案的设计和编写、微课件的具体制作以及对微课视频的录制。针对微课的选题方面,就是选择录制具体开展微课课堂教学的那一个课程环节;针对微课教案的有效编写环节,虽然微课教学所耗时间并不长,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也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分析以及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作业布置等教学中的几个辅助环节;   针对制作课件这一环节,需要借助PPT对录制的微课视频进行有效展示,而这一点则在进行PPT设计时需要有效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加强PPT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关于录制微型视频的环节,就是通过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将上述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展示,而录制方式的选取则是这一过程中作为重要的环节。
  例如运用录屏软件或者是黑板加上摄像机等方式。总而言之制作微课时,在实施每一和步骤以及对步骤的改善都离不开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计算机在经过对制作微课具体流程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对制作微课的使用方式和工具进行有效更新,并实现了对现有制作微课流程灵活性和便捷性的提高,使制作微课的实际质量和效果得到有效改进。
  2.关于微课实际开发。
  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取决于开发微课内容和先进的录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微课适用对象对其的满意程度取决于开发微课内容的实际质量,并对微课本身的使用效益有着极大的影响。微课的录制方式和录制设备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得到了极大程度是改善,从而为后期制作微课提供了优质技术,与此同时计算机在新形势下在开发微课方面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开发微课的内容这一系统工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因此通过会运用征集评审式和项目开发式作为建设模式,其中征集评审式主要是针对教师个人的,项目开发式则是针对机构和学校。在开发微课资源时需要通过的主要环节有这几选题、发布审核、发动宣传、后期加工等,因此针对这些环节需要将计算机在各个环节中充分有效发挥其辅助作用,从而使开发微课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关于微课件。
  推动个性化学习是开展微课的核心理念,并对微课学习进行大力倡导,而科学合理的微课内容是实现微课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微课内容则取决于微课件。微小的信息单元就是微课内容,视频、文字以及动画等是微课内容的主要形式,而题目、游戏和新闻等则是微课的具体内容。在制作微课方面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则具有较大的成效和空间,并且制作微课件的具体工具则是重点,高职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微课件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在微课件领域中对计算机技术是有效运,用具体是从制作工具和编辑模式方面來体现的,例如高职院校教师在制作微课件时所使用的工具不仅仅只有Auth-orwai,PowerPoint和Flash等传统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对多种技术和工具进行有效综合,从而计算机综合辅助制作平台进行搭建。
  4.关于微课设计。
  设计微型视频这一环节就是开发微型课程的核心内容。在设计微型视频这一环节中计算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有效运用,一是对实施微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这一环节在实施中需要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运用;其次是微课程开发模式的设计和制作,这一环节会用到计算机数据技术。在进行开发和设计微课程时,需要有效联系课程实际教学中涉及到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在对这一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时,则需要遵照几个基本原则:
  (1)需要加大对教育性设计微课程的重视程度,而一种在线形式的教学信息就是微课程的实际内容,其目的是字儿住学生对在课堂学习中所遇到的不解和困惑进行有效解决。
  (2)需要加大对趣味性设计的重视程度,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对具有趣味性的知识较为积极,从而进行有效探究,因此需要将趣味性教学和微课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并进行趣味性的提高和加强,进而实现对微课程本身实际教学效果的充分有效发挥。
  (3)微课程的设计过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在设计微课程时需要对具体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从而协助学生对其在实践课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进行有效解决。而涉及微课程实际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两个步骤,一是对创设微课程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分析,并对信息统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作用有效结合创设需求进行充分有效发挥,并充分了解微课程的会用特点、使用对象和使用科目。
  例如在高职院校的声乐课程教学中,针对声乐的发声教学,教师帮助学生对发生的实际原理进行充分掌握,以及对气息的调节方式、咬字的主要方式等内容,这就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就是声乐发生课程的教学使用对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第二个步骤是在进行微课程开发平台的建立过程中有效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从而有效完成微课程设计。
  5.关于微课形式。
  教师在创建微课程时的主要目标是教学的实质性,从学生的角度制定视频的主要形式,从而可以对微课程的实际价值和优势进行充分发挥。高年级和低年级的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异,低年级更为重视的是基础知识,高年级则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会加大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质量。教师运用微课程可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单一的微课程模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而造成浪费资源的现象,因此多元化的微课程模式就很有必要了。
  例如高中生学习的几何与函数知识难度较大,且为重要内容,学生学习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查询资料,但学习效果却不一定理想,创建微课程就可以运用视频或者幻灯片的形式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各类教学难点制作课件,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各类知识进行有效分类,确保学生可以对教学的知识有效理解和掌握。
  结束语
  综上可知,通过对微课概念、价值、功能、组成部分等环节的有效分析,计算机技术在微课教学中对其微课件、微课设计、微课制作流程、微课内容开发等环节的有效运用,从而对计算机技术本身的作用和优势进行充分发挥,进而使学生在微课教学模式中实现对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娟.信息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高新区,2017(13):32-33.
  [2]李文东.计算机技术在微课领域的应用浅析[A].“决策论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7(07):321-322.
  [3]官小云,杨培会.微课程开发中计算机技术的实践应用探究[A].探索科学2016年6月学术研讨[C].2016(15):45-47.
  [4]杨忠学,王德玉,李岳华,王玉东.21世纪现代化教学与计算机技术[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18):73-74.
  作者简介:李芳(1975.7-),女,湖北武汉,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评价课堂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有效教学的理念也一直备受教育界的关注。同时,美术学科赋予了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性”、“愉悦性”等学科内涵。本文在课程改革和美术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从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以北大附元培班素描基础课为案例,围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探寻实现初一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心理学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心理学策略  【中图分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文学思维习惯进行全面培养,更应在不断激发学生感受文字魅力的前提下,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这需要教师在进行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启发与引领学生不断地进行创新创造,使其感受到文学之美、文化之丰富,更能由此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此,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相关探讨与研究,希望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
【摘 要】对于初中数学,其知识量较多,并且其数学语言增多,图形语言和函数语的结合十分抽象,使学生理解更加困难。另外,在初中教学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高中数学夯实基础,导致学生数学学习难度不断增加。对此,需要借助数学导学法解决教师的教学困难,促进教学效率,为学生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