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也称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作为人应具备的基本自我认识能力,是初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自信心不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因人对自己的弱点、不足过分认识而产生的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心理感受。自信心不足,是心灵的自杀。因而,自信心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初中生自信心的形成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方式是初中生自信心的形成的很重要的因素。父母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同时给初中生成长带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父母教育孩子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和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是造成子女的心理、精神、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被试选自延吉市朝鲜族某中学初二学生,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在性别结构上,男生88人,女生112人。
(二)研究工具
1.个人评价问卷(PEI)自测量表(见表1)
该量表用来评定自我评价的一个方面——自信。它含有6个最常提到的维度作为其分量表,除了这些分量表外,还有些条目是评定总体自信心强弱和有可能影响自信判断的心境状态的。该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女性为0.90,男性为0.93。量表的某些内容局限在学生生活范围。如今的孩子比过去同龄人早熟,其心理活动已涉及到量表中的爱情关系问题。当前初中生学习压力非常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其自我评价。
2.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见表2)
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的,国内岳冬梅等人对其进行了修订。该量表考查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整个量表包括6个父亲因素和5个母亲因素,分为FF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2:父亲惩罚严厉;FF3:父亲过分干涉;FF4:父亲偏爱被试;FF5:父亲拒绝、否认;FF6:父亲过度保护。MF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2:母亲过分干涉、保护;MF3:母亲拒绝、否认;MF4:母亲惩罚、严厉;MF5:母亲偏爱被试,共11个因素。量表通过66个题目对每个被试者的11个因素分别进行测试,让被试对父母教育方式分别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四个层次予以评价。计算各个因素的得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施测和数据处理
为避免本次调查结果受不同主试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将被试集中在一起,使用统一指导语。个人评价和家庭教养方式属于个人生活范畴。所得数据应用Excel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朝鲜族初中生自信心情况
被试中男生占44%,女生占56%。其中自信心强56人,男27人(31%),女29人(27%),自信心较强107人,男47人(53%),女58人(52%),自信心弱37人,男14人(16%),女23人(21%)。

表1表明,男生自信总平均分为45.92,而女生总平均分为45.48分,研究结果显然表明,整体上延吉市朝鲜族中学初中生自信心男生略高于女生。
具体对于各维度而言,就身体外表和人际交往两个维度来说,男生确实在整体上不及女生自信。另外就集体活动、功课学习和日常生活三个维度而言,男生不比女生逊色。从平均分上看,这种优势并不明显,说明男女生之间不存在自信心水平的显著性差异。还有对所有被试的自信心水平进行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可知,朝鲜族初二学生的自信心水平中等和中上的学生占了大部分,较差的人比较少。
(二)父母教育方式与其自信的关系

表2表明,自信心强的初中生与自信心不足的初中生父母教育方式比较,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等方面没有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方面呈现得较为显著。
(三)父母教育方式在男女性别之间的比较分析

由表3结果显示:异性子女所受到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差别,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各因子男女生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惩罚严厉、偏爱、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各因子男女生在得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父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男女生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四)父亲、母亲不同教育方式的比较

表4结果显示:父母教育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等各因子得分上可以看出,父亲母亲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父母的偏爱被试因子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一)从朝鲜族初中生的自信心基本状况结果来看,男女生之间不存在自信心水平的显著性差异
朝鲜族初中生的自信心水平中等和中上的学生占了大部分,较差的人比较少,这与国内多数学者研究初中生自信心结果基本一致。
(二)初中生的自信心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初中生的自信心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温暖、理解越高,其子女的自信心越强。初中生的父母越偏爱被试,其自信心也越强。这是因为父母亲越喜欢子女,对他们的赞扬和肯定当然也越多,子女对父母的偏爱体会很深刻,相信父母对自己的偏爱是因为自己的优秀,因此使他们对自己越自信。
(三)异性子女所受到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差别
初中生对父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是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的。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母亲的过度保护有显著差异。
父母在对不同性别的子女的教育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影响,通常父母对男孩比女孩要求严厉,但父母给予男生的偏爱基本不高于女生,父母给予男生的情感温暖理解同样也给予女生,这反映了父母对两性子女的看法及关注相同。
(四)子女对父母教育方式的评价存在差异
子女对父母教育方式的评价在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干涉、过分保护等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父亲在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因子得分上明显高于母亲,而在过度干涉、过分保护和拒绝否认上则显著低于母亲。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与父母在家庭中的特殊角色有关。一旦严厉的父亲给予孩子一点情感温暖、理解,会给子女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母亲则在子女的教育方式上扮演着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保护伞的角色,给予子女的日常照顾、管理、保护和干涉较多,子女容易向母亲表达自己的要求而较少向父亲表达,子女从母亲那里体会到的拒绝否认也相对父亲多。因为母亲给予的温暖体验是一种日常的行为,甚至是一种习惯。因此,子女在母亲那里体会到的情感温暖理解相对于父亲来讲不明显。
四、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朝鲜族初中生自信心高低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预防和干预初中生的自信心一定要有家庭的配合,家长必须改变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积极的教育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而消极的教育方式,如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对初中生的自信心建立是不利的。一个人的自信水平多数是靠别人的评价来确定的,父母作为初中生的重要代理人,对初中生的自我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经常给予子女情感温暖理解,多一些鼓励和赏识,子女就会趋向于肯定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悦纳自我,对自己充满自信,在困难面前就会认为自己能行,即使失败也不会轻易否定自我,即保持较高的自信水平。相反,父母不恰当的惩罚和否定会导致初中生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不行而降低自信程度。
自信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作为人应具备的基本自我认识能力,是初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自信心不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因人对自己的弱点、不足过分认识而产生的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心理感受。自信心不足,是心灵的自杀。因而,自信心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初中生自信心的形成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方式是初中生自信心的形成的很重要的因素。父母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同时给初中生成长带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父母教育孩子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和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是造成子女的心理、精神、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被试选自延吉市朝鲜族某中学初二学生,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在性别结构上,男生88人,女生112人。
(二)研究工具
1.个人评价问卷(PEI)自测量表(见表1)
该量表用来评定自我评价的一个方面——自信。它含有6个最常提到的维度作为其分量表,除了这些分量表外,还有些条目是评定总体自信心强弱和有可能影响自信判断的心境状态的。该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女性为0.90,男性为0.93。量表的某些内容局限在学生生活范围。如今的孩子比过去同龄人早熟,其心理活动已涉及到量表中的爱情关系问题。当前初中生学习压力非常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其自我评价。
2.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见表2)
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的,国内岳冬梅等人对其进行了修订。该量表考查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整个量表包括6个父亲因素和5个母亲因素,分为FF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2:父亲惩罚严厉;FF3:父亲过分干涉;FF4:父亲偏爱被试;FF5:父亲拒绝、否认;FF6:父亲过度保护。MF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2:母亲过分干涉、保护;MF3:母亲拒绝、否认;MF4:母亲惩罚、严厉;MF5:母亲偏爱被试,共11个因素。量表通过66个题目对每个被试者的11个因素分别进行测试,让被试对父母教育方式分别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四个层次予以评价。计算各个因素的得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施测和数据处理
为避免本次调查结果受不同主试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将被试集中在一起,使用统一指导语。个人评价和家庭教养方式属于个人生活范畴。所得数据应用Excel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朝鲜族初中生自信心情况
被试中男生占44%,女生占56%。其中自信心强56人,男27人(31%),女29人(27%),自信心较强107人,男47人(53%),女58人(52%),自信心弱37人,男14人(16%),女23人(21%)。

表1表明,男生自信总平均分为45.92,而女生总平均分为45.48分,研究结果显然表明,整体上延吉市朝鲜族中学初中生自信心男生略高于女生。
具体对于各维度而言,就身体外表和人际交往两个维度来说,男生确实在整体上不及女生自信。另外就集体活动、功课学习和日常生活三个维度而言,男生不比女生逊色。从平均分上看,这种优势并不明显,说明男女生之间不存在自信心水平的显著性差异。还有对所有被试的自信心水平进行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可知,朝鲜族初二学生的自信心水平中等和中上的学生占了大部分,较差的人比较少。
(二)父母教育方式与其自信的关系

表2表明,自信心强的初中生与自信心不足的初中生父母教育方式比较,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等方面没有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方面呈现得较为显著。
(三)父母教育方式在男女性别之间的比较分析

由表3结果显示:异性子女所受到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差别,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各因子男女生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惩罚严厉、偏爱、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各因子男女生在得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父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男女生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四)父亲、母亲不同教育方式的比较

表4结果显示:父母教育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等各因子得分上可以看出,父亲母亲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父母的偏爱被试因子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一)从朝鲜族初中生的自信心基本状况结果来看,男女生之间不存在自信心水平的显著性差异
朝鲜族初中生的自信心水平中等和中上的学生占了大部分,较差的人比较少,这与国内多数学者研究初中生自信心结果基本一致。
(二)初中生的自信心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初中生的自信心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温暖、理解越高,其子女的自信心越强。初中生的父母越偏爱被试,其自信心也越强。这是因为父母亲越喜欢子女,对他们的赞扬和肯定当然也越多,子女对父母的偏爱体会很深刻,相信父母对自己的偏爱是因为自己的优秀,因此使他们对自己越自信。
(三)异性子女所受到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差别
初中生对父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是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的。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母亲的过度保护有显著差异。
父母在对不同性别的子女的教育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影响,通常父母对男孩比女孩要求严厉,但父母给予男生的偏爱基本不高于女生,父母给予男生的情感温暖理解同样也给予女生,这反映了父母对两性子女的看法及关注相同。
(四)子女对父母教育方式的评价存在差异
子女对父母教育方式的评价在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干涉、过分保护等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父亲在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因子得分上明显高于母亲,而在过度干涉、过分保护和拒绝否认上则显著低于母亲。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与父母在家庭中的特殊角色有关。一旦严厉的父亲给予孩子一点情感温暖、理解,会给子女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母亲则在子女的教育方式上扮演着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保护伞的角色,给予子女的日常照顾、管理、保护和干涉较多,子女容易向母亲表达自己的要求而较少向父亲表达,子女从母亲那里体会到的拒绝否认也相对父亲多。因为母亲给予的温暖体验是一种日常的行为,甚至是一种习惯。因此,子女在母亲那里体会到的情感温暖理解相对于父亲来讲不明显。
四、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朝鲜族初中生自信心高低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预防和干预初中生的自信心一定要有家庭的配合,家长必须改变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积极的教育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而消极的教育方式,如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对初中生的自信心建立是不利的。一个人的自信水平多数是靠别人的评价来确定的,父母作为初中生的重要代理人,对初中生的自我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经常给予子女情感温暖理解,多一些鼓励和赏识,子女就会趋向于肯定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悦纳自我,对自己充满自信,在困难面前就会认为自己能行,即使失败也不会轻易否定自我,即保持较高的自信水平。相反,父母不恰当的惩罚和否定会导致初中生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不行而降低自信程度。